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法律援助實現從“為民服務”到“讓民滿意”
安徽省法律援助工作創先爭優,在扎實推進“為民服務”基礎上,把“讓民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首要標準,推進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實現新跨越。(一)進一步拓展法律援助范圍,讓法律援助服務縱深化。一是積極推動政府責任落實。啟動法律援助“三項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各地積極貫徹落實《安徽省法律援助條例》關于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的授權規定,將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件以及勞動爭議、土地承包、征地拆遷等涉及民生的糾紛案件,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范圍,法律援助覆蓋對象超過全省人口的15%。二是著力構建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安徽省農民工維權工作站設在省法律援助中心,并入駐省政務中心,每天安排法援律師接待、受理農民工的咨詢和法律援助申請。三是推動刑事法律援助辦案。認真研究新《刑事訴訟法》實施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大幅增長的新情況,暢通刑事案件法律援助的申請渠道,著力推進在看守所、法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二)進一步強化窗口建設,讓法律援助服務措施落實剛性化。一是制定《安徽省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建設指導標準》,對窗口建設設置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目標。二把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建設作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年度重點推進項目,納為目標考核對象。三是督辦措施責任到人,逐月通報,實時跟蹤各地窗口建設進展情況。(三)進一步創新服務方式,法律援助管理信息化。一是全面推行案件辦理網絡化操作。開發并逐步完善全省法律援助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全省125個法律援助中心、1510個鄉鎮 (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基本實現在網絡環境下受理、審核、審批、指派法律援助案件。二是大力提升在線服務能力。將現有各市法律援助綜合管理平臺的外網部分,統一改建為各市法律援助中心互聯網門戶網站,全面實現在線咨詢、在線申請和在線投訴功能,暢通在線服務渠道,強化在線便民服務功能。三是建立困難群體數據庫。主動與民政、殘聯、工會等部門聯系,全面收集、匯總全省重度殘疾、低保、五保戶等困難群體信息,提取潛在法律援助對象170多萬人的基本信息,建成并使用法律援助特殊群體信息庫。在各級法律援助中心、所有鄉鎮 (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配置二代身份證識別閱讀器等便民服務設備,庫內人員申請援助,只要提交身份證或殘疾證、低保證,經系統比對驗證,即可免于經濟困難狀況審查,簡化審批程序,形成綠色通道。
(安徽省司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