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國偉
(云南省瀘西縣果樹站,云南 瀘西 652499)
瀘西縣光熱資源充足,是蘋果生產的適宜區域,蘋果種植歷史悠久,所生產的蘋果與其它地區相比,風味獨特,具有上市時間早、內在品質好、外觀優美、生態效益好等發展優勢,有望成為瀘西縣繼高原梨產業后農民增收的新路子?,F根據瀘西縣實際,將蘋果豐產優質栽培對策淺析于下。
1.1 栽培現狀 截止目前,瀘西縣水果種植面積13.7萬畝,其中蘋果種植僅為1500余畝。占全縣水果種植總面積的1.1%,年產蘋果2000余噸,產值340萬余元。如今,蘋果已成為瀘西繼高原梨之后的又一果品生產主導產業,為部分地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1.2 發展前景
1.2.1 自然條件優越 瀘西縣地處滇東南,國土面積16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00m,土壤條件好,耕作層深厚。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年均日照2122小時,年均降雨量979mm。東部山區年平均氣溫11℃~14℃,無霜期240d左右,氣候較冷涼,晝夜溫差大,最適宜蘋果的生長,加之瀘西縣交通四通八達,距省城昆明166公里,有利于蘋果遠銷國內、外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1.2.2 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蘋果果實品質好,含水分85%左右,總含糖量為10%~14.2%,蘋果酸0.38%~0.63%,可謂酸甜適口。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果酒、果汁、果脯、果干、果醬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蘋果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種植蘋果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2.3 投入少,效益高,產業發展迅速 在各級政府及相關涉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縣蘋果產業發展迅速。從2009年開始發展蘋果產業到現在,全縣共種植以嘎啦系為主的優質蘋果900余畝。常規管理可三年見果,五年投產,進入盛果期可平均畝產優質蘋果2500~3000kg,產值4000~4800元,是糧食作物的3~4倍。投入少,收益高,對改變山區種植結構,提高經濟收入具有很大的意義。
2.1 蘋果園的建立
2.1.1 園地選址 建立商品生產果園必須選擇排灌和交通方便、地勢開闊、通風透光好、坡度不大的地塊,以土層深厚肥沃、保水性能好、不積水的砂壤土最為適宜。園地的空氣、土壤及灌溉水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以確保果品無污染,食用安全。
2.1.2 整地及打塘 栽植前先進行全園深翻50㎝,平整地塊后打塘。在瀘西一般按行向南北向、株行距3×4m的規格進行開挖打塘,塘深80㎝,長寬均為80㎝。開挖時表土和底土分別堆放。塘挖好后,將雜草或樹葉等有機物與表土分層填入穴內,每填一層踩踏一遍,填至離地表30㎝左右時撒入一層糞土,其做法是將優質農家肥按每株25㎏左右的用量與表土拌勻后撒入踏實,用底土做好畦埂。
2.1.3 定植砧木 通過幾年的實踐證明,先將一年生蘋果實生苗在果園定植成活。一年后再嫁接蘋果,不僅易成活而且生長快。瀘西一般從11月下旬到12月底進行栽植。栽植后澆透定根水,忌澆表土水,然后用1×1m的地膜覆蓋。
2.2 嫁接
砧木定植成活后在12月至次年1月進行嫁接。在選擇確定主栽品種時必須考慮配置適宜的授粉樹,一般占總栽植量的20%左右。
2.2.1 砧木和接穗的處理 在砧木離地8cm處平剪,抹除苗干上的側枝和萌動芽。接穗削取,在接穗芽正下端一側斜削2~3cm的削面,略帶木質部,再翻轉到對面斜削1cm的短削面,稍削去木質部,保留2個芽后剪下。
2.2.2 嫁接 從砧木剪口處,在表層內略帶木質部垂直下切2cm左右,把接穗緊靠一邊輕輕插入,使砧穗形成層對齊,接穗在砧木上外露0.5cm的削面,然后用塑料條綁緊。
