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幫群體中,秦潤卿是一個別樣的人物。他是眾望所歸的上海錢業界領袖,連任七屆上海錢業公會會長,并在70歲時當選全國錢商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秦潤卿作為上海錢業領軍人物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但他卻在任何錢莊、銀行都沒有一星半點的資本股份。也就是說,秦潤卿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成為上海金融業呼風喚雨的人物。其巨大的影響力,并不是依靠勢大財雄,也不是來自于背景靠山,完全是憑借他精明厚道的經營之道和高潔無染的人格魅力。
秦潤卿出身于寧波慈城的一個貧寒家庭。幼時雖然家徒四壁,但父母還是勒緊褲帶送他上學。從8歲起至15歲冬天止,秦潤卿讀了8年私塾。這相當于后來初中畢業的學歷,為他打下了扎實的文化根底。
1891年,年才15歲的秦潤卿得其表叔林紹齋介紹,只身離家赴上海協源錢莊學做生意。17歲那年,父親病逝,一家生活重擔一下子都落在這小小少年肩上。秦潤卿更加發憤圖強,在做學徒的前兩年內,未曾回鄉探親一次。
秦潤卿待人接物敦厚謙恭,做事不辭辛勞,同時又精明能干,深得東家賞識,相繼在協源錢莊擔任帳房、信房(文書)。1897年,21歲的秦潤卿升任錢莊跑街(信貸)兼信房。秦潤卿經營作風務實穩健,吃花酒、上館子、送禮品那一套,他深惡痛絕。在放款之前,每每考察周詳,從企業的前途以至主持者人品,都作全面了解。等到放了款后,就把這家企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一樣,全力支持,即使這家企業受到市面影響,資金積壓,周轉失靈,一時發生了困難,也決不袖手旁觀,盡力幫助度過難關。因此,他放的貸款,從沒有“倒賬”、“濫賬”情況發生,在行業里聲譽鵲起。
1909年,秦潤卿升任豫源錢莊經理,改名福源錢莊后又出任總經理,還兼任??岛晚樋靛X莊監理。在此期間,他業績卓著,以“穩健、能干”聞名于上海錢業界。1919年,秦潤卿開始涉足銀行業,先后負責經營上海豫源儲蓄銀行和棉業銀行。1929年,秦潤卿應邀出任中國墾業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他在銀行業務上注重開拓創新,銀行成立不久,即發行紙幣。由于發行貨幣的準備充分,信用良好,即使爾后抗日戰火紛飛、社會動蕩,該行的紙幣依然在各地兌現。1933年,他主持建造的高達8層的中國墾業銀行大廈在上海北京路落成,曾轟動一時。
作為錢業領袖,秦潤卿的經營之道立場鮮明:只放貸款給棉紡織等實業,從不予投機生意者半分,也從不與外資銀行打交道。因此在時局動蕩的年代,他主持的錢莊和銀行卻能夠在歷次金融風波中保存實力免受滅頂之災。但穩健的秦潤卿并不保守,對革除錢業舊規、引入新的經營制度貢獻良多。
秦潤卿雖然不是大資本家,但他長期身居金融業高位,又是業績良好的行業龍頭,加之兼職眾多,所得極為優厚。但秦潤卿一生自奉甚儉,從無不良嗜好:不吸煙、不飲酒、不玩牌、不賭錢。一生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是有名的“邑中善人”。
1910年,他就在老家慈城籌款創辦保黎醫院,以“保我黎民”為己任。此后,他還長期擔任教育孤兒為主的云華堂、寧波佛教孤兒院、四明孤兒院、鄞奉公益醫院、寧波七邑教養所等慈善機構的董事。
1915年,秦潤卿在慈溪縣城內創辦普迪小學:寓意“普及文化,啟迪民智”,還親立“勤、儉、公、忠”四字為校訓。該校專供貧苦兒童入學,學雜費全免,贈送筆墨文具,教師待遇從豐。秦潤卿還創辦修能學社(上海錢業中小學),擔任寧波效實中學、上海南洋模范中學、育才中學等校的校董或校董會主席,不但經常在經費上傾囊捐助,還少不了許多費神勞心的事情。
秦潤卿一生嗜書成癖,曾擔任萬葉書店和新聞報館的董事,解放后將自己私家藏書樓“抹云樓國書館”的4萬余冊書籍圖冊、碑帖字畫等,全部捐贈給浙江省圖書館。
1966年7月“文革”之初,秦潤卿安祥地走完了人生道路,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