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智 周仙仕
(1.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510405 2.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夏季熱又名暑熱癥,是發生在夏季暑熱天氣的小兒季節性發熱疾病,是小兒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多見于6個月~3歲的小兒。以入夏天氣炎熱時長期發熱,伴口渴多飲、多尿、少汗或無汗為特征。中醫治療此病療效顯著、處方靈活、方法多樣已得到公認,茲選取近年來治療本病的一些比較有中醫特色的治療手段作一綜合敘述。
湯藥治療小兒夏季熱應用最廣。其處方靈活,變化多樣,療效肯定,不少醫者用湯藥內服治療小兒夏季熱取得了明顯的療效。如陳越[1]認為小兒夏季熱病是由于“元氣虛于下,暑熱淫于上”,病機為“上盛下虛”,故自擬清暑溫下湯[青蒿、黃芪、太子參、益元散(沖)、白術、當歸、黃連、焙附子、扁豆花(或衣)、南沙參、山藥或薏苡仁]治療小兒夏季熱32例,結果治愈19例,占59.4%;有效11例,占34.4% ,總有效率93.8%。姜鶴林等[2]根據其父姜子龍經驗,運用石荷飲治療小兒夏季熱54例,顯效31例,有效1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6%。陳子昂[3]根據小兒稚陰稚陽、臟腑嬌嫩、形氣未充、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特點,在原方基礎上加西洋參、淡竹葉、地黃等治療小兒夏季熱15例,取得較滿意療效。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6.67%。王在峰[4]認為小兒夏季熱是由于小兒稚陰稚陽,不能耐受酷暑,暑邪乘虛侵襲而發病,用解熱湯(金銀花、連翹、荷葉、佩蘭、薏苡仁、竹葉、陳皮、牡丹皮、山藥)治療小兒夏季熱120例,治療組痊愈76例,顯效4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7%,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涂仁安等[5]認為小兒夏季熱病機為脾胃氣虛、濕熱內郁,治以健脾益氣、化濕透熱。方用自擬益氣透熱湯加味[太子參、茯苓、藿香、薏苡仁、炙甘草、柴胡、地骨皮、白薇、青蒿、蒲公英、薄荷(后下)、魚腥草、炒谷芽、炒麥芽]。結果:痊愈13例,顯效17例,有效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5%。
中成藥是無數醫藥學家經過千百年醫療實踐創造、總結的有效方劑的精華。其含量精、服用方便,符合小兒用藥的特點,治療小兒夏季熱其療效也值得肯定。如吳小玫等[6]曾報道用新雪丹(廣州奇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治療小兒夏季熱32例,結果顯效8例(占25.0%),有效21例(占65.6%),無效3例(占9.4%),總有效率為90.6%。黃東寧等[7]報道用清開靈合參麥針治療小兒夏季熱40例,結果該組病例經用藥1~3個療程,28例發熱及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率為70%,最快者用藥3d,最慢者用藥20d,其中2例停藥后體溫有回升現象,經再治療癥狀消失。南國[8]推薦多種中成藥治療小兒夏季熱,其中中成藥內治法有:暑傷肺胃型用金梅清暑顆粒、雙清口服液、復方金銀花沖劑;脾陽不振型用補中益氣湯;下虛上盛型用二仙口服液配合銀黃口服液、人參固本口服液配合雙黃連口服液、鹿茸口服液配合清開靈口服液等來治療,而中成藥外治推薦用紫雪散敷臍、柴胡注射液滴鼻、風油精足浴退熱等。
“外治之理即是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是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簡便、安全、毒副作用少等優勢,尤宜于小兒,故不少醫者青睞于外治法治療本病。如王霞[9]運用新加香薷飲加減藥浴治療小兒夏季熱21例,取得了較好療效。經治療3~6次后,汗出熱退,2周內無復發者13例;經6次治療后汗出熱退,3日后再發熱,體溫最高為37.6℃者8例。治愈率61.9%,顯效率38.1%,總有效率100%。胡獻國[10]采用敷足療法、藥浴療法、滴鼻療法、填臍療法、足浴療法治療本病有效。蔡榮丹[11]還認為井泥敷臍、腌咸鴨蛋漿敷足底、臥砂床也可治療本病。
