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農民合作社在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發展農村經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少農民合作社也面臨困難、困惑。在供銷合作社系統領辦參辦的合作社中,有許多合作社快速成長,并取得良好成效。本期我們就供銷合作社系統在規范管理領辦參辦的合作社向大家介紹一些有借鑒價值的經驗做法。
近年來,浙江省臨海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但從質量上參差不齊,因此搞好合作社規范化管理是合作社生存之根本,事關其生存與發展壯大。浙江永豐鮮果專業合作社是臨海市供銷合作社最早組建的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002年組建以來,市社嚴格按照《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條例》和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在規范化管理上狠下功夫,進行合法運作、規范管理、有序活動,使該合作社成為臨海市乃至浙江省規模較大、管理較好、運作有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社通過組織管理、財務管理和生產管理三方面對永豐鮮果專業合作社進行規范化管理,進一步促進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對合作社組織管理的規范化應該遵循“指導、扶持、服務”和“成員所有、成員控制、成員受益“的原則。
健全組織機構。合作社無論大小或專業差別,最高權力機構和決策機構都是法定的成員大會,法人代表都是理事長。理事長不代替成員大會行使決策,經營服務機構不能代替民主管理機構,經理、顧問等聘用人員不能代替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社員的權利和主人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制定了完善的合作社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合作社的章程管理,核心部分是合作社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在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大家享受權利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其義務內容應包括遵守規章制度,按統一規定繳納股金,參加本社各項活動,維護本社利益等等。如制定成員大會、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財務、人事、檔案等各項制度,充分體現社員當家作主。合作社的規范化才能成為社員信得過的合作社。
財務制度規范化是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社理事長副理事長,監事會成員不能從事本社財會工作。二是必須實行法人一支筆審批入賬制度。三是財務人員中,會計與出納不能兼任。四是財務賬目必須定期接受監事會審查,并定期向會員報告,必要時還要接受或委托審計部門審計。
盈余分配規范化。合作社是人的聯合,也是勞動聯合。如果合作社執行的是“成本原則”,年終沒有盈余就不分配;如果有盈余大家商議留作積累,也可不分配;如果有盈余,大家討論要分配,就要按章程規定或成員大會決議來分配,分配的原則是按合作社法規定交易額返還盈余不得低于盈余分配總額的60%。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由成員出資、公積金、國家財政直接補助、他人捐贈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資產所形成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并以上述財產對債務承擔責任。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以其賬戶內記載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為限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責任。 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法定公積金制度。但為了擴大生產經營和防范風險。每年提取的一定的公積金,按照章程規定量化為每個成員的份額。

批發市場人潮涌動

合作社生產線
臨海市社嚴格對合作社農產品質量安全、品牌建設和統一服務規范化三方面的生產經營進行規范管理,以帶動合作社全面健康發展。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合作社生命,市社要求該合作社在生產經營中實行“五統一”,即統一品種布局、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用肥用藥、統一加工包裝、統一運輸銷售。對社員自種農產品實行合同化管理,市場經濟需要誠信。所以,合作社同社員分別簽訂了產品質量合同、生產管理合同、防止火災的夜間輪流站崗執班合同等,以《合同法》保證合作社的健康運作。在農產品質量上,努力開展技術攻關。合作社成立后,形成了楊梅、臍橙、柑桔三大特色產業,楊梅在永豐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但由于不耐貯運,經營受到嚴重的制約,應啟敏同志經過多年的研究,取得了有關楊梅保鮮包裝的三項實用技術專利,成功地應用在生產經營上。
品牌建設管理規范化。農產品的品牌是合作社立足之本,面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合作社的發展首先要有優秀品牌。該合作社大力開展品牌建設活動。幾年來積極參加各級政府舉辦的農博會和產品評優活動,“正鳳”商標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正鳳”牌臍橙被評為浙江名牌產品,“正鳳”牌柑桔被評為浙江名牌農產品,產品數次取得金獎。目前,合作社的柑桔、臍橙、楊梅先后得到綠色食品認證。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規模進一步擴大,2009年新建了水果加工保鮮貯運中心,引進了大型柑桔分選機,大大提高了柑桔商品化處理程度。建立起較為寬廣的水果銷售網絡,并將銷售渠道拓寬到了加拿大、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
統一服務規范化。統一服務主要指按“成本原則”為社員開展聯合購買、聯合銷售和技術服務等。合作社統的功能越強,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越多,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的效益越顯著,獲取加工流通領域增值利潤的空間越多;社員收益也越多,合作社提取積累才有可能,從而逐步做大做強,并能抵御自然和市場等各種風險,最終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成為真正謀取社員共同利益的互助性經濟。合作社對社員在經營場地上的無償服務、在技術上免費服務、在物資上的統一服務,在產品銷售上的品牌服務。合作社只有全方位規范化地為社員搞好服務,讓社員多賺錢,讓合作社形成真正的經濟實體,可靠的后盾,合作社才能健康發展起來。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外部管理規范化也是規范合作社發展尤為重要的一方面??h一級統籌管理,鄉鎮及縣直相關部門積極主動配合就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組織發動群眾,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然后認真開展試點,以點帶面,達到以村為單位,全面開花;培養骨干,實行“能人”牽頭,再由這些能人與農戶實行雙向選擇,優化組合,這是主動管理的關鍵環節;采取打亂行政區劃,對土地進行互換調整,化零為整,分類進行結構調整,使之達到一社一品,突出特色,形成訂單農業;通過各種行業協會牽頭,對各類專業合作社實行集約管理、指導和協調,以降低各專業合作社的風險系數;可考慮將黨的組織領導逐步滲透到專業合作社中,必要時可將黨支部建在比較大的專業合作社中,以便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實踐證明,規范化管理,是合作社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依法運作,規范發展,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
(浙江臨海供銷合作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