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國華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解決好 “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供銷合作社系統要更好地服務 “三農”,重點是加強基層建設,通過對基層組織體系、經營服務體系的完善,搭建為農服務平臺。本期我們選擇了江西景德鎮市和山東莒南縣兩地關于基層體系建設方面的一些經驗做法,供讀者學習借鑒。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曾提出,各級供銷合作社要在參與新農村建設中主要要發揮四個方面作用,即在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促進作用;在深化農村流通體制改革,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龍頭作用;在鼓勵引導農民組建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組織的程度發揮骨干作用。這四個方面作用能否真正發揮好,最終落腳點是基層社。基層社是供銷合作事業的基礎,是為農服務的前沿陣地。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基層社面臨 “網破”、“線斷”、 “人散”的局面,供銷合作事業的前沿陣地大部分丟失。
江西省浮梁縣鵝湖供銷合作社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初,到1995年有職工108人,固定資產76萬元,年銷售額580萬元。面對市場經濟的洗禮,鵝湖供銷合作社領頭人洪光輝充分發揮鵝湖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2000年起,鵝湖供銷合作社先后創辦了茶葉專業合作社、山珍專業合作社,并注冊了 “景瑤芽玉” (茶葉)、“景瑤山珍” (香菇、木耳、竹筍、梅干菜)等江西省著名土特產商標。之后正式注冊成立了景瑤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景瑤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到2011年底,兩個合作社發展茶農和山珍專業戶1100多戶,產值達8600萬元,產品暢銷上海、杭州、南昌等地。2010年建成的浮梁縣浮東交易市場,年交易量達20萬斤。在改善當地農民生活條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調查,茶葉專業市場的建立,不僅為當地5個鄉、鎮的茶農售茶提供了極大方便,而且市場為茶農提供價格信息,茶農在市場交易比過去茶商上門收購價提高15%以上,僅此一項為當地茶農增收600萬元,參加專業合作社的農戶人均年增收2600元以上。
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了基層社的發展。現在,鵝湖供銷合作社擁有固定資產1160萬元,實現下崗職工100%再就業。建設了專業農資批發市場和流通網絡,農資銷售輻射到周邊莊灣、瑤里等鄉鎮,化肥市場占有率達85%以上。同時,鵝湖供銷合作社還開展 “莊稼醫院”、 “測土配方”等為農服務項目,在廣大農民中享有很高聲譽。
2011年,鵝湖供銷合作社景瑤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爭取到國家農業開發項目,評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江西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2年,鵝湖供銷合作社還被評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
鵝湖供銷合作社的實踐證明,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以基層供銷合作社為依托,積極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增強自身實力,不斷提升在農民中的影響力,供銷合作事業的前沿陣地不僅不會丟失,而且可以發展壯大。在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方面進一步發揮促進作用。
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的形勢下,不要求每個鄉、鎮都保留基層社,但每個縣 (市)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以基礎較好的基層社為依托,積極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爭取政策扶持,爭取項目支持,增強經濟實力,爭取廣大農民參與,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在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的同時,基層社得到更大發展,這樣堅持不懈,發展供銷合作事業的前沿陣地就大有希望。
2012年,江西省新余市被正式授予“中國蜜橘之鄉”稱號,與贛南臍橙、南豐蜜橘并稱為江西省三大特色柑橘。目前,新余市蜜橘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達8萬噸。產品暢銷各國各地并出口到東南亞、俄羅斯等國。
新余市高新區水馬基層供銷合作社聯合果業種植大戶、果業種植能手和農資經營戶組建新洪供銷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基層社+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的四位一體模式在為農服務中,將農資銷售、農產品銷售與農化服務結合起來。產前為果農提供化肥、農藥,農資直接從廠家調運,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定期請質檢部門抽樣檢查,確保農資質量;產中利用與科研院校的科研合作優勢,為推進模式化栽培和品種更新提供相關服務;產后通過開拓市場,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推進優質農產品與市場對接。
