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菊
(山東農業大學校醫院,泰安271018)
肛腸痔瘺病俗稱痔瘡,是由直腸下端黏膜和肛管或肛緣皮下的靜脈屈曲、擴大形成的靜脈團,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1]。中醫學對痔瘡早有論述,古人對痔的定義主要是以形態學為依據,如《醫學綱目》說:“如大澤之中有小山突出為痔。在人九竅中,凡有小肉突出者曰痔,不獨生于肛門邊”。《諸病源候論》、《千金方》將痔分為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簡稱五痔[2],表現為便血、疼痛、腫物形成或脫出,是常見病、多發病。有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有升高之勢,故有“十人九痔”之說。筆者近3年來通過修剪手腳使患有多年的痔瘡不治而愈。現報道如下。
筆者1964年出生,從小體弱多病,十幾歲就患有痔瘡,開始時便血、色鮮紅,無其他癥狀,隨著年齡的增長排便時腫物脫出肛門外,便后可自行復位,40歲左右排便或增加腹壓時腫物脫出,不能自行復位,需休息或手法復位。這些年從未針對痔瘡進行過治療,僅在發作無法忍受時外用馬應龍或中藥熏洗。另外還有偏頭痛、頸椎病、乳房纖維瘤、婦科疾病、經常皮膚過敏等,1994年診斷為甲亢,長期吃藥達13年之久。2007年針對頸椎病在肩背部進行小針刀針灸治療后又行每周2~3次的全身針灸達半年的時間,而后開始泡腳、修腳。
普通用指甲刀,一次性采血針,上海心中樂生產的XZL-PI足療養生盆,每2~3d用足療盆泡腳1次,每次調到針灸、按摩功能鍵上各30min。起初僅對趾甲偶爾進行修剪,隨著泡腳習慣的養成,每次泡腳后發現指甲周邊有老化壞死的白色纖維狀物,或者倒刺,在腳跟或腳的外側緣有死皮、碎屑出現,就用指甲刀剪除掉,或用針挑一下然后再剪掉。后來再泡腳,發現在腳底特別腳后跟和大拇趾根部所謂甲狀腺反射區有老化的角質層——白色纖維狀物。根據在腳或手的不同分布情況,以不疼痛為原則,按照纖維走向,輕輕地剪下。剪下的角質層的形狀呈現鱗片狀、條索狀、線狀、毛刺狀、球狀、硬結、碎屑等。每隔2~3d就修剪這些老化的角質。隨著過程的繼續,小腳趾根部,左腳每個腳趾下方,右腳整個前腳掌下方,右手勞宮穴、小魚際處、食指根部,兩手的中指內側面都有老化的角質。半年后發現老化的角質還出現在手指腳趾上,1年左右老化的角質不僅布滿了整個腳底,肛門肛緣周圍也有老化的角質出現。總之,凡身體開口在外所有腔隙中分泌物如眼眵、鼻痂、耵聹,都是已老化死亡的角質,只要出現就用針挑去或者用指甲刀剪掉或搓掉。在剪掉局部的老化角質層時,出現過類似針扎樣的酸麻脹感覺,有時會出現全身發抖、寒戰。經過3年的修剪,體重沒變但看起來消瘦很多,手上皮膚現在變得松弛能揪起,手尺側小魚際處原有白斑逐漸變化正在消退。兩手中指內側及右手勞宮穴有硬皮,只要出現就剪去。另外每次洗澡還要對皮膚搓洗。通過上述的努力作者所有的不適都得到了改善,體質增強了,從未出現感冒和過敏的情況,痔瘡也完全治愈。
西醫認為痔瘡是直腸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直腸靜脈叢發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的靜脈團,由于人體長時間處于同一種固定的姿態,影響血液循環,使肛腸部血液回流不暢;加之門靜脈無靜脈瓣幫助靜脈回流,久而久之便易造成痔靜脈充血、曲張隆起而成為痔瘡。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并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癥狀、體征和行為的異常[3]。臨床對疾病的認識一般都基于功能器官的損害,很少考慮各種細胞成分在受到內外環境的損傷作用后導致細胞衰老、凋亡,因缺乏完善的修復,使“差錯”積累。直腸位于骨盆腔內,骨盆由兩側的髖骨、后方的骶骨和尾骨借助骨連接圍成,是人體關節連接較復雜之處,直腸周邊一旦有組織細胞損傷,就導致細胞連接紊亂。細胞連接有3種類型:緊密連接、斑塊連接和通訊連接,其中斑塊連接是最廣泛、最復雜的一種,通過黏著蛋白、整聯蛋白和細胞骨架體系以及細胞外基質的相互作用,相鄰兩細胞連接在一起[4]。細胞連接的結構基礎是與其相連的細胞骨架系統,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細胞骨架隨凋亡發展出現相應的形態學改變[5]。細胞骨架蛋白發生降解,雙螺旋結構遭到破壞,肽鏈伸展并發生斷裂,形成了不同化學環境的氨基酸,繼而暴露出各種極性基團和化學鍵如羥基、甲基、氫鍵、二硫鍵等,各種致炎因子過敏物質就這樣產生了,這可能就是產生疼痛和炎癥的原因。各肽鏈之間由于各官能團的極性作用和化學鍵的結合而使得氨基酸的排列順序由有序變無序互相黏附纏繞在一起,繼而蛋白質分子的有序排列和空間構造也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在關節相鄰處容易黏附纏繞而形成斑塊。在血液回流不暢或臟腑功能失調的情況下,黏附斑塊會形成團塊,越聚越多從而形成痔瘡,這就是痔瘡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像一件編織有序的毛衣,一個針孔的線被拉起,由于和周圍針孔線的連接和相互牽拉,就會變得凸凹不平而形成疙瘩。
