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章 節 本報記者 劉 揚 近日,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他牽頭研制的國產預警機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有報道稱,國產預警機不僅“創造了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的9個第一,成為世界上看得最遠、功能最多、系統集成最復雜的機載信息化武器裝備之一”,甚至被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評價為“比美國的E-3C整整領先一代”。一名中國軍事專家2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稱,在慶賀成績的同時,仍要客觀看待中國預警機的發展,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樂觀。 中國預警機先進在雷達上 評價預警機的性能要看兩個方面,一是搭載平臺的性能,例如巡航速度、續航時間、有效載荷、乘坐舒適性等指標。另一方面則是以雷達為主的任務系統的性能。預警機雷達系統主要技術參數包括探測距離、精度、分辨率、掃描范圍以及抗干擾性能、多目標處理性能、可靠性等。而采用哪種體制的雷達,往往決定了上述參數先進與否。目前,中國“空警-2000”(上圖)和“空警-200”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相比美軍預警機上使用的機械掃描雷達,確實是先進了一代。一名中國軍事專家21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有源相控陣雷達由成百上千個小型收發組件組成,每個組件都如同一部小雷達,各自形成一個小的波束,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在空中疊加成一個大的波束。這種雷達的可靠性遠遠高于一般的機械掃描雷達和無源相控陣雷達,其波束的空間掃描更為靈活快速,多目標跟蹤能力強,跟蹤數據率可以大幅提高。 除了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中國預警機還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創新性。有報道稱,空警-2000是世界上第一種采用大圓盤、背負式、三面有源相控陣新型預警機方案,這種設計實現了360度的均衡覆蓋。而且空警-2000也是第一種裝備部隊的對目標進行方位和高低角掃描的有源相控陣預警機。其大圓盤的直徑超過了俄羅斯的A-50和美國的E-3,為世界最大。由于天線直徑世界第一,而且有源相控陣技術為提高功率奠定了基礎,所以其探測距離也是世界上最遠的。可以說,空警-2000預警機是中國極少的在技術體制和性能上超越美、歐同類現役裝備的國產現役武器。王小謨在接受采訪時還透露,中國目前已提出第三代預警機的概念,其目標是能夠對付F-22這類的隱身戰機。美軍升級預警機含而不露 相比之下,被詹姆斯頓基金會拿來和中國預警機比較的美國E-3預警機實際上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裝備部隊的,它是第一種采用了電子掃描技術的預警機,使用平面波導天線,在高低角上采用電子掃描(無源相控陣),在方位角上仍然使用了傳統的機械掃描。 有分析認為,美國目前之所以沒有大量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預警機,一方面是因為經費原因,另一方面,美國人往往能通過不斷升級,把一個型號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就以E-3為例,最新改進型不僅具有對海對地探測功能,還能探測隱身目標,在數據融合、任務系統、傳感器等方面也進行了大幅升級,但在外形上與老型號基本上看不出區別。美軍對預警機的升級不僅體現在雷達方面,還通過升級數據鏈、指揮系統等方面,形成高出一籌的系統優勢。 其實,美國在相控陣雷達技術領域的技術儲備非常先進。美國為韓國、土耳其等國研制的E-737“契尾”預警機就采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E-2預警機通過多次升級,最新型號E-2D也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除中美外,以色列和瑞典等國預警機的性能也非常出色。以色列的“費爾康”在有源相控陣預警機領域稱得上是先行者。而瑞典的“愛立眼”預警機技術以其平衡木結構成為中小型預警機的經典構型。 軟實力左右預警機戰力發揮水平 一名中國軍事專家21日表示,從預警雷達的性能指標來看,中國已經完全和美國等預警機強國站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是因為過去十幾年中,中國軍事現代化進步最大的就是電子工業。不過,這名專家認為,擁有先進的裝備和能迅速轉化為實際戰斗力還不是一回事,“這就好比有了世界上最好的鋼琴,未必能馬上演奏出最美妙的音樂”。美軍空戰平臺都有著和預警機協同作戰的經驗,而這一點中國仍需在今后的演習中多多磨練。據介紹,預警機對目標的連續跟蹤性能較差,而且在不同地區上空回波特征是不一樣的,需要在不同空域,不同地形上空積累豐富的經驗,同時需要制作不同地域的關鍵參數數據庫。相比之下,美軍從越戰時就開始運用預警機,并通過多次戰爭不斷積累使用經驗,美軍已摸透不同戰場環境下可能遇到什么問題,要注意什么情況,并將預警機的作用從空中預警平臺升級為戰場管理者。▲
環球時報201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