針灸推拿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在本病的治療上療效確切,趙敏奇等[12]曾用半刺加拔罐治療暑傷肺胃型小兒夏季熱36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3.0%,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蘭家長[13]在清暑護陰、培本固元的治則下,用開天門、推坎宮、推太陽、清脾土等手法治療小兒夏季熱100例,結果痊愈82例,有效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馬寧[14]應用掐總筋、分陰陽、清脾土等手法治療小兒夏季熱72例,結果痊愈58例,顯效10例,好轉4例,有效率達100%。劉華[15]運用足反射療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療10例小兒夏季熱,療效顯著而確切,經1~3次治愈4例,5次治愈2例,5次以上治愈4例。
食療藥膳等作為一種治療手段,不僅美味可口,服食方便,而且防治兼宜,療效肯定,茲摘錄幾首療效較好、流傳較廣的食療方及其適應證如下:
百合綠豆湯:鮮百合50g,綠豆30g,冰糖適量。具清熱解暑、養心安神之功,適用于心煩不寐、口渴發熱的患兒。
清涼綠豆粥[16]:綠豆30g,粳米50g,碎薄荷3g。有清暑解表、退熱養胃的作用,適用于夏季熱、心煩口渴食欲不振者。
清熱豆腐飲[16]:豆腐200g,石膏50g。有瀉火、清暑、退熱之功,用于小兒夏季熱體溫較高患兒。
空心菜荸薺湯:空心菜200g,荸薺7個。有生津止渴、益氣固脫的功效,適用于體倦乏力、口渴多尿的患兒。
清暑益氣粥[17]:西洋參1g,麥門冬6g,石斛6g,知母6g,粳米30g,冰糖適量。能清暑益氣、生津止渴,適用于發燒持續不退、無汗或少汗者。
荷葉綠豆粥[17]:鮮荷葉1大張,鮮竹葉20片,綠豆20g,粳米30g。可祛暑清熱、和中養胃,適用于發燒口渴、食欲不振者。
蠶繭棗豆粥[18]:蠶繭10枚,紅棗15枚,扁豆10g,粳米30g。可益氣清暑、健脾和中,適用于夏季熱、神倦乏力、納呆便溏者。
荷葉蓮藕粥[18]:鮮荷葉2大張,鮮蓮藕1小節,粳米30g,白糖適量。有清熱祛暑養胃之功,適用于夏季熱、食欲不振者。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小兒夏季熱手段多樣,療效顯著,因此我們在治療此病的時候,要充分利用中醫的獨特治療優勢,綜合應用上述多種治療方法,以達到更快更好地治愈本病的目的。同時我們也不可否認,一些民間療法在治療本病時效果也值得肯定,且取材豐富、施術簡便、價格低廉。對于這些療法,我們要不斷發掘應用、創新發展,使傳統中醫藥療法更有活力、更有生機,更為廣大人民所認可和接受。
[1]陳越.自擬清暑溫下湯治療小兒夏季熱32例[J].中醫藥學刊,2003,21(4):615-616.
[2]姜鶴林,金秋玲.石荷飲治療小兒夏季熱54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11):808.
[3]陳子昂.白虎湯加味治療小兒夏季熱15例[J].新中醫,2000,32(1):45-46.
[4]王在峰.解熱湯治療小兒夏季熱12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6,22(12):734.
[5]涂仁安,姜鵬凌,曹淑玲,等.益氣透熱湯治療小兒夏季熱42例臨床觀察[J].中醫兒科雜志,2009,5(3):19-20.
[6]吳小玫,張茂.新雪丹治療小兒夏季熱32例[J].兒科藥學雜志,2001,7(1):47.
[7]黃東寧,羅康華.清開靈合參麥針治療小兒夏季熱40例療效觀察[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1,2(1):146.
[8]南國.中成藥治療小兒夏季熱[J].家庭中醫藥,2007,8(8):60.
[9]王霞.中藥浴治療小兒夏季熱21例觀察[J].天津中醫,2000,17(4):50.
[10]胡獻國,黃成漢.怎樣辨證足浴小兒夏季熱[J].中醫雜志,2007,48(6):568.
[11]蔡丹榮.小兒夏季熱的民間療法[J].中國民間療法,2000,8(11):48.
[12]趙敏奇,刀玉婷.半刺加拔罐治療暑傷肺胃型小兒夏季熱36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9,6(8):84.
[13]蘭家長.推拿治療小兒夏季熱[J].按摩與導引,1992,8(4):27-28.
[14]馬寧.推拿治療小兒夏季熱72例[J].按摩與導引,1999,15(1):42-43.
[15]劉華.足部反射療法配合穴位按摩治愈小兒夏季熱10例[J].雙足與保健,2002,3(1):28-29.
[16]白素菊.食療告別小兒夏季熱[J].家庭中醫藥,2008,7(1):68.
[17]曹祈東 .藥粥巧療小兒夏季熱[J].東方藥膳,2008,7(1):24.
[18]聶紹通,田莉.小兒夏季熱的藥食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1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