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供銷合作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 馬柏偉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會議的勝利召開,對于動員和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具有重大意義。浙江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十八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加快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作出積極貢獻。
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五位一體”的總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為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
從機遇方面來看。一是“三農”發展的機遇。黨的十八大再次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同時對“四化”同步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一系列工作任務作出重要部署,強農惠農力度不斷加大,為直接服務“三農”的供銷合作社提供了難得機遇。二是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機遇。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強調要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新一輪城鎮化有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又一動力源。作為溝通城鄉、以商活農的重要紐帶,供銷合作社將直接面對城鄉一體化帶來的廣闊發展空間。三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機遇。黨的十八大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擺在突出位置,推動經濟發展更多地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地依靠現代服務業帶動,更多地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這為供銷合作社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拓展經營服務領域提供了重要契機。與此同時,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供銷合作社工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供銷合作社發展積累了良好基礎,綜合實力不斷邁上新的臺階,這些都為供銷合作社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挑戰方面來看。一是優化為農服務的挑戰。隨著“四化”同步、統籌城鄉發展的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農村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變化,農民需求日趨多元和“個性化”,供銷合作社服務能力、經營網絡、管理水平面臨較大考驗,迫切要求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手段、提升服務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二是提升社有經濟發展質量的挑戰。從外部看,宏觀經濟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處于戰略調整期,經濟波動趨于頻繁,產業結構深刻變動,市場、資源、產品、人才等競爭更加激烈,發展面臨更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從自身看,改革先發優勢逐步減弱,早期“紅利”幾近消耗殆盡,創業創新熱情有所減退,戰略、人才、管理等“瓶頸”日漸顯現,缺少實現跨區域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動力和能量。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激發發展活力,成為擋在供銷合作社面前的重大問題。三是促進協調發展的挑戰。在供銷合作社整體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下,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業務板塊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在保持既有發展優勢的基礎上,如何破解薄弱地區供銷合作社發展、基層組織建設、聯合合作等困難和問題,需要做出艱苦探索和努力。
供銷合作社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關鍵是要把思想和力量凝聚到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上,以改革發展取得的實際成果作為衡量學習貫徹成效的最重要指標。今后一個時期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要突出導向“創新、轉型、提升”。
