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玉英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13201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長期困擾人們健康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多年來,醫學上運用針灸、推拿、按摩、靜點脫水和營養神經藥物進行治療,但效果不明顯,治療時間長,治愈不徹底。手術治療創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脊柱不穩定,術后可能并發粘連、瘢痕等所致的神經性疼痛,患者不易接受。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一種新型非血管介入技術、國內新展開的一項微創手術——臭氧消融術,已悄然興起,它的優點是創傷小、出血量極少、無明顯副作用、痛苦小,具安全、經濟、療效顯著等特點。近年來臭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已有較多報道,并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在應用臭氧消融術后病人康復期如何護理方面報道較少。我科通過3000多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消融治療,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在患者的康復護理方面也總結出不少臨床經驗和護理成果。筆者認為,臭氧消融術后病人的康復是臨床醫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病人從治療到痊愈的全過程。若康復護理得當,就能大大縮短療程,提高療效,使患者早日康復。下面介紹一下護理體會。
一般根據術后時間將臭氧消融術后護理分為三期,即初期、恢復期、康復期。
1.初期:即軟組織愈合期(1~7d)。由于穿刺、藥物和臭氧的注射所產生輕度的軟組織損傷,在1周內即可恢復。此期病人多數可有腰部、臀部肌肉的酸痛不適,部分患者可感覺類似術前的腰腿疼痛和麻木。術后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24h。可以根據患者的感覺選擇合適的臥床姿勢(仰臥或俯臥),使腰部得到充分的休息。除必要的日常生活外,盡量減少活動。坐立或直立行走時,腰部應佩戴好腰圍,固定腰部。為防止可能出現的感染,遵醫囑常規靜脈輸入廣譜抗生素,做好三查七對,觀察不良反應。部分患者出現腰腿疼痛難忍時,可遵醫囑使用鎮痛藥。對于有神經根水腫的患者,應用脫水藥(甘露醇或β-七葉皂苷鈉)和營養神經藥(胞二磷膽堿),特別注意脫水藥不能滲透血管外,防止組織壞死,保證藥液規定時間(30min),使其充分發揮藥效。
2.術后恢復期(8~30d):此期被氧化的髓核組織開始萎縮,神經根炎癥逐漸消退,但突出物尚未完全回縮,患者感覺癥狀好轉或僅有輕度的腰部酸脹和麻木。往往誤認為疾病已經痊愈,日常生活和工作進入正常狀態。其實此期任何增加腰椎間盤負荷的因素都有可能誘發臨床癥狀,甚至導致癥狀較術前加重。此期臨床藥物用量逐漸減少并可停止。護理工作中應加強宣教和指導,給病人講解腰椎椎體與間盤的結構,休息時最好臥硬板床,起床時應佩戴好腰圍固定腰部,腰部活動幅度不可過大,避免腰部過伸或過屈,避免長時間的行走或坐立,絕對不可以久蹲、背負或搬運重物。指導患者打噴嚏或咳嗽時用兩手護住腰部,身體稍前傾,這樣可使腹壓減輕,減少對腰椎間盤的壓力。此期由于治療時突出物的部位和性狀或穿刺位置欠佳,導致髓核氧化不全、患者癥狀改善不明顯時,可考慮進行第二次臭氧消融治療,病情重者可治療3~5次。
3.術后康復期(30d以后):此期髓核組織開始降解,降解的速度和程度取決于氧化的范圍和程度。氧化徹底的髓核在術后3個月可以達到完全降解,否則降解時間延長。部分患者髓核降解時間長達半年以上。影像學上觀察到的間盤還納時間更長,一般在1年內可以有明顯變化。癥狀改善顯著的患者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腰背肌鍛煉,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步行和游泳鍛煉,并可以恢復輕體力工作。
臭氧髓核消融為目前國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一種先進醫療技術,護理工作亦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有新的知識認知和提高。康復醫學在我國已經有20年的歷史,而康復護理學則剛剛起步,康復護理既要懂得護理學又要掌握康復學的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新時代護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為醫療服務、為患者服務。通過臭氧消融術后病人康復期的護理工作,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了患者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同時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讓社會重新認識了護士的形象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