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
嬰兒巨細胞病毒性(cytomegalovirus,CMV)肝炎是由巨細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嬰兒肝炎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肝功能損害、肝硬化等[1]。巨細胞病毒或稱人類皰疹病毒5型屬于皰疹病毒科,其所致巨細胞病毒性肝炎大多數預后良好,少數重癥患兒可致病情危重或肝硬化而死亡[2]。目前CMV肝炎的治療尚無特效藥物,國外近幾年報道更昔洛韋對CMV肝炎的治療取得良好效果,更昔洛韋是繼阿昔洛韋后新開發的廣譜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其療效比阿昔洛韋強50~100倍,在體內抑制皰疹病毒復制。我消化科對CMV肝炎患兒采用更昔洛韋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我消化科共收治巨細胞病毒性肝炎患兒39例,其中男性患兒17例,女性患兒22例,年齡在30~102 d。所有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膚黏膜黃染,血清總膽紅素值 94.5~578(149.45±18.35)μmol/L,肝功能檢查異常患兒35例,谷丙轉氨酶76~186(104.67±14.52)U/L,所有患兒病例血清抗 CMV-IgM 均陽性。符合《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方案》標準。
1.2 治療方法 初期劑量:每次5 mg/kg,每12小時使用一次,注意靜脈滴注,每次滴注時間應1 h以上,連續使用7~14 d;維持劑量:每次5 mg/kg,每天使用一次,靜脈滴注,每次滴注時間應1 h以上,連續使用7 d。
1.3 結果 全部完成更昔洛韋總療程后,本組患兒血清總膽紅素下降(66.59±16.25)μmol/L,谷丙轉氨酶下降(47.27±13.18)U/L,37例患兒皮膚黃疸消退,31例血清抗CMVIgM轉陰。
2.1 基礎護理 巨細胞病毒性(cytomegalovirus,CMV)肝炎患兒,一般年齡偏小,免疫力底下,應做好基礎護理。黃疸會引起皮膚瘙癢,患兒指甲應剪短或戴上防護手套,防止皮膚抓傷;皮膚應保持清潔,避免汗液、糞便對皮膚的刺激。病房內應保持空氣新鮮、流通,室溫20℃ ~22℃,濕度55% ~65%,每日紫外線消毒一次。每日兩次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保持口腔舒適。
2.2 心理護理 一般患兒家長不了解巨細胞病毒性肝炎這個疾病,尤其是更昔洛韋治療疾病更不了解,所以幫助患兒家長了解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發生的原因和患兒病情,尤為重要,以便取得有效的配合。確診為巨細胞病毒性肝炎后,要求患兒住院時間較長,患兒本身年齡較小,免疫抵抗力弱,并且使用更昔洛韋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家長心情焦慮、緊張。護士應多與患兒家長溝通,共同為患兒的健康努力。
2.3 用藥護理 更昔洛韋治療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療程長,嬰幼兒皮膚幼嫩,血管通透性大,易導致靜脈炎,因此,在治療初期應保護靜脈血管,及時合理使用靜脈留置針。使用靜脈留置針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記錄留置針穿刺時間,告知患兒家長必要的保護,留置針使用3~5 d后應視具體情況及時更換,并且按醫囑予以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輸注液濃度應小于10 mg/ml。更昔洛韋溶液輸入前后予以5%葡萄糖溶液沖管,每次靜脈滴注時間應大于1 h。
2.4 不良反應 更昔洛韋的主要毒性為粒細胞減少癥(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其次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癥,并易引起出血和感染。使用中應密切觀察患兒,必要時需調整劑量,甚至停藥。在治療中密切接受血細胞計數檢查。
巨細胞病毒感染性肝炎是一種病毒感染疾病,更昔洛韋為一種2'-脫氧鳥嘌呤核苷酸的類似物質,可抑制皰疹病毒的復制。作用時更昔洛韋首先被巨細胞病毒(CMV)編碼(UL97基因)的蛋白激酶同系物磷酸化成單磷酸鹽,再通過細胞激酶進一步磷酸化成二磷酸鹽和三磷酸鹽。在CMV感染的細胞中,三磷酸鹽的量比非感染細胞中的量高100倍,提示更昔洛韋在感染的細胞中可優先磷酸化。更昔洛韋一旦形成三磷酸鹽,能在CMV感染的細胞中持續數天,更昔洛韋的三磷酸鹽能通過以下方式抑制病毒的DNA合成:競爭性地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摻入病毒及宿主細胞的DNA內,從而導致病毒DNA延長的終止,更昔洛韋對病毒DNA聚合酶作用較對宿主聚合酶強。更昔洛韋對巨細胞病毒所致的感染有效。
[1] 林素惠,趙萍,嚴文康.更昔洛韋治療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的療效評價.河北醫藥,2006年07期
[2] 趙慶衛,李學娟,黃延風.更昔洛韋治療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的療效評價.兒科藥學雜志,200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