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燕
(山西省左云縣中醫院,037100)
圍絕經期綜合征指婦女絕經前后由于性激素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我科以滋陰補腎填精為主,佐以健脾柔肝之品,隨證加減治療該病取得了滿意療效。
本組89例均系門診病例,年齡45~56歲,平均51歲;病程<6個月者24例,6個月~2年者35例,>2年者30例。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確診。臨床表現:絕經前后,患者自覺頭暈目眩耳鳴,頭部面頰陣發性烘熱汗出,五心煩熱,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月經紊亂,月經先期或先后不定,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血色鮮紅,或皮膚干燥、瘙癢,口干便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
給予滋陰補腎填精,佐以健脾柔肝養血之品。藥物組成:熟地黃20g,黃精15g,白芍10g,山藥15g,何首烏15g,墨旱蓮10g,龜板10g,枸杞子10g,菟絲子10g,地骨皮10g,浮小麥15g,五味子10g,酸棗仁10g,炙甘草9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治療7~10d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癥狀消失,停藥半年后隨診無復發;好轉:癥狀減輕或部分癥狀消失,或停藥半年后隨診偶有復發;無效:癥狀均無改善,或停藥半年后諸癥又復發。
結果:本組89例患者治愈60例,好轉2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5.5%。
患者,女,51歲,2011年6月19日初診。2年來月經紊亂,月經提前量多,經色鮮紅。近1年來頭部面頰陣發性烘熱,盜汗,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口干便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治以滋陰補腎,健脾柔肝,養血調經。藥物組成:熟地黃20g,黃精15g,白芍10g,山藥15g,何首烏15g,墨旱蓮草10g,龜板10g,枸杞子10g,菟絲子10g,地骨皮10g,浮小麥15g,五味子10g,酸棗仁10g,炙甘草9g。5劑,水煎服。7月1日二診:頭部面頰陣發性烘熱、盜汗、頭暈耳鳴癥狀大為改善,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好轉。繼服前方5劑。7月15日三診:諸癥明顯好轉,適逢來月經,經量亦較前明顯減少,為鞏固療效繼服前方5劑,隨訪半年未復發。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女子七七之年出現絕經這本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許多人由于素體差異及生活環境等的影響不能適應這一現象,在絕經前后出現了諸多癥候,導致了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分析其病因病機如下。
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腎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的物質基礎。腎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與生俱來,“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攝入的食物通過脾胃的運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氣,以及臟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腎。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密切結合。人出生之后,隨著腎中精氣的不斷充盛,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了一種促進性腺發育成熟的物質——天癸。所謂的“天癸”乃是有生殖繁殖作用的腎之陰精,所謂的“天癸竭”即指腎之陰精內所含有的一種特殊的物質已日趨虧虛,即腎陰精虧虛。婦女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腎精的盛衰至關重要。絕經前后,腎精漸衰,天癸漸竭,沖任二脈虛衰,月經量逐漸減少而至絕經,生殖能力逐漸降低。故腎陰精虧虛是本病的發病之因。
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化而同源。肝臟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作用,能供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以使其各司其職,其余部分則轉化為腎精而貯藏于腎,故腎精能不斷得到肝血所化之精的滋養。肝血亦賴腎精之滋生,腎所藏之精亦可轉化為血。故肝血與腎精互相滋生,盛則同盛,衰則同衰。且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腎屬水,“木”要靠“水”來滋養,即母子相生。若腎陰虧虛,水不涵木,就會引起肝陰不足;同樣,肝陰虧虛,子病及母,則腎陰不足。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健運,則化源不竭,脾失健運,則氣血乏源。腎所藏之精,必須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養,脾胃健運,可使腎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分滋養而減慢其衰退之勢。
綜上所述,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病之因是陰精虧虛。臨床觀察發現該病多為陰虛證,這與女性生理特點有密切關系,女子屬陰,常“有余于氣,不足于血”,圍絕經期婦女已經歷經、孕、產、乳等最耗傷陰血的階段,機體更加“陰常不足”。腎陰虛不能上榮頭目腦髓,則見頭暈目眩耳鳴;陰虛不能潛陽,虛陽外越,迫津外泄則烘熱汗出;陰虛火旺,水不涵木,肝失所養則心煩易怒;腎水不能上濟于心,心腎不交,則心悸失眠多夢;腎陰虛沖任失調,則月經先期或先后、多少不定。陰虛血燥生風,故皮膚干燥或瘙癢;陰虛內熱,故口干便秘,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均為陰虛之象。根據本病的病機,治療當滋陰補腎填精,佐以健脾柔肝養血之品。方中重用熟地黃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為君藥;黃精補腎益精、補脾益氣,與山藥合用以資后天氣血生化之源;白芍養血調經、柔肝斂陰、平抑肝陽;枸杞子滋補肝腎;菟絲子補陽益陰,根據“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龜板滋陰潛陽、益腎健骨、養血補心;針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常有月經紊亂、出血加何首烏補益精血;墨旱蓮滋陰益腎、涼血止血;地骨皮清虛熱止血;患者常有烘熱汗出、心悸失眠癥狀,加浮小麥益氣、除熱、止汗;五味子補腎、生津斂汗、寧心安神;酸棗仁養心安神,斂汗。臨證時再隨癥加減,其病乃愈。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