邢銳鐵 于鳴鏑
霧化吸入治療主要指氣溶膠吸入療法。是利用霧化裝置將藥物分散成微小的霧滴或微粒,懸浮于空氣中,并吸入呼吸道及肺內,進行治療[1]。選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霧化吸入治療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統疾病患者120例,采用霧化吸入治療。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齡12~82歲,平均46歲。其中支氣管哮喘54例,急性或慢性支氣管炎32例,細支氣管炎26例、支氣管發育異常8例。
1.2 方法 呼吸急促時,吸氣峰流速增加,影響氣溶膠顆粒在呼吸道深部的沉降。當吸氣流速小于0.5L/s時,吸氣氣流呈層流模式,氣溶膠顆粒到達遠端氣道的機會明顯增加。平靜吸氣時的峰流速約為30L/min,相當于0.5L/s。對于自主呼吸的患者,應指導患者緩慢吸氣,并加以吸氣末屏氣,以降低氣溶膠顆粒的慣性,提高霧化療效。潮氣量對霧化療效的影響尚不確定。雖然較大潮氣量能攜帶更多的氣溶膠顆粒,但現有臨床研究并未證實加大潮氣量能改善氣溶膠在遠端氣道的沉降。經鼻呼吸時,鼻腔會過濾掉直徑在5~10μm的氣溶膠顆粒。經接口器進行霧化吸入的效果明顯優于經面罩吸入。對于年齡小于3歲的兒科患者,應選擇經面罩霧化吸入;而對于年齡大于3歲的患者,應盡可能選擇經接口器或定量吸入器進行霧化吸入[2]。呼吸機管路可影響氣溶膠顆粒的沉降。當霧化器安裝在呼吸回路吸氣支距氣道口45 cm處時的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Y形接頭與人工氣道之間。此外,機械通氣時的峰流速、潮氣量和吸氣時間的設置也影響氣溶膠顆粒沉降,在操作時應予以注意。
將藥物制成氣溶膠,以煙或霧的形式經口腔、鼻腔或氣管(包括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吸入氣道和肺臟從而達到治療疾病或者緩解癥狀,藥物用量小、起效快的優勢。
霧化治療時根據霧化藥物的不同,其適應證和治療目的也不同。常用的霧化藥物包括化痰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在臨床實際運用過程中,還可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聯合應用多種霧化藥物。祛痰藥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α-糜蛋白酶、胰脫氧核糖核酸酶等。β2受體激動劑經霧化吸入后,主要作用于小氣道的β2受體,根據藥物種類的不同分別具有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抑制炎癥細胞釋放介質,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強纖毛清除能力的作用。常用的霧化溶液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諾特羅等,起效迅速,作用時間4~5 h,主要用于治療控制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加重。福莫特羅和沙美特羅是近年上市的長效β2受體激動劑,作用時間長達8~12 h,可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維持和控制。抗膽堿能藥物主要作用于氣道平滑肌和黏膜下腺體的膽堿能(M)受體,抑制膽堿能神經對支氣管平滑肌和黏液腺的興奮,使支氣管平滑肌松弛、黏液分泌減少。由于M3受體主要分布在大氣道,故抗膽堿能藥物對大氣道的作用優于周圍小支氣管,起效作用較β2受體激動劑慢,作用時間因藥物種類而異。
定量吸納器是利用助推劑將藥物溶液分散成氣溶膠,使用時需要患者掌握手指按壓的時機并和呼吸配合。呼吸動作從殘氣量位開始,緩慢深吸至接近肺總量位,屏氣數秒,以便微粒在氣道內沉積,然后呼氣。對于無法很好配合的老年人和兒童,可采用儲霧罐,讓患者進行多次潮氣呼吸以增加藥物的沉積。干粉吸納器利用患者的吸氣氣流驅動,通過特殊裝置將干粉微粒分散,無須患者手部動作和呼吸的配合。對于急性發作期無法正常使用上述治療裝置的患者,則需要利用噴射霧化器(利用壓縮空氣或氧氣驅動)和超聲霧化器進行治療。這兩種霧化裝置所形成的微粒大小約為數個微米,可以使其沉積于氣道和肺泡內。超聲霧化所產生的微粒密度更高,治療效果更好。霧化治療還用于氣道的濕化,包括機械通氣患者,通過霧化生理鹽水或黏液溶解劑,可以使氣道的分泌物更容易排出。對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進行抗生素(主要是氨基糖苷類藥物)的霧化吸入有助于感染的控制,但是易引起耐藥,一般不宜使用。但是在囊性纖維化銅綠假單胞菌長期定植時,霧化氨基糖苷類藥物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霧化治療時需要注意勿濕化過度,以免引起下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多,并造成纖毛功能的損害。同時反復使用時,應注意對裝置的清洗和消毒,以免造成感染。
[1] 廖望玲.霧化吸入輔助治療毛細支氣管炎44例療效觀察.右江醫學,2000,28:257.
[2] 李明華,殷凱生,董竟成主編.哮喘藥物治療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