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山西省大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037044)
面肌陣痙又稱面肌抽搐癥,為陣發性、不規則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搐或痙攣。通常發生于一側面部,以眼、口角部多見。原發性面肌陣痙多發于中年以后,女性多于男性。2008年5月以來,采用復方奎寧治療面肌陣痙患者105例,獲得良好效果,現小結如下。
性別與年齡:本組105例面肌陣痙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65例;年齡最大73歲,最小25歲,41歲以上患者87例。本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且女性多于男性。
發病部位:本組105例中單側發病的104例,雙側同時發病者僅1例,實為少見。在單側發病104例中,左側59人,右側45人。男性,左側發病27人,右側13人;女性,左側、右側各32人。可見,男性多發病于左側,而女性兩側發病率無差異。兩側同時發病者系一女性患者。
病程和發病輕重:本組病例,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達34年。1年以下5例,1~5年51例,6~10年19例,11~15年13例,16~20年12例,21年以上患者5例。為便于臨床分析,將面肌陣痙分為輕型和重型。輕型:陣發性抽搐一次發作僅數秒鐘,抽搐較輕,不影響視力和工作。重型:抽搐一次發作數分鐘以上,乃至抽搐不止。在本組105例中,重型38例,輕型67例。有合并癥的3例,其中高血壓2例,冠心病1例。由于無特效療法,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
病因:本病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根據臨床資料分析,本組105例中,原因不明、不知不覺發病者84例,精神受刺激發病者14例,受風寒發病者6例,面神經麻痹后發病者1例。
注射時,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向上,注射區嚴格消毒、鋪巾。用2~5ml注射器和5號口腔科用細針頭,從下述3個注射點任選1點進行注射:①乳突前緣:緊貼乳突骨壁,順前緣向內略向后,垂直進針2.5~3cm。②乳突后緣:即在乳突后緣根部,進針時針尖向前略向內,水平刺入,自乳突溝達莖乳孔,進針3~3.5cm。③腮腺區:刺入點在下頜升支后緣,耳垂與耳屏的中點,垂直深刺約1.5~3.5cm。以上3個刺入點可交替輪換使用,每周注射1次。注射時,如針頭刺入莖乳孔或面神經干周圍,則患側耳顳部立刻出現電擊感,抽吸無回血后可將2%普魯卡因或1%利多卡因注入1~2ml,1~2min后出現面癱。注射針頭留于原位,換裝有1ml復方奎寧注射器,注射0.3~0.5ml。
臨床經驗表明,如刺入部位正確,注藥后迅速出現面癱,患側眼瞼不能閉合,口角偏向健側。該藥可使面癱維持1~2天,而后逐漸恢復正常。如針尖離面神經干較遠,則面癱出現遲緩或者不出現面癱,作用時間也短,復方奎寧注射量應增加至1ml。如刺中面神經干,則耳顳部有疼痛感,復方奎寧應減量,即注0.2~0.3ml即可[1]。
進針部位正確,針尖達到莖乳孔或面神經干周圍,注藥后1次即可治愈。由于面神經的變異很大及人的體型不同,所以難以準確探找面神經干,一次不準,可以多次注射用藥。本組105例中,1~2次注射治愈(面部抽動完全消失)33例,3~6次注射治愈60例,好轉(面部抽動頻率和幅度減少或減輕)12例。從近期效果看,有效率100%,治愈率達88.6%。
通過3年零4個月對105例患者的治療和觀察,治愈后復發1次的22例,占23.7%;復發2次的3例,占3.2%。用藥后維持療效最短半年,最長達40個月,現在仍未復發,尚需繼續隨訪。從臨床資料分析,用藥次數多治愈后一般效果好,復發幾率低。針刺部位準確,面癱時間長,治愈后維持時間也長,效果也較好。對復發患者重新用藥治療,不僅未有抗藥性,治療后效果亦穩定。
三年多來筆者采用復方奎寧治療面肌陣痙105例,效果良好,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用藥安全,是治療本癥的好方法,值得推薦。治療成功的關鍵是:注射針正確地達到莖孔或面神經干周圍,充分發揮復方奎寧對面神經的長效麻醉作用。應用的三個刺入點中,以乳突后緣最好,最易掌握,刺入準確,并發癥少。乳突前緣次之,腮腺區最差。本組105例中,乳突后緣刺中72例,乳突前緣刺中33例,應用腮腺區多次,一次也沒有刺中[2]。治療過程中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十分重要。由于該癥頑固,患者多方治療無效,往往悲觀失望。所以必須做好思想工作,使其確立必勝的信心。這樣才能取得患者在術中的密切配合,使之針刺部位準確,達到理想效果。治療中針刺部位準確則出現暫時面癱,有時長達3~4個月之久。這是正常現象,完全可以自愈,不僅沒有后遺癥,療效反而穩定明顯。面神經麻痹恢復后,又出現面肌抽動,亦可用本法治療。但面神經麻痹未恢復之前產生的面肌抽搐,不宜采用本法治療[3]。
并發喉返神經麻痹1例,經用加蘭他敏和維生素B12治療很快恢復。外耳道出血1例,局部壓迫后即止血。出現眩暈、嘔吐4例,經對癥治療及平臥休息后,恢復正常。采用腮腺區法刺入時,有時可產生皮膚麻木感,停藥后很快恢復。如出現面癱,應戴眼罩,滴眼藥,注意保護眼睛。以免引起暴露性結膜炎、角膜潰瘍。治療前應向患者說明術后可能出現的暫時性面癱及其他并發癥,消除患者因精神緊張而產生的不利因素,確保預期治療效果。
[1]王守智,孫才鈞 .原發性面肌陣痙的治療[J].中華口腔科雜志,1980,15(4):249-251.
[2]周耀華 .針刺面神經干治療面肌抽搐61例觀察[J].中華口腔科雜志,1980,15(3):169-170.
[3]張鳳池 .針刺面神經干治療面肌抽搐八例報告[J].中華口腔科雜志,1980,15(1):5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