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 李強
圍繞“美麗浙江”建設,積極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低碳發展方式,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利用結構,倡導低碳生活理念和行為方式,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
浙江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勝地”之稱。浙江常住人口5400多萬,陸地面積10萬平方公里,有中國大陸最長的深水岸線和最多的島嶼。多年來,浙江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均占中國大陸各省前列。可以說是中國大陸民間活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國大陸市場機制最活、創業環境最好、生態環境最佳的省份之一。
長期以來,浙江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始終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2003年就啟動了“生態省”建設。多年來,浙江一直堅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與保護環境的協調統一,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大力開展“美麗浙江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2007年7 月,省里成立了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2010年,發布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方案》。在中央政府支持和指導下,浙江在溫室氣體清單編制、低碳城市試點、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一是大力推進結構性減排。加快改造傳統高能耗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廣泛實施循環經濟行動,加強節能技術改造,以產業轉型提升實現溫室氣體減排。5年來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約21%。
二是著力優化能源結構。大力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積極開發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沼氣發電等清潔能源,鼓勵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到2012 年底,全省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1.8%。
三是全面推進“森林浙江”建設。以平原綠化、防護林建設、森林撫育等為抓手,著力改善森林質量,探索碳匯造林機制,開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進一步增強森林碳匯能力。5 年來全省森林面積從8847萬畝提高到9079萬畝,森林積蓄量從2億立方米提高到2.4億立方米。
應對氣候變化,保護人類家園,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將秉承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圍繞“美麗浙江”建設,積極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低碳發展方式,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利用結構,倡導低碳生活理念和行為方式,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
我們將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在加強戰略研究、加快低碳試點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