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項楓
產業集群是一種新興的產業空間組織模式,已成為當今經濟組織發展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產業集群的出現,使得一種有趣的空間模式在20世紀90年代的世界經濟舞臺上演:以本地化為特征的產業集群現象與以全球化為特征的經濟一體化并行不悖地發展,并對世界經濟產生深刻的影響。浙江省作為我國產業集群最為密集、最為典型的地區,已經形成了成百上千個以專業村和專業鎮為基礎的產業集群。2010年,浙江省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塊狀經濟達312個,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塊狀經濟共有72個,全省已有1/3縣(市、區)的塊狀經濟產值占到當地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占據全省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
從本質上講,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最主要來自于集群的網絡特性,即產業集群內部各行為主體(企業、當地政府、行業協會等)之間的協同效應。但許多集群卻因為缺乏有效的分工與協作而導致網絡協同效應不明顯,從而難以形成集群的競爭優勢,其發展也由此走入了諸多誤區。比較典型的是近年來某些地方政府為大力打造產業集群,僅僅靠“拼積木”而將企業湊在一起的現象,借發展產業集群之名,行建設工業園區之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集而不群”。
上述問題的產生一方面來自于產業集群本身的網絡特性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和發揮,制約了作為一個網絡組織形式的產業集群對發展所需相關資源的凝聚和吸納。從性質上看,產業集群是一種企業之間的網絡組織形式。正是企業之間、企業與相關組織之間所結成的網絡式合作、交互關系,才使產業集群這一系統得以穩定和發展。將產業集群作為網絡組織進行研究,強調其組織接近和組織關聯比以往單純強調產業集群的空間地理接近或專業化分工更為重要。
另一方面,全球化帶來的分工深化等外部環境對產業集群的發展也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一些曾經給地方經濟帶來繁榮的產業集群,尤其是那些處于價值鏈低端的發展中國家的產業集群,正不同程度地面臨著技術能力不足、地區優勢喪失等問題,開始出現停滯或后退。例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匹茲堡鋼鐵產業群、溫州橋頭鎮紐扣小企業群、永康市保溫杯產業群、嘉興洪合羊毛衫產業群等。這些衰落的產業集群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發展緩慢而沒有適時地實現產業升級。
產業集群升級就是集群通過內部個體間加強經濟業務合作網絡和社會關系網絡,通過外部加強和全球企業的聯系嵌入全球價值鏈,以增強集群競爭力
如果從網絡這一視角來觀察,以上產業集群的內外部聯系就都被納入到一個具體的網絡之中,一個統一的框架之下。在集群的構成上,除了集群內部的組織,還包括集群所嵌入的全球價值鏈上的其他組織或集群。這是因為,隨著全球貿易日益自由化,產業集群在地理空間區位上表現為不斷向外擴展,從地方性的產業集群網絡到區域經濟系統和區域創新系統、國家創新系統,再到統一的全球生產行銷系統,整個層級網絡結構遍及全球。如果把產業集群放在更宏觀的地域尺度上,把網絡的概念從內部聯系延伸到外部聯系來看,那么任何一個成熟的產業集群都可以看作是其所在地方及區域產業網絡中的一個節點,甚至也可能是國家或者全球產業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集群升級就是集群通過其內部的個體間加強經濟業務合作網絡和社會關系網絡,以及通過外部加強和全球企業的聯系嵌入全球價值鏈,以增強集群競爭力,獲取更多的價值增值,達到集群的可持續發展目的的具有階段性特點的活動。網絡結構支撐下的集群升級應以集群中的企業為對象,突破集群邊界,將企業在集群內部和外部的企業間關系網絡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察,從而將集群升級的內在機理與外在路徑研究相統一。
而促進產業集群升級的內外耦合互動的這個橋梁則是核心企業網絡。在產業集群網絡外部,由群內少數幾個核心企業充當橋梁,構建核心企業內外部網絡,通過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使產業集群融入全球產業網絡這個開放性的系統中,通過引進集群外部新的知識及技術,并消化吸收轉化為產業集群網絡內行為主體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實現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