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俊星 徐廣蓮
1. 1 穿刺技術 根據醫囑與藥物的說明書, 在使用藥物前進行好充分準備。對化療藥物進行分類與毒性了解,對于毒性特別強的藥物制定特定的用藥方案。首先向患者在用藥前說明用藥時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 避免緊張心理產生的壓力, 其次, 要求護士加強責任心, 提高靜脈輸液技術的專業性, 要求輸注時確保一針見血, 避免在穿刺過程中在組織中探尋靜脈, 以免損傷破壞靜脈完整性,導致靜脈穿刺部位破潰。靜脈輸注完畢后, 應用等滲鹽水繼續輸注5~10 min后, 再給予拔針。拔針后應準確按壓穿刺針眼位置處2~5 min, 如有出血傾向者需加長時間按壓, 以免藥物沿針眼處滲出。最后, 根據藥物毒性強弱,必要時可進行選擇使用留置針, 但是針對化療藥物留置針只能當天使用, 輸注完畢后與藥物一并拔出。長期進行化療藥物使用的患者, 護士可以建議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穿刺, PICC等應用。
1. 2 選擇血管 預防化療藥物外滲的重要因素還有患者血管的質量, 對于血管的選擇用優先選擇管徑粗, 走向直, 彈性好, 容易固定的血管進行輸注。避免在同一個部位反復進行穿刺。下肢靜脈相對上肢靜脈易于發生栓塞, 故一般不建議選擇下肢靜脈給藥。應避免選擇手背, 以及關節附近部位給藥, 同時避免在24 h內選擇同一條血管進行給藥, 以免化療藥物從前一次穿刺點滲出。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嚴禁在患側上肢進行靜脈給藥。
1. 3 密切觀察 靜脈穿刺成功后, 護士應隨時隨地進行查房, 嚴密觀察, 穿刺局部的給藥情況, 更換液體時, 應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回血, 有無外滲, 紅腫等情況發生。輸注強刺激性藥物時, 護士必須在患者床頭監護直至化療藥物全部進入靜脈。
1. 4 健康教育 對于外滲的預防患者也應積極進行配合,護士首先做好健康知識宣教, 對初次使用強刺激性藥物的患者, 應與患者做好介紹, 消除恐懼, 減輕患者壓力, 并指出藥物的刺激性。在化療藥物輸注過程中, 如出現輸注部位有疼痛感, 灼燒感時, 一定要及時報告護士。輸注過程中用減少患者活動, 必要時給予患者使用輸液板或者紙板進行固定。減少外滲發生的一切可能性。
2. 1 臨床表現 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灼燒感, 疼痛感, 局部腫脹, 無明顯回血時極為藥物外滲。化療藥物在給藥過程中如滲漏至靜脈外, 可導致局部皮膚及軟組織出現嚴重并發癥。輕者變現為紅斑, 局部疼痛, 腫脹, 水皰或者組織壞死, 嚴重者可深及肌腱, 形成經久難愈的潰瘍。最后導致組織受累,并活動受限。
2. 2 護理措施
2. 2. 1 常規處理 如患者主訴輸注位置不適時, 應立終止輸液, 保留原輸液針頭。并在拔針前盡量抽回滲漏在皮下的藥液, 然后通過保留的針頭注入相應的細胞毒藥物拮抗劑后拔針。通過中心靜脈導管給藥者必要時進行胸部拍片, 由此來確認滲透到原因和范圍。外滲部位禁止受壓,以免加大藥物的外滲。然后根據外滲大小范圍, 常規消毒后, 用無菌的1ml的注射器抽取。封閉的范圍超過外滲部位3 ml。封閉的解毒劑液量應根據化療藥物的品種, 漏出點范圍與量進行相應的增減。根據外滲情況給予相應的熱敷或者冷敷, 然后抬高患肢。告知患者減少活動, 避免劇烈運動。相應的責任護士應按時觀察封閉的情況并記錄其情況。
2. 2. 2 封閉區的特殊護理 針對藥物外滲的范圍與嚴重情況。除進行常規處理, 還可進行相應的外敷。如冷敷, 藥物外滲24 h內可以進行冷敷。其作用可使血管收縮, 減輕藥物的吸收, 同時可以抑制疼痛, 對局部炎癥可進行控制。其次如熱敷, 一些外滲藥物是禁止冷敷的。這時可以選擇進行熱敷, 熱敷可以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最后針對特殊情況還可以進行一些物理療法如:理療、超短波、紅外線、高壓氧療等方法進行輔助治療。
2. 2. 3 常用化療藥物外滲的解毒劑 順鉑、氮芥硫、代硫酸鈉:①用4~8 ml硫代硫酸鈉和6 ml注射用水配制, 外滲1 mg氮芥或100 mg順鉑局部注射2 ml配制液。絲裂霉素、50%~99%二甲基亞砜。②局部注射1.5 ml, 6 h/次, 連用14 d,避免覆蓋, 自然晾干。多柔比星、柔紅霉素。③冷敷。立即冷敷30~60 min, 然后每隔15 min冷敷15 min, 連用1 d。
長春新堿、長春堿、透明質酸酶:立刻熱敷30~60分鐘,然后每隔15 min熱敷15 min。連用1 d或局部注射透明質酸酶150 U。
長春瑞濱、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地塞米松5 mg加利多卡因100 mg局部封閉, 1次/d, 連續3 d。外敷:宜局部冷敷,一般使用24 h, 最長可用至3 d, 也可先冰敷6~24 h后再冷敷,必要時也可局部用50%硫酸鎂濕敷。
惡性腫瘤的治療手段就是化療。化療藥物最常見的給藥途徑就是靜脈輸液。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靜脈輸液外滲的發生率為0.1%~6%。近年來一些護理先輩探頭研究出一些經驗與措施。供大家學習與研究, 靜脈輸液外滲重在預防, 所以需要加強專科護士的培訓與責任心。盡可能避免藥物的外滲,減少外滲引發的不良后果。減輕患者的疼痛, 通過護士本職工作給予患者一個好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