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霄
2013年6月20日,中國金融業的“驚魂一日”,注定將載入我國銀行間市場的史冊。當日,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最高達到史無前例的30%,7天回購利率最高達到282%。面對銀行間市場如此高度緊張的“錢荒”,政府和央行以前所未有的淡定,沒有像以往那樣及時向市場釋放流動性以緩解銀行的饑渴,讓人唏噓不已。
引起“錢荒”的原因可以歸結為:(1)資本外流。據商務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外達456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對美國投資額幾乎翻了兩番,同比增幅高達290%。(2)央行收緊銀根。4月份我國廣義貨幣M2增速攀升至16.1%,M2存量攀上100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自5月中旬起開始加大對同業市場流動性調控的力度。5月份央行共發行3個月期央票920億元,6月份前20天發行220億元.雖然發放的規模不大,但這樣的發行規模完全可用正回購操作來替代。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央行發行票據,說明了其收緊信貸的意圖。從5月中旬開始,同業市場資金價格開始逐步上升,6月20更是高至13.44%,創六年來的新高。(3)外匯占款增速減慢。5月外匯占款規模迅速下降,當月新增外匯占款僅668億元人民幣,遠低于此前3000億-4000億元的月均增量。外匯占款增量的減少伴隨著同業間可拆借資金規模的減少。(4)假期因數。6月初為端午節假期,估計居民現金需求將因此增加3000億-5000億元。由于現金是基礎貨幣存量的組成部分,現金需求的增加意味著同業市場可拆借資金的同規模減少。(5)貨幣超量發行及房地產行業資金的囤積。至2012年末,中國在GDP不足美國60%的情況下,廣義貨幣M2存量已近美國的1.5倍,中國貨幣資金非常充足。
近期出現的“錢荒”也是資金長期以來流入樓市的一種短期效應。我國常年有接近一半的“貨幣”未進入流通領域,這也反映了房地產行業對資金的囤積。
“錢荒”直接導致深圳綜合指數和上證綜合指數的大幅度下跌;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幅度上升;導致銀行減少貸款業務,致使實體經濟受到影響。“錢荒”多米諾效應一環扣一環,當整個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受到“錢荒”之后,影子銀行體系也將面臨沖擊,對依靠影子銀行獲得不少項目融資的房地產業影響也不容忽視。倘若房價大幅下跌,不僅影響到開發商的利益,更會波及土地所有者——政府??梢?,“錢荒”對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是相當嚴重的,對銀行經營、實體經濟乃至經濟轉型升級都可能帶來深刻影響。
如何從中警醒,從長計議,深化改革,加快轉型,著力解決經濟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必須加快調整銀行發展模式。銀行要調整資產負債表,在流動性和安全性、盈利性之問合理地做些匹配,不能為了利潤而犧牲流動性,不顧金融風險。應該將中間業務的重點,放在支付結算類、銀行卡、代理和咨詢顧問等方面,減少對信托理財類等表外業務的過分追逐。調整信貸結構,加強風險管理,把資金逼進實體經濟,使發展更穩健。取得客戶的信任,增強市場信心,避免銀行擠兌現象發生。
——必須加快推進金融改革。此次“錢荒”或許正好是個機遇,來倒逼金融加快改革。其中,包括加強對金融機構監管、理財產品的清理、加快利率和匯率市場化的步伐等。在當前經濟存在下行風險壓力背景下,通過市場化機制解決“金融熱、實體冷”的問題,通過盤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盤活存量、用好增量,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與穩健性的貨幣政策相結合,在金融體系里面把影子銀行相關的虛高的那一部分擠下去,讓信貸流向實體經濟,比如“三農”、小微企業或是政府鼓勵支持的行業產業,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
——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目前出口增長乏力、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大趨勢,各方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提升,對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更為關注。當前釋放出的政策信號表明中央意在經濟結構調整上下大力氣,這將有利于推動浙江經濟實現更有質量的增長,有利于化解經濟運行中蘊含的潛在風險,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發展符合國家產業導向的戰略新興產業、綠色環保產業等重點領域,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