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波,康 飛,李祥飛
(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天津300072)
工程建設行業是一個典型的以項目為基礎的行業,項目的成敗對企業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而與一般項目相比,建設工程項目具有內生的獨特性與復雜性:其投資高、規模大,持續時間相對較長,任務的完成需要諸多具有異質甚至對立目標的組織進行臨時性合作[1],并且項目的執行過程受到外部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很大影響。組織的復雜性和環境的不確定性給建設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需要項目的管理者對快速變化的項目狀況進行靈活響應。作為建設工程項目這個臨時性組織中的核心人物,承包商項目經理(以下簡稱項目經理)對外負責與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分包單位等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協調工作,對內需要領導項目團隊,促進成員間的精誠合作,其勝任力水平的高低極大影響著項目的績效[2-3]。因此,選拔具有良好勝任力的項目經理是項目決策中的關鍵環節,而明晰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的構成要素,并選擇恰當的勝任力評價方法是甄選優秀項目經理的重要途徑。
勝任力是與有效或卓越的工作績效相關的個體潛在特征,包括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等[4],其具有情境依賴的特征,受到行業特征、組織環境以及職位特征的很大影響。在西方國家,管理者的勝任力模型已經在各大組織中得到普遍應用[5],并成為人員甄選、培訓、績效管理和個人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關于管理者勝任力的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時勘等開發了我國通信行業高層管理者的勝任力模型[6];王重鳴和陳民科探索和檢驗了我國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勝任力維度[7];仲理峰和時勘對家族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勝任力模型進行了研究[8];魏鈞和張德建立了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的勝任力模型[9-10];鄭曉明等探索了中國企業人力資源專業人員的勝任力結構[11];張文勤和石金濤則對電信企業的中層領導干部的勝任力模型進行了建構[12];江衛東開發了企業R&D 主管的勝任力模型[13];顏愛民等也建立了中國種業的高層管理者勝任力模型[14]。雖然國內外學者對管理者的勝任力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對于建設工程項目經理這一特殊管理群體的勝任力的研究還未得到廣泛的關注;同時,對于如何應用勝任力模型來對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勝任力進行評價的研究成果也較缺乏。
鑒于此,本文試圖通過文獻分析結合專家小組討論的方式識別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的特征條目和結構維度,進而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機的項目經理勝任力評價模型,以實現對其勝任力的智能評價,從而為選拔具有良好勝任力的項目經理提供決策支持。
對于項目經理應該具備的能力、素質和技能等,國內外很多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早在1984年,Walton 就提出了項目經理所應具備的八項技能和七種素質[15]。Walsh 也通過問卷調查獲得了高效項目經理的18 個特點[16]。Pettersen 對有效的項目經理應該具備的特征進行了總結,通過文獻綜述整合了其所應具備的技能、能力和人格特質等,包括管理技能、人際技能、溝通技能等技能;團隊管理能力、系統分析能力、在壓力和復雜環境中工作的能力等能力;以及適應性、靈活性、堅定、活力、堅持等人格特質[17]。
Gushgar 等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對于項目經理最為重要的前五項技能依次為:溝通、傾聽、項目管理、決策、領導和激勵[18]。Sabaa 對埃及的項目經理需要的技能進行了調研,最終整理出18 項技能并將其歸為三類:人際技能、概念和組織技能、技術技能[19]。Cheng 等以英國的建筑業項目經理為對象,通過行為事件訪談法獲得了項目經理的12 項勝任特征,包括成就導向、積極主動、信息搜尋能力、關注客戶需求、影響力、自信、團隊合作能力、團隊領導力、分析思維、概念思惟、自我控制能力、靈活性[20]等。Chen 等采用現象圖式學的方法對中國的工程項目經理需要的勝任力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項目經理對項目管理有三種不同的認知,分別將其看作是:計劃和控制、協調關系和發展關系。根據對項目管理認知的不同,其對勝任力的關注點和理解也不一樣[21]。Müller 和Turner 則將Dulewicz & Higgs[22]對一般管理者勝任力的研究成果引入項目管理領域,指出項目經理的勝任力可以分為智力維、管理維和情商維三個維度[23]。除此之外,國際上專業的項目管理協會也提出了各自的項目經理勝任力體系,如PMI以其項目管理九大知識領域為基礎,將項目經理的勝任力分為項目管理知識、項目管理技能和人格特質三個維度[24];IPMA 也對項目經理提出了46 項勝任要素的要求作為認證基準,并將其歸類為情境勝任力、技術勝任力和行為勝任力三個維度[25]。
