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軍 伊洪艷
腦血管造影是將造影劑引入頸動脈或椎動脈,使其血管系統顯影,借以幫助診斷顱內占位性病變,腦血管疾病等。腦血管造影可以選擇性或超選擇性顯示腦血管的正常與異常結構,比 CT、MRI等檢查更直觀。做好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現對臨床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行數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術患者臨床護理體會分析如下。
本組實行全腦血管造影術60例,男38例,女12例,年齡16~57歲,平均年齡40.5歲,DSA檢其中蛛網膜下腔出血(SAH)36例,腦出血15例,腦梗死9例。
2.1 術前準備 造影室行空氣消毒,每日紫外線照射2次,溫度保持22℃ ~24℃,相對濕度50%左右;術前30 min血管造影機、操作臺、治療臺及監視屏架用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并將其拖地;造影所用器械包、敷料等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后備用。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完善術前準備。術前穿刺部位常規備皮,術前6 h禁食水。術前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進一步講解手術目的和意義、簡單的造影程序及術中配合要點,使其對手術有所了解,并列舉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對手術過程的信心,以贏得患者的最佳配合。
2.2 術中配合 核對患者床號、姓名、普魯卡因皮試及碘過敏試驗結果。協助患者仰臥于導管床上,其雙臂分別放于身體兩邊,囑其如有不適及時告知,不得隨意移動雙手,以免污染消毒區。協助醫生進行消毒。一般采用右側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下2~3 cm處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在穿刺針周圍切開皮膚2~3 mm,將引導絲插入穿刺針內,在電視監護下送至腹主動脈。拔出穿刺針,迅速沿導絲置入導管,送至腹主動脈后拔出導絲,用0.4%肝素鹽水維持導管[2]。在電視監護下將導管送至主動脈弓,在左鎖骨下動脈開口處送入并推進至左椎動脈(平第5~6頸椎),注入少量造影劑證實后進行造影。將導管退至主動脈弓,在左頸動脈開口處送人左頸總動脈并推送至頸內動脈,助手協助壓迫頸部,注入少量造影劑證實后進行造影。將導管退至主動脈弓,在無名靜脈開口處進入并推送至右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助手協助壓迫頸部,注入少量造影劑證實后進行造影。將導管退出右頸總動脈并進入右鎖骨下動脈、右椎動脈,注入少量造影劑證實后進行造影。穿刺成功后,協助醫生注入造影劑,并適時壓迫頸部。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壓、皮疹情況,防止大劑量造影劑注射引起變態反應。注重患者主訴,注意觀察患者頭痛情況,瞳孔改變及肢體活動情況。并隨時觀察加壓輸液袋的液體情況,防止輸入空氣引起栓塞等嚴重并發癥。記錄術中肝素用量及時間。拔出導管后,立即壓迫穿刺部位,以防血腫。加強心理護理,減輕恐懼心理。
2.3 術后護理 股動脈穿刺處加壓包扎制動8 h,絕對臥床24 h,觀察局部有無出血及血腫。并觀察動脈穿刺遠端的血液循環狀況,如皮膚的色澤、溫度,測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每15 minl次,持續2 h。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如神志、瞳孔、生命體征、感覺、運動、語言等。鼓勵患者飲水1 500 ml以上,以促進造影劑的代謝。
2.4 并發癥的防治及護理:
2.4.1 癲癇發作 高濃度造影劑的刺激使腦血管痙攣,致部分腦組織一過性缺血、缺氧。有癲癇史者易發作。預防使用非離子型造影劑。應用安定、25%硫噴妥鈉。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吸氧,頭偏向一側;用厚紗布墊于上下齒間;保持抽搐時的體位,防止肌肉拉傷;防止墜床。
2.4.2 腦栓塞 造影劑中誤摻入空氣、棉花纖維或穿刺點皮膚組織碎片等流入頸內動脈系統可致腦栓塞。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定位體征。操作時應細心,防止異物摻入造影劑或肝素鹽水中[2]。
2.4.3 顱內出血 病變區的腦血管可因造影劑的高速注入而突然破裂引起顱內出血。立即停止造影,行CT掃描檢查,觀察出血部位及范圍,確定治療方法。
數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術是將對比劑直接注入血管內,使腦血管系統顯影的一種X線投影檢查技術,通常在DSA機上完成該項檢查。數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術是腦血管病尤其是動脈瘤的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而且三維技術通過對動脈瘤本身形態及其與載瘤動脈多角度的成像,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信息,是目前診斷腦血管疾病的金標準。
[1] 熊曉玲.經股動脈穿刺全腦血管造影的護理.四川醫學,2002,23(2):220.
[2] 肖書萍,王桂蘭.介入治療與護理.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