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展
急性腸炎是消化系統中常見的腸道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由腸道病毒、細菌、腸阿米巴或飲食不當引起的, 有些患者也是因為化學品或是食物過敏所引起急性腸炎。急性腸炎的臨床病癥表現, 主要是腹痛、腹瀉、不同程度的惡心、腹脹、頭痛以及四肢無力等。嚴重者會因為嚴重腹瀉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 甚至是休克。本文將選取河南省光山縣人民醫院在2012年期間收治的100急性腸炎患者進行分析研究, 將患者按照其意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共50例患者, 對觀察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療, 并對其在急性腸炎中的應用及其療效進行分析, 其治療結果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2年期間收治的100例急性腸炎患者, 年齡在25~60歲, 男性64例, 女性36例, 選擇標準:①患者自愿接受阿奇霉素治療或是氟哌酸消炎藥物治療。②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以及不同程度的惡心、腹脹、頭痛、四肢無力等癥狀。③經過病理診斷是腸道病毒、細菌、腸阿米巴所引起的[1]。
1. 2 方法 將100例患者按照其意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 兩組急性腸炎患者入院治療后除了接受相同的飲食調節治療, 觀察組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 對照組采用氟哌酸消炎藥物進行治療。另外, 每日為觀察組患者注射一次阿奇霉素注射液, 并采用氯化鈉進行靜脈滴注,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口服氟哌酸消炎藥物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在1個療程(1周)后的療效, 觀察患者的大便次數、狀態以及尿常規[2]。
1. 3 判定標準 ①顯效:患者在進行治療后, 腸道恢復正常,無任何并發癥。②有效:患者進行治療后, 腸道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無任何并發癥。③無效:患者進行治療后, 腸道功能無恢復跡象, 病情加重。
1. 4 統計學方法 上述所得兩組患者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χ2表示, 用t進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療效方面 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效果, 顯效患者48例, 有效2例, 總有效率100%, 對照組患者, 顯效33例,有效10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86%[3]。
2. 2 患者體征好轉時間 觀察組患者在服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后, 癥狀體征好轉, 止瀉時間以及臨床癥狀表現消失時間為3~7 d;對照組患者在服用氟哌酸消炎藥進行治療后, 癥狀體征好轉, 止瀉時間以及臨床癥狀表現消失時間為4~12 d。另外, 為觀察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 無任何明顯的毒副作用。
急性腸炎是在夏秋季常見的一種腸道感染疾病,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瀉、腹痛、腹脹伴不同程度惡心嘔吐, 嚴重時可導致脫水, 甚至休克。該病癥不受年齡、性別等因素限制, 一般情況下, 只要病因明確, 及時發現并進行治療,便可痊愈。
急性腸炎的診斷依據為有飲食不當的病史, 一般表現為腹痛、腹瀉、血常規以及糞常規異常等。在進行治療時一般是建議患者臥床休息, 由于患者是腸道性疾病, 所以在進行治療期間需要禁食, 并盡量補充水和電解質。需根據患者不同的癥狀對癥下藥, 如患者腹痛或是腹瀉, 需針對這兩項病因進行治療, 針對不同的病原體選擇不同的抗菌素藥物。
在本文中觀察組患者選擇治療的藥物是阿奇霉素注射液, 阿奇霉素有膠囊和注射液兩種。對急性腸炎患者而言, 需要對癥下藥進行治療, 采用阿奇霉素膠囊, 其主要是通過對細菌轉肽的過程中, 進行移植細菌, 并與細菌進行融合成蛋白質, 具有普遍抗菌的作用。選取本院100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和氟哌酸消炎藥進行治療時, 選取的研究對象為經過病理診斷是腸道病毒、細菌、腸阿米巴所引起急性腸炎的患者。因而, 阿奇霉素可打破急性腸炎患者對癥下藥的界限, 與細菌進行融合, 轉為蛋白質。采用阿奇霉素膠囊進行治療, 并且在停止用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 仍有著強效的抗菌作用, 因而只需每天進行一次給藥即可。
急性腸炎患者如病情嚴重, 會因腹瀉造成身體脫水, 進而引發電解質紊亂或是休克的情況。如不及時治療, 會引發其他高血壓病史患者病發。因而, 根據臨床用藥原則, 在治療急性腸炎時, 應盡量避免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其他影響的藥物。通過上述臨床研究表明, 觀察組患者沒有出現因服用阿奇霉素藥物而引發并發癥的病例, 因此, 阿奇霉素適合在臨床用藥上進行推廣。
[1] 姚彬,戴波,劉曄. 2003~2007年我院腸道門診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的臨床分析.安徽醫藥, 2010(12):77-78
[2] 韋全劍,馬前坡,武常峰,等.臨泉縣542例手足口病臨床特征分析.安徽醫藥, 2009(5):55-56.
[3] 王利華,方秀才,潘國宗.潰瘍性結腸炎—346例患者的臨床特點.中華消化雜志, 2009(8) :7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