確立全新的發展目標,實現新跨越。圍繞十八大“兩個翻一番”和浙江省“四個翻一番”的目標,結合供銷合作社“十二五”發展規劃和“七代會”部署,按照“打造新供銷”和適度超前、跨越發展的要求,重新審視和確立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到“十二五”末要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即總經營收入達到4200億元。興合集團要以中糧集團為標桿,力爭總經營收入達到 900億元,比2010年“翻一番”。同時要突出效益,積極實施“效益倍增計劃”,通過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切實增強企業贏利能力,真正把效益作為檢驗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首要標志。到“十二五”末,系統利潤達到50億元,平均利潤率由1.1%提高到1.3%,興合集團利潤達到27億元,平均利潤率由2.7%提升到3%以上。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經營效益。最近,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公布了2012年度全國系統百強企業名單,浙江省有16家企業上榜,其中前20位中有8家。但同時也要看到,在上榜企業中,真正屬于本行業或本地區領軍企業的并不多。要深入實施“強企工程”,用發展來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一要做大主業。供銷合作社所處的流通業,具有孕育大企業、大產業的稟賦,要努力挖掘行業發展的機遇,著力提升主營業務規模。按照流通產業化的要求,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在掌握資源、促進產供銷一體中擴大規模。瞄準電子商務的潛力和爆發力,依托主業發展電子商務,努力培育出量級的電子商務平臺。二要拓展新產業。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探索打造以市場為核心,從種子種苗、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到農產品終端銷售的產業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著眼產融結合,積極參與現代金融業,創造條件組建財務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逐步實現產業經營與現代金融的融合發展。把握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和“四大國家戰略舉措”、“四大平臺”建設全面推進的態勢,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介入現代物流、成品油等高增長行業,尋找海洋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的發展機會。三要開展大合作。要與強企合作,拓寬視野,敞開胸懷,與大國企、大民企、大外企合作,走合營、合資、并購重組之路。特別是要把握當前經濟周期變動帶來的低成本擴張機會,圍繞完善產業鏈、擴大經營規模、拓展經銷網絡等戰略目標,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并購重組。四要培育大品牌。開展“品牌建設年”活動,以產品品牌和服務品牌為重點,加大培育、指導、扶持力度,逐步形成品牌發展格局。到“十二五”末,全省社系統百億元企業集團達到6家,50億元以上企業10家,年銷售1億元以上為農服務龍頭企業250家;爭取中國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15件,省級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150件。
創新為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率。堅持為農業增效服務、為農民增收服務、為建設 “美麗鄉村”服務,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手段,突出服務亮點,提升服務水平,形成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的新格局。一要為農業增效服務。通過落實浙江省建設 “高效生態農業大省、特色精品農業強省”的部署,在保障農資供應、強化專業服務、搞活農產品流通、發展特色精品、培育農業現代經營主體等方面下功夫。特別是要落實浙江省建設綠茶強省的部署,以中國茶葉拍賣交易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通過搭建大平臺、培育大企業、打造大品牌、構建大網絡、聯結大基地等,逐步構建以中國茶葉拍賣交易服務中心為核心,龍頭企業、專業市場、專業合作社為骨干,產加銷一體、產學研結合的茶葉現代經營體系,創立浙江茶葉產業合作聯盟,帶動全省茶產業發展。二要為農民增收服務。要著眼于 “流通活農”,按照抓大、多元、搞活的要求,加快推進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形成多層次市場網絡、多元化流通主體、多形式產銷對接的農產品現代流通模式,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同時要按照 “組織網絡化、功能多樣化、服務個性化”的要求,打造富有特色、極具活力的農產品經紀人協會體系,在增強信息交流、學習培訓、信用評定、會員維權等功能上下功夫,為會員提供個性化、貼近式、高效率的服務,帶動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建設。要著眼于增強農民創業能力,狠抓為農培訓工作,力爭在擴大培訓規模、豐富培訓項目、提升培訓水平等方面實現一個大突破。三要為建設 “美麗鄉村”服務。主動融入小城鎮、農村新社區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狠抓經營服務綜合體建設,加快構建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健全完善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經營服務。到“十二五”末,經營網點達到3.5萬個,農產品購銷交易額700億元,助農增收250億元。
努力打造專業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合作組織體系。2006年全省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工作現場會提出了建設“三位一體”的農村新型合作體系的構想,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會上指出,建設“三位一體”是完善農村生產關系和農業經營體制、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創新,要從浙江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最近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又進一步強調要大力推進“三位一體”工作,這是省委、省政府新時期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的重要部署,是完善農村合作經濟機制、提升合作制效率的創新之舉。