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巖 孫 會 張振香 王愛霞(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3)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持續缺血、缺氧、營養缺乏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1〕。腦卒中患者由于癱瘓肢體感受冷、熱、潮濕等刺激的能力下降,加上長期臥床或活動減少,導致局部血液循環減慢,降低了皮膚組織對壓力的耐受性,因此腦卒中癱瘓患者極易發生壓瘡。對于居家腦卒中患者,由于家庭護理不當,發生壓瘡的概率更高〔2〕。
1.1 一般資料 2010年7~12月入住我科并于入院時帶有不同程度壓瘡的腦卒中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49~76歲;其中出血性腦卒中14例,缺血性腦卒中21例;共計壓瘡64處,Ⅰ期壓瘡26處,Ⅱ期、Ⅲ期壓瘡38處;骶尾部35處,髖部29處;面積3 cm×3 cm~10 cm×12 cm。隨機分為對照組17例31處壓瘡、安普貼組18例33處壓瘡。兩組性別、年齡、病情、壓瘡分期及面積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①Ⅰ期壓瘡,用安爾碘常規消毒皮膚后,局部皮膚暴露。Ⅱ期壓瘡,在無菌條件下抽出水泡內滲出液后,用安爾碘常規消毒,用無菌敷料包扎。Ⅲ期壓瘡,常規清除局部壞死組織和膿性分泌物,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生理鹽水沖洗,用無菌敷料包扎,根據傷口滲液情況更換敷料。②按常規進行壓瘡預防的護理。安普貼組:安普貼薄膜為法國生產,規格10 cm×10 cm和15 cm×15 cm。①按對照組的方法,常規清洗、消毒創面,清創后用生理鹽水擦拭,所有創面干燥后,貼上安普貼。將敷料貼在傷口上,從敷料中心處開始向四周撫平,敷料大小應超出傷口外緣3 cm,然后稍用力按壓敷料邊緣。如粘貼在易摩擦部位,可用紙膠布加強固定。并根據傷口滲出情況3~5 d更換1次,如敷料邊緣滲出物溢出則需立即更換敷料,更換時先按住皮膚,由安普貼一角開始慢慢揭掉,以免損傷皮膚。如有感染,應停用安普貼。感染性創面應在感染控制后再用安普貼。②按常規進行壓瘡預防的護理。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瘡面愈合,結痂并脫落;顯效:滲出液減少,瘡面縮小;無效:瘡面無變化或擴大。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秩和檢驗。
1.5 結果 治療14 d后,安普貼組有效率(97%,治愈25處、顯效7處、無效1處)明顯高于對照組(71%,治愈14處、顯效8處、無效9 處)(H=8.069,P=0.005)。
我國腦卒中的年發生率為(116~219)/10萬〔3〕,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指出腦卒中致殘率高達75%,40%為中重度殘疾。當前醫學上把壓瘡的發病原因分為內在因素(老年、活動障礙、營養不良、抽煙、藥物、脫水、大小便失禁)和外在因素(壓力、摩擦力、剪切力、環境潮濕)兩方面,而腦卒中患者又集多因素于一身,可謂超高危人群〔2〕。因此很多患者在疾病復發,再次入院時身上往往有很多部位的壓瘡。由于多種原因,這些壓瘡很難治愈,嚴重者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普貼薄膜是一種半滲透水膠體閉合敷料,可以在局部形成低氧張力和相對濕潤環境,加快表皮細胞遷移速度,使細胞保持活力,從而促進生長因子的釋放,刺激細胞增殖〔4〕。安普貼由外層聚氨酯背襯及內層水膠黏性物質組成,其內含的親水性物質可吸收過多的創面分泌物,形成凝膠,還能夠從濕度、溫度、pH值和酶學清瘡方面為創面提供一個封閉安全的愈合環境,從而促進傷口愈合。因此,比較適合難治性、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壓瘡。而且應用安普貼可以減少換藥次數,從而可以減少感染機會,減輕患者痛苦。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1-2.
2 郎 萍.家庭干預在腦卒中后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7;7(2):55-6.
3 Liu M,Wu B,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2007;6:456-64.
4 Falanga V.Classifications for wound bed preparation and stimulation of chronic wounds〔J〕.Wound Reg,2000;8:3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