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新宇
查封行為在實體法上的優先權問題
文◎劉新宇*
*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116600]
案名:孫某申訴案
2010年3月10日,李某借給蘇某人民幣55萬元。2010年4月8日,由于蘇某逾期未償還借款,李某向A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法院裁定查封蘇某所有的B、C兩套房屋。2010年4月9日,李某正式起訴蘇某,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蘇某償還欠款55萬元人民幣并承擔訴訟費用。2010年4月27日,在法院組織下,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內容為:于2010年6月1日前,被告蘇某給付原告李某借款55萬元。同日,法院發出民事調解書,對上述調解協議內容進行確認。2010年10月4日,李某向A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2010年3月18日,蘇某(甲方)與孫某(乙方)、某房地產有限公司 (丙方)簽訂兩份房地產買賣居間合同,約定孫某以人民幣96萬元購買蘇某名下B、C兩套房產。合同中約定孫某分別將兩套房屋的定金合計36萬元交由居間人某房地產有限公司保管,交易完成后可沖抵房款。余款70萬元在合同簽訂之日起60日內由孫某直接交到建行幫蘇某贖證 (該兩套房屋均在銀行抵押貸款)。2010年3月31日,蘇某收到孫某36萬元定金。2010年4月9日至21日期間,孫某陸續向蘇某房貸還款賬戶存款用于償還房屋的銀行貸款。2010年4月21日,貸款銀行出具個人貸款結清證明,證明借款人蘇某已于2010年4月21日結清借款。2010年4月23日,房產管理中心對案涉兩套房屋解除抵押登記。2010年5月7日,經孫某申請訴前財產保全,A法院裁定查封被申請人蘇某所有的B、C兩套房屋。2010年5月17日,孫某起訴蘇某,請求法院確認兩份《房地產買賣居間合同》有效,被告協助辦理產權過戶手續。2010年11月26日,A法院作出民事判決,判決確認兩份居間合同有效。對于協助辦理過戶的訴求,法院認為:“鑒于案涉合同的買賣標的物(兩套房屋)已經在另案中被保全查封,該保全措施阻卻了本案合同債權的實現,在沒有經過相應法定程序解除查封之前,原告要求被告協助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在法律上暫時無法履行,對原告的該部分訴訟請求在本案中不予審理?!迸袥Q生效后,孫某認為原審法院的上述判決在適用法律上存在錯誤,依法申請再審。
本案中,孫某在支付完案涉房屋對價準備辦理房屋過戶時,發現案涉兩套房屋已被另案查封,為避免案涉房屋并另案執行,喪失可期待的物權利益,孫某遂向法院起訴。但原審法院以案涉房屋已被另案查封導致本案債權暫不能實現為由不予支持孫某的過戶訴求。孫某預見到兩案并行發展下去的結果可能是:一方面法院以李某的調解書為執行依據強制執行案涉兩套房屋,李某對蘇某的債權因此得償;另一方面,由于法院未支持孫某的過戶訴求,案涉房屋被另案執行后,孫某對蘇某的債權已履行不能,孫某因此無法取得案涉房屋的物權,只能另行起訴蘇某違約,主張違約金或法定損害賠償金。而對于孫某來說,取得房屋所有權是其購房的初衷,其援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第88條的規定,認為既然在執行過程中,法律規定先行采取的執行措施并不能阻卻享有優先權的其他債權人參與執行并對查封財產優先受償,那么原審法院以案涉房產被另案先予查封為由不予支持其過戶的訴訟請求就沒有正當理由。
