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玲 屈春曉 趙巖 陶巖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 2010年最新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我國可能已成為世界上糖尿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而胰島素治療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2013年3月~6月對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使用胰島素治療的122名糖尿病患者發放問卷并進行調查, 分析了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的常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 現報告如下。
2013年 3~6 月, 本院使用胰島素治療的122名糖尿病進行調查, 其中1型糖尿病32例, 2型糖尿病患者90 例, 年齡20~76歲, 平均年齡52.36歲, 男性 74例, 女性 48例。均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2.1 知識缺乏——部分患者擔心胰島素的“成癮性”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 很多患者需要自我注射到終身, 這也導致了部分患者“有胰島素可導致成癮”的疑慮。為此本院成立了糖尿病專科護理小組, 向潛在的糖尿病患者及確診患者介紹相關的知識。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類激素, 是由人體胰島B細胞所分泌的, 它可以協助血中的葡萄糖轉運到身體的細胞提供能量。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受損不能分泌胰島素而依賴外部補充, 而2型糖尿病存在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雖不需要胰島素來維持生命, 但由于口服降糖藥的失效或存在口服藥禁忌證時, 仍需要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 以消除糖尿病的高血糖癥狀和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在某些時候, 尤其是病程較長時, 胰島素治療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 不存在成癮性的問題。
2.2 胰島素常見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
2.2.1 過敏反應 皮下注射胰島素的過敏反應常為局部反應, 注射部位紅、腫、癢、蕁麻疹等。防止過敏反應可選擇人胰島素, 不要使用含碘的消毒劑。局部出現過敏反應時可選擇其他部位在進行注射, 如仍有過敏反應, 可更換其他類型的胰島素。
2.2.2 局部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 因胰島素的治療需要長期、持續, 患者的注射部位常出現凹陷或硬結, 這會使胰島素吸收不良, 影響療效。因此應使用純度胰島素并應有規律輪換注射部位, 兩次注射間距>2 cm。
2.2.3 低血糖反應 調查的122例患者幾乎不同程度的出現過低血糖反應, 如頭暈、頭痛、多汗、饑餓感等, 5例曾出現嚴重的低血糖昏迷。出現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有:①使用胰島素未及時進餐, 或進餐量過少。②劑量不準確或隨意調節劑量。③空腹或大量運動;④胰島素聯合口服藥治療, 為及時調整劑量。⑤注射部位掌握不正確或注射針頭過長, 刺入肌肉層。⑥大量飲酒。加強對胰島素使用規范非常重要的也是防止低血糖反應必不可少的措施, 為此開設了胰島素注射培訓班, 加強培訓和指導。盡量選擇預混胰島素, 注射后應及時進餐, 進餐應定時定量;注射后過度活動可加速胰島素吸收, 皮下注射吸收速度和注射部位及局部血流有關, 安靜狀態下, 吸收最快的是腹部、上臀次之, 大腿和臀部最慢,在四肢注射后做肢體運動可加速胰島素吸收而引起低血糖,所以四肢注射胰島素在1 h內不要做肢體的劇烈運動[1,2];大量飲酒可加速低血糖的發生, 應禁酒。
2.3 注射時疼痛及注射部位淤青 注射時疼痛及注射部位淤青的主要原因時注射到硬結、疤痕或進針碰觸皮下神經或毛細血管;還可因酒精消毒時未干便進行注射及胰島素從冰箱取出便進行注射而引起疼痛;也可因注射方法不正確及反復使用一次性針頭而致針頭卷曲變形變鈍等因素有關。因此在注射時應避開疤痕硬結及已發生淤青的皮膚,同時如胰島素冷藏后應用藥物前應放致室溫, 酒精消毒后應干透, 注射時捏起皮膚, 深度和角度應根據患者皮下脂肪層、針頭長短等靈活掌握, 一般45°~90°角進針, 針頭與皮膚接觸面越小, 則壓強越大、損傷組織越少、疼痛越輕這[1]。注射部位淤青一般不需要處理, 一周左右可自行吸收,嚴重時可紅外線照射。
2.4 注射部位感染 由于消毒不徹底、反復使用一次性針頭及使用變質過期胰島素等可導致注射部位皮膚的感染[2]。輕則可出現皮膚紅腫, 重則可有皮膚潰爛。避免皮膚感染應加強安全使用胰島素知識宣教。注意皮膚衛生, 加強無菌操作, 消毒應使用75%酒精反復消毒, 胰島素針頭應一次一用一棄一更換。未開封的胰島素保存在冰箱冷藏,已開封的胰島素保存在不高于28℃常溫下28 d, 過期不可再用。使用胰島素前應檢查藥液有無變色及絮狀物, 如發生變質不可再用。
2.5 合并發癥的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患者合并并發癥時除胰島素外還要加用降脂藥、降壓藥、抗心絞痛、抗結核藥等多種藥物。多數藥物都是由腎臟排泄, 從而加重腎臟負擔, 因此應選擇腎毒性小或無腎毒性的藥物, 從而降低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使用胰島素降血糖, 因血漿中胰島素半衰期延長、代謝減慢, 易造成胰島素蓄積, 易發生低血糖反應。應囑患者嚴格按醫囑用藥,不可隨意增減胰島素用量, 并要求護士加強低血糖反應護理宣教。
通過發放問卷對使用胰島素治療的122名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發現部分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仍心存顧慮、初用胰島素的患者自我注射方法不規范、病程較長胰島素治療時間較長的患者存在著隨意加減藥量等問題。雖然使用胰島素治療可有效的治療糖尿病同時可以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但只有對胰島素有正確的認識, 掌握正確的注射方法, 才能提高患者對胰島素治療的依從性進而更好的控制血糖,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安紅蓮.胰島素不同的給藥途徑與護理.實用護理雜志, 2002,18(9):48.
[2] 李長玉.胰島素注射時間有學問.糖尿病之友, 2005, 20(1):32.
[3] 安紅蓮.胰島素不同的給藥途徑與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2,18(9):48
[4] 江京民.胰島素在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分析. 糖尿病天地 ,2005, 3(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