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頂層設計的宏觀視野下,以改革為中心,以市場為機制,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成為這一時代最鮮明的特色
一輪前所未有的改革潮正在涌動。在頂層設計的宏觀視野下,以改革為中心,以市場為機制,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已成為這一時代最鮮明的特色。
作為承載著全面深化改革使命的重要盛會,十八屆三中全會擲地有聲地將新一輪改革的目標、任務呈現于全民視野,頂層設計在本輪改革中的作用得以強化突出。頂層設計的意涵在于,按照發展和改革的規律與變動性,從大脈絡層面設計出一個總體方案,其對矛盾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三中全會提出,堅持政府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三中全會在“摸著石頭過河”前加上了“頂層設計”一詞,足見其指導思想與過去35年的改革相比,體現了更強的理性和前瞻意味。
改革為中心。改革作為三中全會的主基調,被賦予更深層的內涵。本輪改革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高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了五大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與任務。其中,經濟領域改革著墨最重,涉及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建設市場體系、宏觀調控、財稅體制改革、城鎮化建設、國企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開放促改革、金融體系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多領域的具體改革舉措。三中全會還明確提出了本輪改革時間表——“到2020 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與以往就改革論改革的基調相比,本輪改革的目標、任務、時間節點都更明確、更清晰。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以創新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都成為中國改革的先行軍。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改革成為中國下一時期的主旋律,浙江在“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新形勢下,更應從浙江的特色領域、薄弱環節入手,瞄準改革新目標,再創浙江奇跡。
市場為機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即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意味著,只要是市場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要交還給市場,政府與市場的職能必須合理界定,兩者分工配合,以此實現市場體制機制的完善,形成更高效的發展方式。三中全會對經濟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涉及行政、價格、土地、金融等多個領域,諸多改革都體現出一個共識:政府必須更大程度地放權于市場。其中,國資改革成為本輪改革的最突出亮點之一,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預示著在今后的改革進程中,非公經濟將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在民營經濟唱主角的浙江,非公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土壤。在“浙商回歸工程”進一步走向縱深的發展新時期,更好地吸引民資回歸,激發浙江人創業創新的精神內核,從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質量入手,推進市場化改革在各個領域鋪開,或將成為浙江獲得新一輪改革紅利的最強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