若干規定第88條是處理執行競合問題(即多個債權人對同一債務人申請執行的情況)的主要依據。該條規定,在執行競合情況下,執行中債權相同且均為金錢債權的,被執行人財產若足以清償,各債權人按照執行法院采取執行措施的先后順序受償(第1款)。此處所謂“執行措施”包括了為執行而在訴前和訴中采取的財產保全措施。[1]若債權種類不同,則受償順序依次為:擔保物權,所有權,交付特定物的債權,金錢債權和交付種類物的債權(第2款)。[2]在這里需注意兩點,一是只有在債權種類均為沒有擔保的金錢債權時,清償順序才由采取執行措施的先后順序決定,而當債權種類不同時,清償順序已與采取執行措施的先后無關。二是同樣是債權請求權,傳統民法理論認為交付特定物的債權和交付種類物、金錢債權是平等的,而若干規定則著眼于充分實現物盡其用,確定了強制執行時交付特定物債權優于一般金錢債權和交付種類物的債權的清償規則[3],這與傳統民法理論形成了不小的沖突和張力。
本案中,李某對蘇某享有的是一般金錢債權,法院發出調解書中具有給付內容,李某依據該調解書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案涉房屋。而在孫某訴蘇某案中,孫某對蘇某享有的是交付特定物的債權,但法院最后只判決雙方之間簽訂的合同有效,并未支持孫某房屋過戶的訴訟請求。該判決結果體現為確認之訴的性質,孫某依據該判決無法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合同權利。相反,假設原審法院支持了孫某的過戶訴求,那么孫某便可向法院申請執行。在孫某和李某都申請執行的情況下,由于兩人債權種類不同 (孫某主張的是交付案涉房屋的債權,而李某依據的是一般金錢債權),依據若干規定88條第2款之規定,盡管李某先于孫某對案涉房屋采取保全措施,但孫某仍可先于李某而受償。可見,因為原審法院的判決,孫某喪失了進入執行程序并主張其債權可優先受償的機會。
如上所述,若干規定明確規定在債權種類不同的情況下,先予查封等保全措施并不影響享有優先權的債權人參與執行并優先受償。既然我國執行法律規范已經確立了這一原則,那么審判階段法官在明知孫某過戶的訴求合法合理且兩個債權人債權種類不同的情況下,就不應以案涉房產被另案先予查封為由拒絕支持孫某的過戶訴求。
綜上,盡管債權人李某先行查封案涉房屋,但這并不應該構成阻卻債權人孫某依法取得執行依據參與執行的正當理由。因此,筆者認為,原審法院“保全措施阻卻了本案合同債權的實現”的觀點值得商榷。
深入分析會發現,原審判決所持觀點是建立在這樣一個認識基礎之上:即程序法上的查封行為在實體法上具有優先權。換言之,先采取查封措施的案件債權人有優先受償的權利。事實上,查封具有優先權這個問題在民事訴訟法和過去執行民事訴訟法的實踐中一度曾是主流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一個法院的查封行為是為了本法院審理的具體案件實施的,不是為其他案件。同理,民事訴訟法禁止重復查封[4],實際上就是禁止其他債權人對查封財產進行執行。從上文對若干規定第88條的分析可知,這種觀點并不正確。事實上,我國目前的執行法律規范體系中只是有限地賦予了查封等保全行為以實體法上的優先權。而對于禁止重復查封的法律規定,筆者認為該規定的旨趣不在于阻止其他法院或案件優先執行查封財產,而在于確定這樣一個原則:即一個法院對某財產查封后,查封的效力即時產生,其他法院再行查封沒有必要,否則凸顯法院間的不協調。換一個角度看,禁止重復查封的規定是程序法工具理性的外在表現,意在減少執行沖突,節省司法成本;而若干規定第88條則是程序法尊重實體法價值判斷的反映,彰顯實體正義的司法追求。
注釋:
[1]黃金龍《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實用解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80頁。
[2]需注意的是,若干規定里所指的基于所有權和擔保物權所享有的債權實際上是物權請求權,由于該規定出自上世紀90年代,當時立法技術和規范相對落后,因此用詞亦不夠準確。
[3]同[1]
[4]民訴法若干意見第282條規定“被執行人財產不得重復查封,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