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見呼吸系統慢性氣流受限性疾病, 患者可表現為反復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咳痰等臨床癥狀和體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情況較差, 而患者多為老年。此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有效的護理干預。本文觀察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此類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選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為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間收治的病例, 上述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 上述患者均愿意接受本實驗觀察, 同時排除言語交流障礙患者、精神失常患者、嚴重心功能障礙患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 對照組4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 年齡范圍為49~74歲, 平均年齡為(66.7±5.9)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 女20例, 年齡范圍為52~73歲, 平均年齡為(67.8±6.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臨床治療措施。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措施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干預。了解患者不良情緒, 根據患者的具體不良情緒給予心理護理干預, 幫助患者緩解心理情緒, 主動和患者交流,耐心聽患者訴說, 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飲食指導。由于患者發熱等因素, 可導致患者能量消耗增多, 囑咐患者根據飲食指導補充營養。指導患者少食多餐, 主要食用軟食, 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食物, 多攝入高質量蛋白、蔬菜、水果等。鼓勵患者多飲水。③健康教育。讓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有所了解, 囑咐患者戒煙, 讓患者了解吸煙對呼吸系統的不良影響。讓患者掌握相關預防急性發作的誘因。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④呼吸鍛煉。教會患者縮唇呼吸訓練方法和腹式呼吸鍛煉方法。有助于提高通氣量,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效率。
1.3 護理效果評定標準 患者護理干預8周后,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進行護理效果評定。護理干預后, 患者精神狀態正常、食欲好, 咳嗽、胸痛、胸悶等癥狀顯著改善, 血常規檢查結果提示在正常范圍內, 護理效果評定為顯效;護理干預后精神狀態尚好, 食欲尚正常, 痰量顯著減少, 血常規檢查癥狀, 活動后有輕度的胸悶、氣急等癥狀, 護理效果評定為顯效;護理干預后, 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沒有顯著改善, 痰量沒有減少, 護理效果評定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護理效果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護理效果評定結果:觀察組護理效果評定為顯效28例;對照組患者護理效果評定為顯效19例;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評定為有效10例;對照組患者護理效果評定為有效11例;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評定為無效2例;對照組患者護理效果評定為無效10例。觀察組護理效果總有效率為95.0%, 對照組護理效果總有效率為75%, 觀察組護理效果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長, 呈慢性過程, 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 此類患者多為老年患者, 所以患者的自理能力較差, 自我管理能力低下[1]。所以此類患者需要有效的護理干預, 在此類患者護理干預中, 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呼吸鍛煉等不可缺少[2,3]。本文中實施上述綜合性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的護理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 提示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護理效果顯著。
[1] 林秀菊.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9):10.
[2] 吳潔, 左志通.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護理.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6, 6(20): 4028.
[3] 符岸秋, 葉學嫦. 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 中國醫藥導刊, 2012, 14(4): 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