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上升,隔夜回購定盤利率6月20日達到13%,突破歷史高點,中國銀行業遭遇“錢荒”窘境。究其原因,本輪“錢荒”既有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異動的外部原因,也有金融機構疏于流動性管理的內部因素;既有外管局、銀監會政策收緊和監管加強的偶發性因素,也有季末銀行考核時點來臨等周期性因素,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效力疊加的結果,而最終的推力來自央行的“按兵不動”。
1.影響分析。從短期看,流動性緊張必然會導致銀行放貸能力受阻,再加上監管層要求銀行去杠桿化,金融體系內的公司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收益會不可避免出現一定程度的縮水。而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銀行貸款仍然是其主要融資來源,“錢荒”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增加,利潤被大量蠶食。從中長期看,政策的導向將會使其優化流動性,倒逼銀行加快其去杠桿和去“影子銀行”的進程,加快解決銀行體系內資金空轉套利問題,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引導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同時,“資金不足”的局面將進一步倒逼企業落后產能的退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
2.政策前瞻。“錢荒”表象之下暴露出的是當前我國銀行體系資金空轉問題,背后折射出的是央行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政策意圖,后“錢荒”時代,政策指向將聚焦以下兩方面:一是收緊地方政府融資口徑。“錢荒”懲戒影子銀行意在收緊地方政府融資渠道,從而再度強化對地方政府盲目擴張傾向的約束。二是強化對銀行業流動性風險的管理。今后流動性風險評估在銀行評估中的重要性將明顯上升,銀行將重新明確“存款立行”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