細胞骨架是一個高度的動態結構,可隨著生理條件的改變不斷進行組裝和去組裝,并受各種結合蛋白的調節以及細胞內外各種因素的調控[6]。一切組織的修復和功能重建都來源于血運的供給,因此凡是血液循環和神經調節到達不了的部位,像遠離心臟的手指、腳趾、開口在外的各種腔隙的末端、體表等部位,就會有細胞衰老、凋亡。人體致病的根本原因在于細胞衰老和凋亡的廢物沒有及時清除,在體內瘀積造成的,通過修剪手指腳趾、清除死皮可以把細胞衰老代謝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由于機體本身的修復重建功能,細胞骨架始終處于組裝和去組裝動態平衡結構,黏附纏繞也是動態的,在血運正常的情況下蛋白質分子排列順序和肽鏈結構恢復正常,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醫認為,各種因素導致臟腑功能失調,風燥、濕熱下迫,瘀阻魄門,瘀血濁氣結滯不散,筋脈橫解而成痔。中醫經絡理論揭示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靈樞·經脈》指出“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靈樞·經別》載:“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縱觀中醫治痔瘡的方法,都是以疏通經絡為目的,特別是針灸挑刺療法挑出體內不同穴位的白色纖維狀物[7],以療效好、痛苦少、費用低樂于為人們接受。挑出的白色纖維狀物就是衰老死亡的細胞成分。由于終末部位的代謝終產物沒有及時清除,在經絡循環的通路上特別關節相鄰處容易形成瘀阻,很多疾病特別是疑難雜癥都是由此引起。這就是通過修剪手指、腳趾治愈痔瘡的根本。如何使體內的自穩調節紊亂由無序變有序?當今醫療手段無論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實際上是把一處功能器官的紊亂轉嫁到他處,這就是所謂的是藥三分毒、手術都有后遺癥的道理。所有這些方法短時間都能緩解癥狀,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醫經絡是以全局、整體的觀點看問題。痔瘡不單單是肛腸局部經絡不通,受阻部位通常在遠離心臟軀體末端,如手腳特別是手指、腳趾處。所以通過泡腳、修剪,剪除死亡和衰老的白色纖維狀物,使遇阻的肛門經絡暢通,血流正常,符合中醫上病下治、內外相通理論,而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
通過修剪手指、腳趾,配合適當的中醫保健手法,如針灸、針灸挑刺療法、足療等,不吃藥、不打針、不手術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實為當今提倡的綠色療法。
[1]吳繼堂.痔瘡的發病原因及臨床治療探討[J].吉林醫學,2010,31(27):4754.
[2]張寧.中醫藥治療痔瘡的概況[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33(4):137-139.
[3]何建鳳,李玉軍.試論經絡與疾病的關系[J].醫學信息,2011,4:1627.
[4]于瑜.細胞連接和信號傳導在低溫保存皮膚方面的研究[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7,28(2):156-158.
[5]吳波,高清,劉琦,等.細胞凋亡過程中細胞骨架改變的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J].電子顯微學報,2010,29(4):361-366.
[6]宋金丹.醫學細胞生物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180.
[7]黃海清,廖琴.近幾年針灸治療痔瘡的概況[J].中醫外治雜志,2003,12(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