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委
新時期水利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徐 委
在《江蘇省“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江蘇水利現代化規劃》、《江蘇省“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等相關規劃的指引下,《江蘇省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2012-2020)》(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即將頒布出臺。《規劃綱要》為江蘇省水文化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對于建設江蘇水文化體系意義重大。以《規劃綱要》為綱,如何把握《規劃綱要》的要點及主要目標任務,探索水利文化建設有效的落實與實施途徑,是擺在我們面前重要的任務。
黨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全面部署。2011年10月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戰略部署》。水利部及省水利廳都對水文化建設非常重視,2011年11月水利部出臺《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2011-2020)》,部水文局盧良梅副書記指出:“實現水利現代化,必須注重構筑水利行業文化”,并對水利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提出更高的要求。水利文化建設是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江蘇省計劃2020年在全國率先實現水利現代化,《規劃綱要》的出臺是推動江蘇水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要動力。
理想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奮斗目標,信念是決定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高尚的還是卑微的、美好的還是丑惡的一條根本標準。職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僅影響到行業建設,而且直接關系到水利現代化建設。在與自然災害長期的斗爭中,水利系統形成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愛崗敬業、集體主義、奉獻精神是水利發展的深層推動力,對水利行業發展起著根本性的影響。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方面水利工作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一方面行業差距也在拉大,職工中盲目攀比、拜金主義、自由主義等不良文化思想的影響也更加廣泛,特別是部分青年職工中問題更突出,水利職工使命感、責任感和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出現缺失,水利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強,開拓創新、爭先創優意識淡漠,出現了不思進取、散漫懈怠等現象。
要緊密結合水利實際,利用多種有效形式,在全體干部職工中不間斷地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尤其要注意對青年職工和基層職工的教育,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從教育、約束、典型帶動、獎優罰劣等方面著手,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水利職工隊伍。
目前水利職工整體教育水平還比較低,尤其是基層水利單位,目前受過高等院校教育的畢業生所占比例很小。水利職工隊伍普遍存在知識老化、專業水平不高、綜合素質偏低現象。
21世紀強調“把人作為發展的中心”。黨的十六大把形成學習型社會確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之一。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應是能系統思考、不斷自我超越、積極參與組織學習、能在共同意愿下努力發展的人。
雖然通過自學函授等途徑提高了一些職工的學歷層次,但許多基層職工缺乏系統的理論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職業素質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水利信息化、現代化發展的需要。要積極創造條件抓好業務培訓、學習場所、文化設施的硬件建設,為職工提供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多種類型的學習教育服務,把新知識、新理論源源不斷地輸送給每一個職工。
隨著國家對水利投入的逐年增加,水利通訊、監測、分析、設計、大型水利施工等方面高科技設備的應用為水利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撐。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關鍵還要一批高品質、高素質的人才去操作、使用,否則再好的儀器設備也不能發揮作用。
然而,目前面對近些年引進的新儀器、新設備,一些老職工已經明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水利職工隊伍高技能人才缺乏,具有創新意識和應用推廣能力的技能人才并不多。強化水利職工崗位專業理論和技術操作能力,突出抓好水利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的培訓,切實增強職工自身的業務技能素質與水平,是擺在我們目前迫切而重要的任務。
水利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和理想歸宿是有效的水利文化。有效的水利文化應該是具有行業特性和特色,知行合一,保持適度穩定性和連續性,能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和形勢的發展而自我更新,不是固守成規,也不是偏激突進,這就要求創新水利文化建設載體,彰顯水利行業特色文化。
只有創新才有生命力,只有以人為本才能推動創新。文化建設必須倡導以人為本思想,把廣大職工當做文化建設的主體,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大家主動投入到文化建設中來,文化建設就有了不竭的動力。
加強對優秀水利文化的弘揚和繼承,使老一代優良傳統在水利行業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開展水利文物保護工作,建立水利博物館、榮譽室、創業展覽室等。組織先進個人事跡報告團,開展巡回報告,制作反映水利人艱苦創業、創先爭優的電教片,利用職工身邊的人和事,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在職工中廣泛進行艱苦奮斗光榮傳統教育,增強當代水利職工的進取心和責任感。
重視傳統同時又不保守,不拒絕新的文明成果,勇于創新思想,才能使水利文化永葆生機和活力。當代水利職工要勇于跳出水利行業看世界,積極轉變觀念,解放思想,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與工作業績,不斷豐富水利文化內涵。
水利發展依托于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失去這點支撐,將影響水利事業發展進步。針對職工文化水平偏低、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對工作急需的人才培養采取學歷教育優惠政策,鼓勵職工接受學歷教育,提高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隨著社會經濟和水利事業的快速發展,水利部門的職能不斷在增加,對水利職工技能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開展技能競賽、技術創新、業務交流活動,不斷健全學習和工作激勵機制,對優秀人才實行特殊獎勵政策,促進學技術、比技能、崗位成才風氣的形成。
隨著國家對水利投入的不斷加大,南水北調、東調南下、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帶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迅猛提升。江蘇省抓住水利工程建設這一載體,加強對水工程建設的融合和管理互動,明晰水工程建設管理文化的內涵,提高水文化在工程施工建設中的滲透力。涌現出以江都水利樞紐、三河閘水利風景區、云龍湖風景區等精品水利景點。這些優質的水利工程把水利功能與河道景觀相結合,凝練了水景觀、水故事、水文化等理念,給人以美學、藝術、詩意的視覺和內心感受,豐富了水利文化的形式及內涵。
面向全系統水利單位,以爭創文明單位、文明窗口、文明行業為切入點,是有效建設水利文化的成功探索。通過文明創建活動的評比,打造出一批環境優美、建造精致、管理先進的水利窗口單位,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大大提升了水利文化的品位。目前,江蘇省共有33個水利景點入選國家水利風景區,總數居全國第二。
水利文化只有通過傳播,才能增強水文職工和社會各界的認同感,才能滲透到人的頭腦中,才能化為人們共同奉行的行為準則。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是宣傳水知識、水文化的重要活動載體。通過積極開展公眾參與度比較高的活動、電視訪談、報紙專刊等宣傳手段,向公眾宣傳節約水資源、愛護水環境,在市民百姓中普及水知識、水文化。
要重視對宣傳骨干的培養,給他們營造良好的宣傳工作條件和成長環境,提高他們宣傳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創作熱情,多出深受大眾喜愛的代表水利文化發展方向的好作品
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徐州分局 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