水馬供銷合作社主任何道元是種植柑橘的技術能手,他帶領種植戶建立了200多畝示范果園基地,為100多家果業種植大戶提供示范和服務,推廣模式化栽培標準,使果農嘗到農業產業化帶來的低成本、高產量,低風險、高品質的甜頭,深受廣大果農歡迎。水馬供銷合作社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在推進當地柑橘產業化經營,促進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進一步發揮了龍頭作用。
基層社積極融入當地優勢農業產業,通過采取示范基地、聯合科研院校提供科學種植服務及測土配方施肥等多種形式,帶領種植大戶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規模化經營,降低種植成本,帶動廣大農民增產、增收,就能夠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
江西省樂平市蔬菜生產歷史悠久,蔬菜種植面積達25.6萬畝,常年種植面積達10萬畝,總產量達5億公斤,外銷4.2億公斤,產值達8.6億元,形成了辣椒、紅萵筍、地瓜、豌豆等15種大商品菜系列與產地市場。
歷年來,蔬菜運銷一直是困繞樂平蔬菜發展和菜農增收的大問題。供銷合作社也做了多種嘗試,但沒有取得良好效果。近年來,蔬菜運銷專業合作社像雨后春筍,迅速發展。截至2011年底,樂平市擁有蔬菜運銷專業合作社200多家,其中運銷量150萬公斤以上的蔬菜運銷大戶有20多家。然而,供銷合作社領辦的蔬菜運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卻很少。如何扭轉供銷合作社在當地蔬菜運銷中不能擔當主力軍的局面,出路只有一條——開放辦社。
樂港鎮龍會州村王炳火近3年銷售蔬菜1580萬公斤,交易額3200多萬元,是江西省第九屆、第十屆人大代表。王炳火不僅領辦著樂平最大的蔬菜運銷專業合作社,而且常捐資助學、修橋補路,在當地廣大農民群眾中有很高聲望。據了解,他本人也希望能參與供銷合作社的 “新網工程”建設和國家農業開發項目建設,打造蔬菜收、儲基地和蔬菜物流團隊,進一步做大做強蔬菜運銷專業合作社。
困擾樂平蔬菜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蔬菜生產研技含量低,生產模式落后,特色品種少。科學種菜能手王曼麗為推進樂平蔬菜種植模式的轉變做出了很大貢獻。2002年,她承包了樂平市臨港鎮鵠山腳下一片350畝荒山,并將其建成了瓜果基地。隨后,發展了鎮橋高埂、塔前馬家兩個溫室大棚無公害瓜菜示范基地。2008年,又建成了19個冬暖式溫室大棚,11個鋼架蔬菜大棚,種植反季節櫻桃、西紅柿、五彩椒、韓國黃瓜等新品種;在鵠山果業基地種下了無性系油菜、樂魁楊梅、美國油桃、美國薄殼山核桃以及竹筍兩用林、袖珍西瓜、美國堤子等品種,形成極具特色的金鵠農業生態園。2009年,王曼麗聯合105戶蔬菜種植大戶成立了樂平春滿園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通過發揮自己10多年來在果蔬種植方面的技術經驗,為社員提供了無償技術支持和種植示范。金鵠農業生態園被授予全國婦女 “三八工程”綠色基地,王曼麗當選為省、市、縣三級人大代表,并獲得江西省勞動模范、全國 “雙學雙代女能手”、江西省十大農村創業女明星等眾多榮譽。2011年,王曼麗主動要求掛靠供銷合作社,共同發展金鵠農業生態園,為樂平蔬果產業的發展發揮更好的示范作用。
供銷合作社應積極主動開放辦社,主動引入像王炳火、王曼麗為代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入供銷合作事業的隊伍。這是在基層社基礎薄弱地區盡快扭轉供銷合作社在鼓勵引導農民組建各種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發揮主力軍作用落后局面的現實選擇。
近年來,景德鎮市鑫凱農資有限公司農資銷售渠道暢通,化肥銷量占當地市場份額70%以上,享受政府化肥儲備補貼。公司老總陳新旺是景德鎮市供銷合作社原農資公司業務經理,企業改制后自己創辦鑫凱農資有限公司,并主動要求成為供銷合作社的社屬企業。鑫凱農資十分注重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在景德鎮及周邊地區有20多個直營店和170多家加盟店。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直營店還是加盟店,一半以上都是基層供銷合作社的下崗人員經營。鑫凱農資流通網絡建設于2010年,2011年爭取到“新網工程”項目支持。
景德鎮市供銷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是近年市供銷合作社新班子上任后,經過不懈努力,爭取政府大力支持從國資委劃回的供銷合作社資產組建的供銷合作社的獨資公司。
今年5月,供銷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和鑫凱農資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景德鎮市供銷農資配送有限公司,并在景德鎮市近郊購置了50畝土地申報景德鎮市農資批發市場建設項目。項目總體規劃不僅包括農資、農藥、農機的儲存、配送,還包含農村流通網點建設。項目明確規劃了今后3年,要建設家電下鄉銷售點4個、建設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點100個、建設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超市50家。同時爭取政府支持,創辦10個社區蔬菜直銷點。2011年以來,以近200家農資經銷網點為基礎,拓展了60多家農藥銷售點,20多家工商銀行取款點,32家農村日用消費品超市。
“新網工程”建設項目必須進一步在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才有強大生命力。以 “新網工程”為平臺,主動擔當基層供銷合作社前沿陣地的使命,就可以擔當起開拓農村市場骨干力量的重任。
在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發展基層社,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鞏固基層社,在開放辦社中修筑基層社,在 “新網工程”建設中擴大基層社。只有這樣,基層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前沿陣地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作者系江西省景德鎮市供銷合作社黨委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