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平
(山西省祁縣地區人民醫院,030900)
診斷病理是病理醫師應用病理學知識、有關技術和個人經驗對臨床送檢的活體組織、細胞等進行病理學檢查,結合有關臨床資料,通過分析、綜合后,做出關于病理變化性質的判斷和具體疾病的診斷。病理診斷為臨床醫師診斷疾病、制訂治療方案、評估疾病預后和總結診治疾病經驗等提供重要的依據,并在疾病預防,特別是傳染病預防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診斷病理學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是由于技術限制等方面的因素,病理診斷不可能每次都能做到準確無誤,特別是基層醫院,涉及病理診斷的醫療爭議及糾紛越來越多,因此病理診斷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病理學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形態結構、功能與代謝等方面的改變,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從而闡明疾病本質的醫學科學。病理學既是基礎醫學學科,也是一門很重要的臨床醫學學科。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很多疾病可以通過一些現代化的檢查方法,特別是各種影像學檢查而做出診斷,但是這些檢查只能從病灶切面的肉眼觀影像去判斷其在體內的位置、大小、形狀和大致性質,卻不能準確地顯示病灶的病理性質、嚴重程度和發展趨勢,更加不能從顯微層面去分析判斷病變的真正性質。因此,為了更好地檢查病變的情況,確定病變的真正性質,就需要病理學檢查和診斷。病理學檢查和診斷是其他一些醫學檢查所不能替代的,被稱為臨床診斷中的“金標準”。
病理診斷是病理醫師應用病理學知識、有關技術和個人經驗對臨床送檢的病人標本(包括活體組織、細胞、尸體等)進行病理學檢查(肉眼及顯微鏡觀察),結合有關臨床資料,通過分析、綜合后,做出關于病理變化性質的判斷和具體疾病的診斷。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作出疾病診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各種局限性因素使得病理診斷存在較多的局限性問題,尤其在基層醫院更為多一些。
1.標本“取材”的局限性。病理診斷需要一定的標本才能進行診斷,而一次活檢的病理診斷只是反映了某一種疾病在一個階段的病理變化,許多疾病的發展又是分階段的,很多疾病只能在特定的階段才能表現出其特征變化,病理診斷只能反映局部的送檢標本的病變。如果標本“取材”不當,取的是病變區邊緣或者非病變區,就容易造成醫生的誤診或漏診,導致病人病情無法得到緩解或者進一步惡化甚至失去生命。
2.醫師主觀性和經驗性的局限性。病理診斷標本“取材”完成后,還需要醫師的判斷,而病理醫師的知識面、閱歷和思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判斷的結果,病理醫師對病情的判斷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經驗性,同一個病理診斷或者有交叉性病變的診斷,經不同的病理醫師診斷或許會有不同的診斷結果。
3.技術設備的局限性。病理診斷必須借助一定的設備設施,在基層醫院,受醫學科學技術、方法和設備的普及程度的影響,一些原本可以通過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病理學等技術方法得出明確診斷的疾病,受到技術及方法的局限性可能無法確診。而有些疾病又具有形態的相似性,常規檢查無法區分,只能依靠免疫組化、分子病理和電鏡檢查等技術進一步明確,如果沒有這些技術和設備支持,可能就會無法確診,由此帶來如延誤治療等方面的后果。
以上這些工作中的問題往往會導致耽誤病人疾病的治療或者引起醫療糾紛,下面我們就如何避免或減少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1.標本“取材”面的擴大。病理標本“取材”不當,容易造成醫生的誤診或漏診,這就需要病理醫師在“取材”的時候,一方面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另一方面要擴大“取材”的范圍,多“取材”,從不同點位“取材”,確保診斷的準確性。同時也要求臨床手術醫師提高取組織標本水平。
2.提高醫師的職業技能和道德。病理診斷工作涉及病人的切身利益,病理醫師和技術人員對保證病理診斷質量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避免醫師的主觀性和經驗的局限性造成的問題,這就需要病理技術人員和醫師積極配合,共同努力,保證高質量完成病理診斷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病理技術人員和醫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技能,尤其在基層醫院,病理工作人員更要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保證“取材”和“檢材”無誤,并且能從診斷結果中判斷病人的病理屬性、嚴重程度和病情發展趨勢。
3.增加對醫療的投入。需要政府、醫院在醫療方面尤其是高科技醫療技術方面加大投入,在基層醫院病理科包括設備、人員、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尤為明顯,不容忽視。
病理診斷作為目前現代醫療方面一個重要的診斷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標本“取材”的局限性、醫師技能、技術等局限性造成的影響,醫患矛盾日益增多,病理診斷需要改善和發展的空間還很大。為了提高我國的醫學水平和為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困擾,改進病理診斷問題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堅持不懈、不遺余力地開展,相信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提高,病理診斷一定向著一個良性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