在國內,施騫對項目經理需要具備的領導素質和軟技能進行了調研,發現責任感、積極主動性、自信心、口頭溝通能力以及關系協調處理能力等特征對于項目經理最為重要[26]。潘曉麗、廖奇云和任宏根據項目經理的工作內容,將其能力分為現場管理、人際促進、風險管理和項目控制等九個部分[27]。齊曉,黃吉欣和方東平對項目經理領導有效性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只有在任務管理和人員關心兩個方面都同時表現良好的項目經理才能最有效地保證項目績效[28]。呂文學和宋俊認為較好的技能、較高的情商、高尚的個人品格和對項目的熱情是項目經理成功領導的支撐要素,具體體現在溝通能力、沖突解決能力等方面[29]。丁榮貴強調了心態對于項目經理的重要性,指出技術專家出身的項目經理要在關注人員、追求滿意、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出調整[30]。崔彩云和王建平則根據訪談和問卷調查的結果,將項目經理的勝任力分為組織領導能力、個人素質、目標管理能力和基礎知識技能四個方面[31]。
以上文獻為本文構建中國的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勝任力指標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但是目前的成果對于項目經理勝任力的結構維度以及具體組成特征條目并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并且考慮到勝任力的情境依賴性,直接引用國外對項目經理勝任力特征條目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很好地解決本文提出的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勝任力評價問題。
分析以上對項目經理勝任力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目前的成果大多基于西方的勝任力研究邏輯,強調對項目經理的工作能力和知識水平的考核。但中國的人事考核所關注的要素并不與西方完全一致。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的人員選拔對候選人的個人品德具有很高的關注度,“德才兼備”一直是中國人進行素質考核的基本準則,并且來自一般管理領域的研究成果也顯示:誠信正直、責任意識等個人品德一直是中國管理者個體勝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7][32],由高尚品德而引發的領導魅力對贏得下屬的信任,改善下屬工作態度,提升團隊績效具有重要的作用[33]。因此,對于中國的建設工程項目經理來講,其個人品德和人格魅力應該在勝任力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次,中國社會是一個講求“關系”的社會,維持人際間關系的表面和諧也是中國人價值取向的重要方面,于是能不能與項目的關鍵參與方之間維持和諧的關系,甚至是發展出更深層次的關系,也是考核項目經理個人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
因此對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勝任力指標體系的構建并不能完全依賴現有文獻,針對勝任力情境依賴的特性,本研究采用文獻分析和專家小組相結合的方法,來構建中國的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指標體系。專家小組由5 人組成,包括3 名曾任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實踐人員和2 名具有豐富工程咨詢經驗的研究人員。首先將以上文獻中提到的勝任力要素進行整理列表,其后交給專家小組審閱,由每個小組成員獨立地對列表中未提及的勝任力要素進行補充,并刪去其認為不重要的要素,如此反復三次,最終專家小組對勝任力要素列表達成統一意見,共得到61 項勝任力特征條目。如此大量的勝任力特征條目對于最后模型的構建及評價體系的建立顯然并不具有實際的操作意義,因此需要對其進行處理,將其精煉簡化,以得到數量適中、意義清晰的勝任力特征條目。通過專家小組共同討論,對61 項勝任力特征條目進行分類、刪減、合并與重構,最終得出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18 項勝任力評價指標,并將其整合為四個維度,分別為:管理技能維、認知維、情商維和人格魅力維,如表1 所示。

表1 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
管理技能維和認知維下的評價指標主要表現項目經理為有效完成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硬實力,這兩個維度是國內外的研究人員所普遍強調和獲得共識的。管理技能維下的指標直接反映了項目經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是作為項目經理必須掌握的硬實力,包括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沖突管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技術技能等五項。認知維下的指標反映了項目經理對外界事物進行認識、判斷和評價的能力,由分析判斷能力、大局觀、前瞻性和信息獲取能力等四項組成。
情商維和人格魅力維下的評價指標則是項目經理為保證團隊成員的信任和支持以及與其他利益相關方順利合作所應具備的軟實力。尤其在中國的關系文化的影響下會更加強調項目經理對人際關系的維持、發展能力,以及個人品德所產生的社會聲譽。情商維下的指標反映的是項目經理的自我情緒控制和人際交往水平,主要受其情商影響,包含團隊精神、人際交往能力、關系發展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四項指標。人格魅力維下的指標綜合體現了一個優秀項目經理的個人品德和人格特質,由責任心、誠信、積極主動、自信和堅韌性等五項指標組成。
