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厚 鄭明鋒 黃栢通
(廣東省羅定市中醫院,527200)
老年性腰椎后關節炎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見原因,隨著老齡化到來,增長的病例越來越多。而在我院收住的腰痛病人也大多數是老年患者,符合“腰椎后關節炎”診斷的患者占大多數。本人采用針刀配合當歸針局部注射治療該病82例,取得很好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本組病例中女69例,男13例;年齡58~89歲;病程最長3年,最短1個星期。均無明顯的誘因出現腰痛,腰痛時輕時重,勞累后加重,休息可緩解。多服藥后無效來診。
針刀治療:患者俯臥位,常規腰部皮膚消毒,術者戴無菌手套,在患椎棘突兩側壓痛點處作為進針刀點(此處痛點大多為最長肌的附著點,此附著點因腰椎退變關節旋轉移位而損傷,結疤粘連,并起到一種畸形固定作用)進行松解剝離,有幾個痛點就施術幾個點。術后適當作5點支撐練功法,次數應視病人耐受力而定。
當歸注射治療:患者俯臥位,在預計的棘突下緣旁開0.5~1cm處進針,垂直刺入皮膚,同時邊進針、邊回抽、邊注射,直至接觸關節突關節囊為止。此時術者可感覺針刺處有堅韌組織感,表示針尖已觸及關節囊或內里。抽吸針筒無回血或腦脊液后,則將全部藥液向關節內及其四周徐徐注入,每處關節可注3ml。
針刀治療與當歸針注射分步進行,針刀每3天治療1次,1~3次為1個療程,當歸針每隔1天注射1次,1周為1個療程。
腰椎骨關節炎從解剖學角度觀察即不同于髖、膝關節的退行性骨關節炎。脊柱的每個椎體節段是由三個關節連接的復合體,每一個節段活動單位由后方兩個呈矢狀位上、下關節突關節和前方連接兩個椎體的椎間盤關節共同組成。腰椎一旦發生骨關節炎可以只影響單個關節 ,也可以累及整個結構復合體,腰椎骨關節炎的病理變化常表現為透明軟骨的丟失,并同時伴隨骨質增生,周圍的軟組織逐漸老化,韌帶韌性下降,在受到外力作用及慢性持續性損傷后,腰椎發生移位,影響周圍軟組織、神經,甚至脊髓,從而引起腰痛等一系列癥狀,日久后組織粘連、鈣化,關節移位后被畸形固定。中醫經絡學認為,“腰痛”屬督脈經絡受損,瘀血凝滯所致。
依據上述理論,用針刀將其粘連松解、瘢痕刮除,配合當歸針局部注射后可以活血止痛。術中注意無菌操作,防止針口感染及進入椎管。此法操作簡便,病人易接受,損傷少,療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