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萬花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會計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經濟事項日益增多,并且新會計準則賦予了企業很大的自由裁定權,這使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不斷增大,那么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人員在會計法律法規、會計原則、會計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的范圍內,根據企業會計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和選擇的過程。會計職業判斷反映了會計人員對某些特定情況下的不確定因素做出合理判斷的能力。隨著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留給會計人員越來越多的職業判斷空間,加之會計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及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這使得會計職業判斷成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種經常性行為。合理恰當的會計職業判斷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但不當的會計職業判斷則會扭曲會計信息。
由于會計職業判斷存在于會計確認、計量基礎、報告信息、政策、估計等方面,所以它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是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時所遵循的首要原則。具體表現在:不要盲目依從單位領導的態度和意見而放棄自己應有的職業判斷責任;排除從他心理,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下合理借鑒其他企業對同類會計事項的處理;不要被過去的判斷方法和結果所束縛,以發展的觀點對待會計職業判斷。
2.客觀性原則 會計職業判斷必須遵守客觀性原則,即必須以本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事項為基礎,同時重視對企業所處經濟環境、法律環境、金融環境等進行分析利用,做出合理判斷。
3.合法性原則 會計職業判斷必須是在會計法律法規所允許的范圍內做出的判斷,一旦濫用就會變成企業操縱利潤、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一種手段。
4.謹慎性原則 會計職業判斷是有風險的,判斷失誤不僅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還會對企業經營管理造成不利影響和損失。因此,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應保持職業謹慎態度,對每一判斷都應有相應的理論依據、法律依據、現實依據做支持。
1.公允價值計價方法的選用問題 對于公允價值的選用,新企業會計準則給出了謹慎、適度使用的基本精神,即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的才能以公允價入賬。能否可靠計量便需要會計人員根據經濟活動的性質和所處市場環境進行判斷,如投資性房地產的入賬價值問題。
2.對資產減值的判斷 企業應當在會計期末對各項資產進行核查,判斷資產是否出現了減值跡象。對于資產是否存在減值,是按單項資產還是按資產組確定減值損失以及可收回金額,需要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在實際操作中,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率的確定都是非常關鍵而難以確定的問題,也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3.對或有事項的判斷 或有事項的結果可能會產生資產、負債、預計負債、或有資產或者或有負債。例如,通常情況下,要使一項或有事項最終確認為負債,會計人員要進行如下的職業判斷:一是判斷或有事項形成的是潛在義務還是現實義務,二是如果形成的是現時義務,判斷該義務的履行是否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三是判斷該義務的金額是否能可靠地計量。
1.引入會計職業判斷引導體系
會計職業判斷引導體系是會計監督部門或會計職業界為引導會計執行者正確理解會計原則、執行會計標準而發布的包括各種指南、解釋、公告、補充規定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以及通過教育、激勵等方式提高會計執業者職業道德素質的一個引導體系。通過會計職業判斷引導體系構建,不僅可以為會計人員將會計標準貫徹到會計實務中,而且可以為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提供必要的依據,以彌補現行會計標準執行機制的缺陷,使會計執業者有效執行會計標準,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2.建立會計職業判斷釋疑委員會
為了更好地指導會計職業判斷,應設立會計職業判斷釋疑委員會,其職責是建議在各種情況下如何正確地運用會計準則,指導會計人員與管理人員做出恰當的會計判斷,否則他們往往會置身于判斷空間而無所適從。每當特殊情況出現,由委員會收集判斷存疑的事項和反映交易經濟實質的證據,通過集體判斷來解釋準則中相應的規范部分。委員會的工作不僅可以反映現行準則的價值,而且還可以促進準則不斷完善。
3.提高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
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經驗交流,使企業管理當局意識到內部會計控制不僅可以達到遵循法律法規、有效防范和及時發現舞弊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甚至可以了解企業在各項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和影響結果,從而建立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達到有效控制和防范風險的目的,保證各項目標的順利實現。在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中,可通過建立審計委員會強化監事會的作用,通過內部審計并結合外部審計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會計職業判斷只有在有效的內部控制約束下進行,才符合經營者的意圖和企業的目標,也才會保證會計信息的客觀性、相關性。從會計流程上看,每一步驟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職業判斷才能完成,在這些判斷中,能否公允選擇,內部控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改善獨立審計監督機制
注冊會計師審計判斷是對企業會計判斷的再判斷,獨立審計是防止會計判斷濫用的一道重要防線。因此,企業可以聘請注冊會計師對會計職業判斷進行再判斷,以確保會計信息質量。
(1)會計人員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重視案例解析,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會計實務、財經法規、企業管理等知識,為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經濟的發展對會計人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要求不斷提升,應注重會計實踐,結合客觀環境,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重視案例解析的實踐性學習,培養會計人員獨立思考、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2)注重會計實踐,善于積累經驗
有知識不一定有能力、有技巧,有理論不一定有經驗。經驗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要勇于實踐、善于實踐,并在工作實踐中積極地總結執業經驗,以豐富執業經驗。為此,一方面企業應當有計劃地對會計工作崗位進行輪換,以促進會計人員全面熟悉各個會計工作崗位的業務,不斷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另一方面,會計人員應當總結執業經驗,經常交流執業經驗,以增強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職業判斷將在會計工作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2006年我國頒布了新企業會計準則,新企業會計準則采取了“原則導向型”框架,會計人員在會計政策方面的自主權增大了,這需要會計人員有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因此,會計人員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以廣博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高尚的職業道德全面提升自己的職業判斷能力。唯有健全會計職業判斷機制,完善會計職業判斷的支撐環境,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質量,才能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得到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