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林
(山東省壽光市中醫醫院,262700)
中風病又稱為“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為主癥的病證。我們發現,中風病人發病之前多有體虛、外感、發熱、感染等癥狀,可見外在致病因素在中風病發病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故推斷其發病可能與外風有較大聯系,思慮古人對中風病的命名,我們決定立論外風致病方面的研究,治療上重用祛風藥,配伍活血通絡等藥物,起到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中風科住院的新發腦梗死患者149例,隨機分為治療組74例,對照組75例。
診斷標準: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標準:①常于安靜狀態下發病。②大多數無明顯頭痛和嘔吐。③發病較緩慢,多逐漸進展,或呈階段性進行,多與腦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也可見于動脈炎、血液病等。④一般發病后1~2日內意識清楚或輕度障礙。⑤有頸內動脈系統和/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癥狀和體征。⑥應做CT或MRI檢查。
納入標準:①年齡35~70歲。②發病72h內。③以首次中風者為主,若為復中,則以往基本未留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者。
兩組均給予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服用祛風通絡湯:僵蠶10g,全蝎10g,天麻15g,鉤藤15g,荊芥穗15g,荊芥15g,防風12g,川芎15g,車前子(包)12g。對照組中藥組方:僵蠶10g,全蝎10g,天麻15g,鉤藤15g,車前子(包)12g,黃柏15g,當歸20g,遠志10g。
以上藥物均由我院藥劑科提供。
治療后,在治療組74例患者中發生進展性卒中的有12例,而對照組75例患者中發生進展性卒中的患者有29例。治療組發生肺炎的有7例,其中發生進展性卒中的12例中并發肺炎的有2例;對照組并發肺炎的有26例,其中發生進展性卒中的29例中并發肺炎的有10例。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的C反應蛋白、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中醫癥候評分均沒有差別,治療7d后,治療組在這三方面的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經對比研究,祛風通絡湯能夠有效地改善卒中患者的癥狀、體征,降低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中醫癥候評分,有效地預防肺炎和進展性卒中的發生。
治療組祛風通絡湯相對于對照組所用方藥來說大量應用了治療外風的藥物,而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在卒中、進展性卒中的治療中,應用治療外風的藥物是有效的、必要的。雖然當今治療中風病多以治療內風為主,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外風在中風病病因病機中起著重要作用,治療中及時應用治療外風的藥物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