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剛 錢 虹
(1.湖南省岳陽市中醫院國醫堂專家門診,414000 2.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產后身痛是產婦在產褥期內調攝不慎,出現局部或周身酸楚、疼痛不適的一類疾病,由于現今自然環境污染嚴重、氣候變化無常,人多久居空調環境、缺乏運動,產后調攝不慎者臨床多見。中醫學針、灸、藥治療該病療效確切。筆者臨證之時,辨識病機,用中藥結合艾灸治療,屢獲良效,現報道驗案一則如下。
患者,女,32歲,2012年4月18日初診。患者于2011年底自然分娩后遺留周身酸痛,腰背部為甚,四肢末端惡風怕冷,面色少華,納可,眠差,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查體各疼痛關節未見紅腫,血常規、抗“O”、血沉、類風濕因子均未見異常。患者既往流產2次。此例診為產后身痛,辨證為血虛腎虧、風寒凝滯。治以補血益腎、祛風散寒。處方以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10g,桑寄生30g,五爪龍30g,熟地黃15g,當歸10g,白芍15g,川芎10g,杜仲15g,牛膝15g,防風10g,肉桂3g,甘草5g。7劑,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另在患者背部定位以下穴位:雙側風門、脾俞、腎俞、足三里,示范懸灸。囑患者自備艾條,回家后繼續懸灸,每穴5min(含雙側),每日1次,注意勿燙傷。7日后二診:患者訴周身酸痛明顯減輕,手足漸溫,但腰骶部仍有酸痛,故上方去防風、肉桂、獨活,加續斷15g,狗脊20g,雞血藤30g,再服7劑。另在患者腹部及背部定位關元、氣海、心俞、腎俞,囑其懸灸如前。三診訴癥狀再次緩解,原方稍作加減,繼服5劑,諸癥悉除。
按:產后身痛根本病機為正虛邪入,虛者氣血、肝腎,邪者風寒濕邪或內生瘀血。本例患者素體肝腎不足,故胞胎不系,既往流產2次。生產耗傷氣血,勞傷腎氣,經脈筋骨失養而見周身酸痛,腰背為甚。《沈氏女科輯要箋疏》云:“此證多血虛,宜滋養,或有風寒濕三氣雜至之痹,則養血為主,稍參宣絡,不可峻投風藥。”故筆者首診以補血益腎為主,輔以祛風散寒。艾灸療法通過穴位以及艾草熱刺激的雙重作用能達到治療效果,尤其適用于產后氣血雙虧之證,灸風門以祛風散寒,脾俞、足三里補益氣血,腎俞培補肝腎。二診增強通絡之功,根據癥狀加用續斷、狗脊補肝腎、強腰脊,雞血藤活血行瘀、宣絡止痛。心主血脈,艾灸心俞、關元亦旨在暢通周身氣血。治療本病,緊扣病機,辨證處方、選穴,二法合用,效若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