2.2.3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15d后檢查成活情況,對未接活的要立即補接,對已成活的要根據生長情況適時解除塑料條并根據需要適時澆水松土、除草、合理追肥、防治蚜蟲等危害。
2.3 果園的管理
2.3.1 土、肥、水管理 每年秋冬果實采收后,對樹盤土壤均要深翻,結合施肥進行改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幼年果樹以深翻擴穴為主,成年園可隔行深翻或全園深翻。施肥是蘋果園綜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肥料分基肥和追肥兩類?;适┯脮r期以秋季最好,宜早不宜晚。施肥量因果園的土壤狀況,樹體生長發育狀況、樹種、品種不同而不同。一般情況下以有機肥為主,混加少量銨態氮肥或尿素化肥。幼樹每年株施有機肥25~50kg,初果期樹每年株施100~150kg,成年樹每株施150~200kg,也可按照果樹的產量進行施肥,每生產1kg蘋果施 1.5~2kg優質有機肥。施肥部位在樹冠投影范圍內。秋施基肥可結合果園深翻進行,也可單獨進行。追肥主要是根據果樹各個物候期的需肥特點,在果樹需肥量大時進行,一般每年進行1~3次,包括開花著果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實膨大期等幾次追肥。
2.3.2 整形、修剪 蘋果的樹形很多,在瀘西一般多推廣疏散分層形,其結構特點是:主干高50~60㎝,整形完成后,全樹有主枝5~6個,分兩層排列,有時也留第三層。第一層3個主枝,層內距20~30㎝,基部相鄰間方位角120°,開張角60~70°。第二層兩個主枝,相鄰間方位角180°,伸展方位與第一層主枝相互插空錯開,開張角45~50°。第一、二層主枝距離80~100㎝,基部三個主枝上各有側枝2個,相互錯開排列,第二層主枝上各有側枝1個,全樹高4~5m,整形要點是:基部三主枝可在2年內分期選留培養形成,并保持勢力均衡。全樹要保持明顯的從屬關系,即中心干的生長勢要強于主枝,主枝要強于側枝,上下層主枝要保持上小下大,基部三主枝上的側枝要求距主干60~80㎝,盡量不留“把門側”。
修剪分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兩類。冬季修剪的基本方法有短截、回縮和疏枝。夏季修剪包括摘心、抹芽、疏梢、扭梢、拿枝、環剝等。
2.4 花果管理
2.4.1 促花和提高坐果率 生長正常和較旺的樹除在修剪過程中進行春刻芽、夏環剝和秋拉枝外,還可應用生長調節劑促花。氣候不良或花少的年份,在蘋果盛花初期進行人工授粉或放蜂,可以確保著果。
2.4.2 疏花疏果 在盛花初期到末期,對過量的花序和花朵按要求疏除花序的邊花,只留中心花。在謝花后10d進行第一次疏果,只留單果,謝花后4~5周進行第二次疏果,先疏除小果、偏斜果、背上果等,多留下垂果,再按樹定產,確定留果量。疏果后立即進行套袋。
2.5 病蟲害防治
重點防治蘋果輪紋病、斑點落葉病、白粉病、螨類、金紋細蛾、康氏粉蚧、卷葉蛾、食心蟲等病蟲害。在果樹落葉至萌芽前,清除枯枝落葉,將其深埋或燒毀。結合冬剪剪除病蟲枝梢、病僵果。翻樹盤及刮除老粗翹皮、病瘤、病斑等。噴腐必清、菌毒清或5波美度石硫合劑,兼治越冬態的葉螨和蚜類;萌芽至開花前,繼續刮除病斑和病瘤,并涂腐必清等消毒,對大病疤及時橋接復壯,噴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加10%吡蟲啉、福星等;謝花至幼果套袋前,噴多菌靈、大生m-45、撲海因、福星等,每15d左右交替噴1次;在果實膨大秋梢停長期,噴撲海因或多氧霉素和波爾多液;果實采收前后至落葉休眠期,及時刮除主干、主枝、枝杈等部位的老翹皮,集中燒毀,并及時防治腐爛病。
2.6 果實采收及采后處理
采收和采后處理是蘋果生產的重要環節,要以當年蘋果市場為導向,根據用途、運輸距離、存貯時間等情況確定采收時間、方法,制定采收方案。以果實成熟度為主要依據,適時采收并將收獲的蘋果依據相關標準分成若干等級。
[1]張力飛.王國東主編.蘋果優質高效生產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3.
[2].瀘西縣果樹站檔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