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紅 程學好 姚成龍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院,262100)
氣血虧虛、津液不足、排便無力是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機,治以滋陰養血、潤腸通便,臨床應用潤腸湯加味治療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90例病人為門診和住院病人,其中男31例,女59例;年齡8~83歲,平均68歲。符合2010年世界胃腸病學組織提出的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①必須符合以下兩點及兩點以上:a.至少25%的排便感到費力。b.至少25%的排便為塊狀便或硬便。c.至少25%的排便有不盡感。d.至少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感或阻塞感。e.至少25%的排便需以手法幫助。f.每周排便<3次。②不使用瀉藥時幾乎無松軟便。
90例病人在合理飲食(每天攝入膳食纖維至少25g,飲水1.5~2.0L)、適度運動、建立良好排便習慣的基礎上,均服用潤腸湯(生地黃20g,當歸15g,火麻仁30g,桃仁15g,枳殼12g,麥門冬20g,炙黃芪30g,苦杏仁10g,松子仁10g,炙甘草6g)治療,水煎,早晚分服。
90例患者顯效(大便基本恢復正常)67例,有效(大便性狀、次數有所好轉)21例,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2例,總有效率97.8%。
隨著社會老齡化,飲食結構改變,精神心理壓力影響,慢性便秘患病率逐年增加。慢性便秘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增加患者的經濟和心理負擔。慢性便秘的治療目的是緩解患者癥狀,恢復腸道正常動力及排便生理功能,并堅持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原則。目前的主流治療仍然是藥物治療,但長期的藥物通便可導致較多的不良反應、療效減退、醫療資源浪費等。潤腸湯方中火麻仁甘平,功用潤燥滑腸,滋養補虛;桃仁苦平,功用開結通滯,潤燥通便,二者合用,共為君藥。生地黃甘苦寒,具有清熱滋陰、涼血止血、養陰生津之效;當歸功用補血活血,走脾經,行滯氣而散精微,化生補血,并具有潤腸通便之效;苦杏仁苦降辛開,油潤滑膩,既宣肺降濁,又可潤燥滑腸;松子仁潤腸通便;麥門冬甘,微苦微寒,具有清熱養心、養陰潤肺之功,五者合用共為臣藥,既助君藥潤腸通便,又可滋陰養血使腸道潤滑。枳殼引氣下行,炙黃芪補氣升陽,氣血流暢,則大便自調,二者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以上諸藥合用,共奏滋陰養血、潤腸通便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