為檢驗本文提出的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模型的有效性,需要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對其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將18 項勝任力評價指標制作成測評量表,由考評者對被評價人在每項勝任力特征條目上的表現進行打分。本研究采用Likert 五分制評分法,樣本來自于北京、天津、武漢、深圳和成都等五個城市的十八個企業,共回收問卷240 份,刪除無效樣本后,回收有效樣本228 份。
使用AMOS 7.0 統計軟件,對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四維度勝任力結構模型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研究選用最大似然法作為參數估計的方法,并選用CMIN/DF、SRMR、GFI、CFI 以及RMSEA 五個指數對模型擬合度進行評鑒,數據分析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驗證性因子主要擬合指數結果
從表2 可以看出,對于各項擬合指數,CMIN/DF 值為1.651,符合小于3 的要求;SRMR 和RMSEA 的值分別為0.0579 和0.054,也都符合小于0.08 的要求[34];GFI 和CFI 的值也均超過0.9。并且18 項指標在四個維度上因子載荷在0.72 到0.85 之間,其均在0.05 水平下顯著。說明模型擬合度良好,得到較好驗證。
因此,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勝任力結構模型可由4 個維度18 項指標構成,這些指標可以作為項目經理選拔的重要參考標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提出的18 項指標只是一個指導性的通用標準,在工程實踐中對項目經理進行任用時,需要考慮項目的具體情況來增加或刪減某些指標,并且根據工程項目對項目經理個人勝任力水平要求的高低來選擇合適的項目經理,以確保項目經理與項目特點的匹配,最終做到人盡其才,保證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勝任力評價模型,就是一種非常優良的勝任力評價方法,可以有效地輔助工程實踐中項目經理的選拔工作。
在得到合理有效的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勝任力評價指標之后的一個重要問題便是,在獲得被評價人員的各項指標的評分值之后,如何對其總體勝任程度進行評價,以確保其與項目特點的匹配?從上述對項目經理勝任力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這些指標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并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非線性的。因此,傳統的基于指標之間獨立性和線性關系的評價方法(如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因子分析法等),并不能有效地解決總體勝任力的評價問題。為了更好地描述各評價指標與總體勝任力之間的關系,需要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人工智能的方法可以根據訓練樣本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對訓練樣本的統計學習,發現輸入和輸出值之間的內部規律。而在眾多智能方法中,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比較優秀的一種,其具有記憶性、自學習性等一般智能方法的優點,并且算法簡單,具備較好的“魯棒性”,此外也不需要對象很多的先驗知識,是一種數據驅動式的“黑箱”建模方法。與神經網絡方法相比,更能有效處理其不能解決的小樣本問題,并且已有研究已經說明了支持向量機在非線性問題評價方面的優勢[35-37]。基于SVM 的上述優點,運用SVM 來進行數據的處理,能較好地克服各指標間非線性的關聯關系,使評價結果更為準確、客觀。因此,針對本文的項目經理勝任力評價的課題,支持向量機是一種比較科學、合理的方法,能有效地解決評價指標之間的非線性關聯性問題,對項目經理的總體勝任力進行科學的評價,為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選拔工作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
基于SVM 的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評價方法的總體思路是:首先搜集數據,將項目經理勝任力的各項評價指標作為輸入向量,將其總體勝任力評價值作為輸出向量,導入支持向量機,構建學習樣本;第二步,定義一個核函數、一個不敏感損失函數以及相應的誤差檢驗標準,對樣本進行學習,通過不斷調整不敏感損失函數值以及核函數參數,來優化支持向量機的自適應性能,最終得到穩定的SVM 模型;第三步,將待評價對象的指標數據輸入到已訓練好的模型中,即可得到評價結果。具體流程如圖1 所示。
SVM 算法是由Cortes 和Vapnik[38]于1995年在統計學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實現對基于小樣本的高維度非線性系統的精確擬合。利用SVM 進行預測分類的基本思想是通過非線性映射φ 將數據Xi映射到高緯度特征空間F 中去,在此基礎上進行線性回歸。回歸函數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φ(X)為Rm空間到F 空間的非線性映射,X∈Rm,w 為權向量,b 為偏置水平。傳統的預測分類方法即在集合F 中尋找f∈F,使得結構風險值達到最小。結構風險公式可以表示為:

