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史曉帆 上海《文匯報》駐法記者鄭若麟去年在法國出版的《平凡的中國人》是一部促進中法交流、糾正西方偏見的力作。作為法國外國記者協會一員,我建議協會為鄭先生舉辦報告會,時間定在1月23日。按照流程,記協向巴黎外國新聞中心提出申請,我也將書的封底介紹傳去供其了解情況。 我在新聞中心組織過3場有關中國的報告會,都是請報告人起草會議通知。這次請鄭先生寫的通知還沒來,新聞中心就將根據封底介紹寫的通知傳來,并“征求意見”。既然征求意見,鄭先生后來就做了修改,并突出“去年12月一項調查表明高達65%的法國民眾視中國為經濟威脅,根據該調查分析法國媒體的偏見對民眾的影響”。我感到,該主題反映出其著作的鋒芒,但也擔心因此可能會令一些人不“爽”。果然,修改稿被新聞中心退回,理由是“太長”,建議“只談新書”。我問記協副主席瑪蒂娜:“是誰認為太長?亞洲研究中心17日為某中國異見詩人舉辦報告會,通知更長,為什么就能發?是不是不愿意有批評法國媒體的聲音?”瑪蒂娜趕忙答復:“我們沒有新聞審查!”鄭先生后來精簡了文字,但堅持要表達的主題。鄭先生說,如通不過,取消會議也可以。 不料,外國新聞中心的一名新聞官先發來措辭模棱兩可的郵件,問“可否發原來的通知,如不同意,就發修改過的通知”。我答復說:“應尊重報告人意見,請發修改過的通知。”當天,外國記協根據鄭先生修改稿,為會員發出內部通知。但不久瑪蒂娜又告訴我,新聞中心領導決定發原來的通知。我說,此做法有損法國形象。她開脫說,因經費緊張,法國外交部和經濟部可能要關閉新聞中心,所以中心辦事很慎重。這樣的答復讓人難以理解,但我知道瑪蒂娜已盡力,新聞中心現任領導與中國的關系也不錯,僵下去意義不大,在征求鄭先生意見后,他也做出讓步。 就這樣,同一個報告會,外國記協和新聞中心發出兩個版本的通知,前者只面對內部會員,后者則是面對所有法國媒體。新聞中心為何拒發鄭若麟修改的通知?是不同意其觀點,還是不想得罪法國媒體?為何批評一下法國媒體如此不易呢?實在耐人尋味。幾年前,新聞中心舉辦過達賴喇嘛代表報告會,通知上有“中國鎮壓”的行文。我曾問當時的負責人,新聞中心是法國外交部資助的,這種通知難道不怕傷害中法關系嗎?這位負責人答復說,新聞中心是獨立于政府的,不同于有政府背景的美國外國記者俱樂部。而如今,“獨立”的新聞中心卻謹小慎微起來? 1月23日,鄭若麟的報告會如期舉行,精彩演講贏得現場熱烈掌聲。但這背后我們堅持原則,并無奈讓步的經過仍讓人深思。▲
環球時報201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