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負責任,勇于挑重擔,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義務,是一種理念,是一種眼光,更是領導干部為官從政的一種態度、一種胸襟
在我們的視野中,時常有一些領導干部走上新崗位,欣然去履新。在這些人中間,不少領導干部立足踏踏實實替民解憂愁,注重認認真真為民辦實事,他們激情燃燒,敢負責任,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使工作有了新起色,事業有了新跨越。
然而,時下有些干部往往在干工作、創業績中自己沒有擔負起應有的責任,有了難題,一遇困難,碰到挫折,不是積極地和大家一道去群策群力化解矛盾,走出困境,而總是責怪前任沒有鋪好路架好橋,責備同伴沒有很好配合協作,責訓下屬情況不清、能力不足、執行不力。有的還責嗔群眾理解不夠、素質不高、糾纏不清。這種一味責怪別人、推卻責任的人往往被人稱之為“責人干部”。顯然,這于搞好工作、創業創新是大不利的。
責任感是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世上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如果一個人沒有責任感,即使他有再大的能力也是空談;而一個人有了責任感,就有了激情、有了忠誠、有了奉獻和執行力,他的生命就會閃光,就能在工作中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有位哲人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縱觀少數新上任的領導干部,看似也負責任,卻往往是工作沒有延續性,放縱主觀隨意性。他們往往熱衷“梅書記來了種梅子,李書記來了種李子”那一套做法,或是為了出“優異政績”,或是為了“標新立異”,或是怕承擔責任,對于舊有的問題不聞不問,對于原有的好作法與好作風不理不睬,要么就是草草“燒”上幾把火。還有的雖注重出新,卻忽略了理舊。更有甚者,還把一味否定前任當作是政績,把抬高自己視為一種本事,總是好責怪別人,責備下屬。還有的甚至工作簡單化,換人就換思路,往往使人無所適從,損傷了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也貽誤了我們的工作有持續地向前發展。
敢于負責任,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涉及到工作方法問題,也關系到工作作風問題。事實證明,“一個住持一套經,一個將軍一個令”的不負責任做法,與“繼承好前代,發展好當代,考慮到后代”的理念大相徑庭,曾使得我們的工作遭受不少的損失。“上臺總是先責人,凡事總是我最能”的處事領導方式,也會挫傷干部群眾的積極性。現實中,由于有些同志往往虛榮心強,有功自攬,有過推諉,情況不明膽子大,腦袋一熱就拍板,甚至不從實際出發,違背規律,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而事后又總是以責人為拿手好戲,成了名副其實的“推諉干部”。這樣的工作作風,無疑害人誤己;這樣的干部,群眾豈會賣帳!只有敢于負責任的干部才能親民、愛民、敬民、為民。就會不斷深入到群眾中去,多看“群眾臉色”,訪民意,聽民聲,解民難。就會察民情,情況在一線了解;連民心,感情在一線融合;解民憂,問題在一線解決。就會把群眾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做到不作秀、不作弊、更不作孽;不以“太上皇”自居、以“施舍者”自榜,堅決不搞“面子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履行好“公仆”的權利與義務。
負責任的干部讓人敬,總責人的干部使人厭。事實證明,有高度責任心的干部才能保持一線狀態,發揮一線作為,在實干中尋找辦法、破解難題,靠實干贏得尊重、樹立權威。敢于負責任,勇于挑重擔,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義務,是一種理念,是一種眼光,更是領導干部為官從政的一種態度、一種胸襟。責任就是對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份摯熱的愛,就是為民辦實事有一種燃燒的情。共產黨的干部需要有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需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接力意識,從而干出輝煌的業績,向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這是領導干部的職責,也是人民群眾的期盼,也是為民辦實事、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我們不能為急于出“政績”而頻出所謂的“新招”,不負責任只會“責人”,而應該敢于擔當,善于創新。只要符合實際情況的,應該多多“添柴”而不胡亂“起灶”,一以貫之地干下去。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致力于推動又好又快發展,為后任多打些基礎,為后代多留些財富,真正做到為官一場,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