圖1 SVM 模型學習與評價流程圖




求解得到權向量w 和偏置水平b,將其帶入(1)式便得到非線性函數f(X):

定義高維空間內積運算核函數表示為K(xi,xj)=φ(xi)φ(xj),對于核函數K(xi,xj)的選擇可以實現某一非線性變換后的線性分類。本研究采用徑向基核函數Krbf(xi,xj)=進行運算。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將項目經理勝任力分類評估轉化為一個求解二次規劃決策函數問題。
本研究中將獲得的18 項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的評價指標作為輸入指標,分別以C11-C45 來表示;并將項目經理相對于項目特點的總體勝任力的評價值作為輸出結果。對于項目經理總體勝任力的評價,采用高、中、低三個等級來衡量。因此,進行SVM 建模的目的就是將項目經理按照總體勝任程度分為高勝任、中勝任和低勝任三類,并通過對訓練樣本的學習獲得各個類別間的分類函數,從而在對新的目標對象進行測評時,可以通過輸入對其18 項指標的評分值,將該對象分到三類中的任一類去,從而獲得被評價對象的總體勝任力評價。
本部分以某建設集團的項目經理勝任力評價作為算例來驗證評價模型的有效性,并詳細論述基于SVM 的勝任力評價模型的執行步驟。我們收集了該集團下的項目經理在以上18 項勝任力評價指標上的評分值,以及其針對某一具體工程項目的總體勝任力評價值,樣本數共計120 份。
選取收集的120 份數據為訓練和測試樣本,首先將得到的120 組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部分數據如表3 所示。在對樣本進行訓練時,隨機選擇出不同等級的60 組樣本(即表3 中的后60 組)作為測試樣本,其他60 組數據(即表3 中的前60 組)作為訓練樣本。

表3 勝任力評價指標數據與測評等級
采用Matlab7.0 語言編程實現SVM 模型的訓練,選擇徑向基(RBF)函數作為模型的核函數,并確定兩個參數:懲罰參數以及核參數,參數的選取采用交叉驗證法。運用60 個訓練樣本作為學習集進行訓練,最終發現當參數值分別取數懲罰參數C=1.1567,核函數k=0.6601時,誤差最小,此時的SVM 模型便為最優模型。對應的參數選擇圖如圖1 所示。
SVM 模型訓練完畢后,用未經訓練的樣本對學習優化好的SVM 模型進行檢驗。通過對表3 中的后60 組進行測試,得到測試結果圖2 如表4 所示,測試等級與實際等級吻合率達到91.1667%,說明用支持向量機對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勝任力進行評估是可行的,在實際評價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推廣價值。

圖1 參數選擇圖

圖2 測試集的實際分類和預測分類圖

表4 數據分類結果
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和專家小組討論法,確立了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勝任力維度及其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了一種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勝任力評價模型。通過對某建筑企業的項目經理勝任力的綜合智能評價,顯示了這種評價方法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與其它評價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評價模型具有以下優點:首先,該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避免了傳統的評價方法中人為確定指標權重的問題;其次,SVM 可以有效處理評價指標間的非線性關聯關系,使數據處理更貼近現實情況;再次,SVM 方法對樣本數量的依賴性較弱,通過學習有限的樣本而建立的模型仍具有很強的泛化能力。最后,針對具體的項目情境與項目特點,項目經理的勝任力指標可能會有所差異,這就需要評價模型具有較強的自學習、自適應能力,而基于SVM 的評價方法在這方面很有優勢,可以根據評價的需要隨時對模型進行重新調整和訓練,而且整個評價過程非常容易編程實現并在計算機上進行分析。因而具有很高的合理性與適用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習樣本的數量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SVM 模型的學習性能和模型精準度。用低質量的學習樣本訓練出來的評價模型去測評目標對象,評價結果會產生系統誤差。因此,對模型的訓練過程是整個方法的關鍵。同時,本文構建評價模型的目的只是為項目經理的選拔提供方法上的輔助,當評價目的不同,如用于診斷其當前的勝任力水平及劣勢所在以輔助個人職業發展時,可以在本文提出的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結合其它評價方法(如雷達圖法)進行評價,以輔助項目經理的個體勝任力成長。
盡管將支持向量機用于對勝任力的評價還處于探索階段,但本文提出的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勝任力測評模型操作簡便,具有較好的人機界面,為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勝任力評價提供了一條值得探索的途徑。
[1]LOOSEMORE M,DAINTY A,LINGARD,H.Managing peopl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approaches[M].London:spon press,2003.
