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孫麗麗
初識荷花,最早記憶里是村前水塘里,裊裊婷婷的荷花稀疏地開著,出水芙蓉別樣美。荷花優美清香,渾身是寶,亦可入藥,美容養顏要數“荷花粥”。
《浮生六記》里有一句講在荷花里放茶葉。夏日荷花初開,晚含而曉放,撮幾片茶葉,置花心,一早取出,香韻尤絕。
在微山湖,曾看到荷花,在微風之中微微舞動,清波暗流。當地有一習俗,每年八月,將新鮮的荷葉和新生的蓮花采些回來,洗凈清煮,加入絲苗米、百合之類,做成清熱祛暑的荷花粥,清香遠溢。
端一碗荷花粥,輕吹一下,粥波蕩漾,啜一口,頓感清甜細膩,質地如綢,清爽柔滑。絲苗米、百合還有一股淡淡的荷葉清香,清清涼涼,周身舒泰。以后再如何顛沛流離,也會記得這碗不動聲色的荷花粥。
“身心顛倒不自知,更識人間有真味。”蘇東坡當年在西湖喝了荷花粥后,情不自禁寫下此詩。想蘇東坡,各式各樣的粥自然喝了不少,而溫潤的荷花粥,裊裊的馥郁清甜的香,常使他一想起便津液綿綿。
荷花含有槲皮素和樨草素等成分,具有清香化痰、清暑寧神作用。《羅氏會藥醫鏡》上說:“荷花清心益腎,黑頭發,駐顏色”,是鎮心益氣、駐顏輕身的美容藥食佳品。
當荷花盛開時,采其花瓣陰干切碎備用。用粳米煮粥,鮮荷花亦可,待熟時入荷花少許,煮一二開即成。熬粥是一種心情,先將粳米淘洗干凈后,加適量清水煮粥,粥熟后,將荷花掰開的碎花瓣,分撒于香氣彌漫的粥食之上。這是最后一道工序,環節也最難,放早了,花瓣的生命都熬走了,放晚了,“花氣”不入味,浸不進粥里。放的時間不同,就熬出不同味道的粥來。
常服荷花粥使人面色紅潤,容光煥發,肌膚如綢,延緩衰老。
荷花被喻為水中的靈芝,能治神經衰弱。中醫認為,荷花一身都是寶,蓮子、蓮須、蓮葉、蓮藕等都可以入藥。花瓣入心、肝二經,能清心涼血,而蓮須歸心、腎二經,能清心通腎、清熱解暑。兩者合用,能治失眠,讓身心變得清朗如月。俗話說:“一日不睡,十日不醒”。古人也曾“不覓仙方覓睡方”。李時珍《本草綱目》言:“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芙蓉。”《說文解字》上云:“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芙蓉者,敷布容艷之意。漢代司馬相如謂其妻卓文君乃出水之芙蓉也,故后人以出水芙蓉喻為女子之美。
出水芙蓉美如云,女人閉月羞花,就靠一碗荷花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