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種類之一,患兒在圍生期因為各種因素導致腦部缺氧、腦血流量減少從而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而損傷。嚴重影響到患兒生命安全及以后的生存。除了給予有效的臨床干預外, 護理干預也必不可少。本文觀察綜合性護理干預在此類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間收治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病例共60例, 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兒30例, 男16例, 女14例,胎齡最小為37周, 最大為41周, 平均胎齡為(39.1±3.4)周;對照組患兒30例, 男17例, 女13例, 胎齡最小為37周, 最大為41周, 平均胎齡為(39.2±2.8)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①呼吸道管理。首先要及時清除患兒口腔中的黏液等, 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 在體位護理中, 要保持患兒側臥位, 這樣有助于分泌物流出而不會出現(xiàn)反流現(xiàn)象。②嚴密觀察病情。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患兒神經系統(tǒng)癥狀及體征, 做好監(jiān)測, 如果患兒出現(xiàn)睜眼時間過長、昏迷等癥狀時, 要立刻報告臨床醫(yī)師, 及時作出臨床處理。③喂養(yǎng)護理干預。根據(jù)患兒病情嚴重程度, 特別是中度和重度患兒, 要做好禁食干預, 缺氧癥狀改善后再給予奶粉喂養(yǎng), 一般2.5 h喂養(yǎng)1次, 每次喂養(yǎng)約為5 ml, 根據(jù)患兒情況逐漸增加喂養(yǎng)量, 吮吸困難的患兒可給予鼻飼喂養(yǎng)。④體溫護理干預。在護理過程中, 要時刻注意患兒體溫改變情況, 體溫過高或者體溫過低均可導致患兒腦代謝異常, 所以要定時對患兒體溫進行測量, 避免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體溫過高者, 要盡量減少蓋被。⑤做好感染預防護理干預。保持病房干凈整潔, 病房要溫度和濕度適宜,保持暖箱內的小墊子等及時更換, 做好感染的預防措施。
1.3 療效評定 患兒干預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 患兒相關的臨床檢測指標恢復到正常范圍, 療效評定為基本治愈;干預后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 臨床相關檢測指標有較多改善, 但未達到正常范圍, 為有效;患兒病情較干預前沒有改善或者加重, 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4.0對兩組患兒所得臨床效果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P<0.05, 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觀察組基本治愈共10例、所占比例為33.3%;有效18例, 所占比例為60.0%;無效22例,所占比例為6.7%。對照組基本治愈共6例、所占比例為20.0%;有效15例, 所占比例為50%;無效9例, 所占比例為30.0%。觀察組總有效率(93.3%)和對照組總有效率(70.0%)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種類之一,主要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圍生期缺氧、腦血流減少所引起的的腦組織損傷。患兒可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嚴重的可出現(xiàn)昏迷表現(xiàn), 中度和重度患兒可出現(xiàn)驚厥表現(xiàn), 肌張力增高或者降低, 原始反射出現(xiàn)異常等[1,2]。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除了給予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外, 同時要給予有效科學的臨床護理干預。在護理干預中, 要做好臨床癥狀的觀察, 根據(jù)臨床癥狀改變情況及時上報醫(yī)生;做好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要做好喂養(yǎng)護理;做好體溫護理干預, 避免體溫過高;做好預防感染方面護理干預, 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4]。本文中,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提示綜合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治療效果, 值得借鑒。
[1] 解慧. 綜合護理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應用價值與預后.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 2(3):29-30.
[2] 王海鳳,孫友芬.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40例護理體會.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1,20(1):284.
[3] 孫玉紅,宋愛玲.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fā)生原因及護理.護理研究, 2004, 9(4):767-769.
[4] 張霞,孫彩鳳.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預后觀察.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2,23(1):2971-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