[2]LYNN CRAWFORD.Senior management percept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mpetenc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1):7-16.
[3]ANDREW R.J.DAINTY,MEI-I CHENG,DAVID R.MOORE.A competency-based performance model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rs[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4,22(8):877-886.
[4]SPENCE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Wiley &Sons,Inc,1993.
[5]SCHIPPMANN J.S,ASH R.A,BATTISTA M,et a1.The practice of competency modeling [J].Personnel Psychology,2000,53(3):703-740.
[6]時勘,王繼承,李超平.企業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征模型評價的研究[J].北京:心理學報,2002,34(3):306-311.
[7]王重嗚,陳民科.管理勝任力特征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檢驗[J].北京:心理科學,2002(5):5l3-516.
[8]仲理峰,時勘.家族企業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征模型[J].心理學報,2004,36(1):110-115.
[9]魏鈞,張德.國內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勝任力模型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5,8(6):4-8.
[10]魏鈞,張德.商業銀行風險經理勝任力模型與層級結構研究[J].管理世界,2007(6):86-93.
[11]鄭曉明,于海波,王明轎.中國企業人力資源專業人員勝任力的結構與測量[J].中國軟科學,2010(11):168-181.
[12]張文勤,石金濤.基于因素分析與BP 神經網絡的電信企業管理勝任力測評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9,28(1):1-9.
[13]江衛東.基于AHP 的企業R&D 主管勝任力模糊綜合評價[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9):189-193.
[14]顏愛民,廖翠猛,殷振林.中國種業高層管理人員勝任特征結構研究[J].預測,2008,27(6):16-23.
[15]H· WALTON.The project manager-a capite ad calc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84,2(1):31-35.
[16]KEVIN J.W.Road to effective project manage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1988,4(1):65-74.
[17]N PETTERSEN.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effective project manag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1,9(2):99-104.
[18]SHAKIR K.GUSHGAR,PETER A.FRANCLS,JAMAL H.SAKLOU.Skills critical to long-term profitability of engineering firms [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1997,13(2):46-56.
[19]S.EL-SABAA.The skills and career path of an effective project manag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1,19(1):1-7.
[20]MEI-I CHENG,ANDREW R.J.DAINTY,DAVID R.MOORE.What makes a good project manager[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2005,15(1):25-37.
[21]PING CHEN,DAVID PARTINGTON,JIA NING WANG.Conceptual determinant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mpetence:a Chinese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8,26(6):655-664.
[22]Dulewicz,V,Higgs,M J.Assessing leadership style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5,20(2):105-123.
[23]Müller R,Turner R.Leadership competency profiles of successful project manag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0,28(5):437-448.
[24]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roject manager competency development(PMCD)framework [M].Newtown Square,PA: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2.
[25]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CB-IPMA competence baseline,version3.0 [M].BD Nijkerk,Netherlands: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6.
[26]施騫.復雜環境下項目經理的領導素質與技能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06(9):21-23.
[27]潘曉麗,廖奇云,任宏.國際項目經理職業資格標準的研究與應用[J].建筑經濟,2005(9):31-36.
[28]齊曉,黃吉欣,方東平.建筑業項目經理領導有效性研究[J].建筑經濟,2006(11):63-66.
[29]呂文學,宋俊.項目經理的領導力要素分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7(3):35-39.
[30]丁榮貴.項目經理的心態[J].項目管理技術,2005(2):49-50.
[31]崔彩云,王建平.建筑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模型研究[J].建筑經濟,2012(11):28-30.
[32]馮江平,羅國忠.我國企業魅力型領導的特質結構研究[J].心理科學,2009,32(1):207-209.
[33]董臨萍,吳冰,黃維德.中國企業魅力型領導風格、員工工作態度與群體績效的實證研究[J].管理學報,2010,7(10):1484-1489.
[34]HAIR J F,BLACK W C,BABIN B J,et al.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7th Edition[M].Prentice Hall,2009.
[35]張大光.基于SVM 和粗糙集理論的董事會效率評價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1(9):181-186.
[36]吳偉偉,于渤,吳沖.基于技術生命周期的企業技術管理能力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3(5):115-121.
[37]李毅.基于SVM 的房地產投資風險評價及應用[J].統計與決策,2012(1):70-72.
[38]CORINNA CORTES,VAPNIK V.Support-vector networks[J].Machine Learning,1995,20(3):27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