全省社系統要認真總結供銷合作社多年來建設“三位一體”的經驗,研究解決問題,實現新的發展。總的要求是,要立足供銷合作、帶動專業生產合作、融合信用合作,以業務融合為基礎,促進組織融合為目標,創新合作機制,建設“三位一體”合作組織體系。一是加快基層社發展,提升基層社為農服務能力。一方面,要按照“多元興社、項目強社、擴容活社”的要求,以經營服務綜合體為抓手,深入推進基層組織“網絡工程”,實現基層社經營效益和服務效率的顯著提升,使之成為“三位一體”合作組織體系的骨干力量。重點是實施經營服務綜合體三年建設規劃,以基層社為主要依托,通過嫁接、整合、集聚等手段,在中心鎮、鄉、村加快建設功能多元、業態先進的經營服務綜合體,推動具備條件的綜合服務社向經營服務綜合體升級,使之成為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的 “新利器”、基層社發展的 “加速器”和美麗鄉村建設的 “助推器”,成為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的新平臺和農村居民消費的首選。另一方面,要加快基層社的重組、改造和新建步伐,要培育一批強社,推動基礎好的基層社進一步做大做強,增強經營服務功能;要振興一批薄弱社,通過實施“薄弱基層社振興行動計劃”,形成強企、強社對接帶動薄弱基層社的機制,逐步實現薄弱基層社的振興;要新建一批基層社,現有基層社服務能力不及的區域,都是基層社建設的空白區域,這既是供銷合作社組織的缺失,也是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功能的缺失,要下大力氣消滅空白區域,通過與村集體經濟聯辦、依托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新建、與社會能人合辦等做法,新建一批基層社,夯實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的組織基礎。二是加強專業生產合作社發展,積極推動提質擴量。在堅持一體化、品牌化、專業化的發展方向,提升專業生產合作社的經營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加大領辦力度,通過培訓、信息、營銷、融資等服務,扶持和吸納一批有影響力、帶動力、經營活動規范的專業合作社。在服務農業“兩區”中,大力發展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植保、農機等合作社。參與浙江茶產業振興行動,對規模較大、引領能力較強、具有示范性的茶葉類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都應當積極參辦、領辦,搞好服務。三是擴大信用合作,提升為農融資服務水平。近年來,各地供銷合作社在實踐中逐步探索了一條具有特色的為農融資服務路子,但與專業生產、供銷合作相比,這仍是一塊短板,必須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力爭實現一個大突破。要堅持從解決農業生產融資難問題切入,在安全穩健的前提下,把握農村金融特點,推廣各地富有成效的做法和經驗,大力發展資金互助社 (協會),搭建農信擔保、小額貸款、村鎮銀行、典當拍賣等多種形式的為農融資平臺,擴大與涉農銀行、信用社的合作,積極推動融資服務融入生產經營服務體系。四是加強“三位一體”工作的組織領導。各地供銷合作社要把 “三位一體”作為創新服務、樹立形象、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業務指導。要堅持循序漸進、突出重點,以推進業務融合為著力點和基礎,積極探索“三位一體”有效運作模式。要努力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建立 “三位一體”的 “農合聯”等組織,爭取到 “十二五”末,建成經營服務綜合體650家,基層社銷售額和利潤年均遞增15%以上,專業合作社數量比2010年 “翻一番”,資金互助組織達到100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實干興邦,空談誤國”,省十三屆二次全會指出要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供銷合作社缺少行政職權,工作完全要靠發揮主觀能動性,尤其要強調有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一要解放思想,堅決消除求穩怕變、小富即安的心理,善于打破思維定勢,在謀劃發展時有新視野,在推動工作時有新舉措,積極探索,多想辦法,大膽實踐,開創性地做好工作;二要敢于擔當,每一位干部職工,都是供銷合作社這部 “大機器”的有機組成部分,當前制約供銷合作社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因此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三要干在實處,大興真抓實干之風,以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大力倡導敢于負責、真抓實干之風,講真話、報實情、辦實事,力戒浮躁浮夸,弄虛作假;四要持之以恒,對部署的工作和任務,要堅持不懈、一以貫之地抓好落實,做事有始有終,杜絕 “三分鐘熱度”,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一貫性,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真正抓出成效來;五要團結協作,大力弘揚團結協作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同志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營造心齊氣順、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形成推動工作的合力。
要認真貫徹中央 “八項規定”和省委 “六個嚴禁”,強化行為規范,改進工作作風,真正把中央和省委要求體現到工作中、落實到行動上。一要改進會風,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議。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二要改進文風,精簡和規范各類文件,切實改進文風,提倡行短文,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三要規范公務活動,下基層調研要輕車簡從,簡化接待,不參加娛樂性活動,工作日午餐不飲酒;四要廉潔自律,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堅決杜絕鋪張浪費,樹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