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柯
檢察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隊伍建設,建設高素質的檢察隊伍是保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檢察工作發展進步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要從建設一支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檢察隊伍出發,努力踐行核心價值觀,不斷加強檢察干警學習能力、業務能力、綜合能力和服務能力建設。
古今中外,凡成大功、立大業的人,雖然特點各異、條件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無一不酷愛學習。提倡學習的目的就是提高能力素質,勝任崗位需要。
一是在理性思考中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是學習與應用的橋梁和紐帶,思考越深,收獲越大。沒有思考就沒有學習的進步,沒有思考就不能將學到的知識真正轉化為能力和素質。要養成獨立思考、站在全局思考和圍繞中心工作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既是創新思維的源泉,也是人格獨立的體現,一個人連獨立思考都不會,學習能力就無從談起;站在全局思考無論是為領導提建議還是輔助決策,都要站在檢察工作建設的全局思考問題,跳出局部、個人利益的小圈子,這樣思考問題才不會失之偏頗,才能全面、具體、到位;圍繞中心工作思考就是要圍繞服務全區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思考問題,否則就會偏離軌道,本末倒置。
二是在鍥而不舍中學。“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陸游的這兩句詩一方面道出了學習的艱辛,同時也道出了從學習中感悟的喜悅。可以說,沒有恒心,不付出辛苦是培養不出學習能力的。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競爭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生存競爭已變成為素質和人才的競爭,從區院新招錄的三名干警全部是研究生來看,就證明了現在人才競爭的激烈程度和就業的嚴峻性,所以每位干警都要有“能力不足”和本領恐慌的緊迫感與憂患感,要為生存而學、終身學,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
三是在工作實踐中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工作實踐是提高學習能力最好的平臺,獲得文憑、參加工作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學習的開始。檢察機關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立足崗位學習,學習本身就是工作,學習的過程,就是我們反思工作、對照檢查、理清思路、積累經驗的過程,工作往往因學習的深入而深入,因學習能力的提高而進步,不能把學習和工作對立起來,而要把學習和工作統一起來。
檢察機關是專業性很強的機關,業務能力是干警的基本崗位技能,抓不抓業務、能否抓好業務是評價工作能力和業績的主要標準。
一是要提高法律監督能力。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辦案數量與辦案質量的關系、事后監督與主動監督的關系、執行實體法與執行程序法的關系和檢察工作全局與局部的關系。除了處理好這六個關系外,還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刑事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審判監督和刑罰執行監督等四方面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法律監督能力,規范執法行為,促進執法公正的效果。
二是提高辦理大案的能力。必須要會辦案、多辦案、辦好案,越是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和新型犯罪案件,越要敢于承辦。沒有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和新型犯罪案件的決心和勇氣,只敢辦一些簡單案件,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只會是原地踏步,止步不前。辦案中要加強對一段時期發案率比較高的某一類型案件、科室集體研究討論的案件、提請檢委會研究的案件、報請上級院的案件、社會影響大的案件和自偵案件的鉆研,通過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研究,提高分析案件、理清事實、把握證據、準確定性的水平。同時,對于各種評比競賽活動,也要敢于參加,只有這樣,才能看到自已與他人的差距所在,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斗志。
三是要提高攻堅克難的能力。攻堅能力強弱是一個干警業務素質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團隊是否具有戰斗力的重要標志。檢察工作十分需要這種能力,我們需要這類人才。要以時不我待的態度,認真鉆研檢察業務,提高自身知識結構。要通過教育培訓、辯論賽、知識競賽、專題講座、工作研討等形式,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培養檢察業務專家和骨干型人才。
四是要提高公正執法的能力。檢察官由于所處地位的特殊性,或多或少地會受到權力、人情和金錢的干擾,面臨著能否嚴格執法的巨大考驗。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越是面臨各種干擾,越是要明辨是非,謹慎細致,做到“請吃不到,送禮不要,說情無效”,做到廉潔自律,不徇私情,依法辦案。如果自身不過硬,不依法辦案,不公正執法,就沒有資格去監督別的部門,就不可能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法,服好務,只有提高明辨是非,抵抗干擾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嚴格執法,依法辦案,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司法公正。
綜合能力是每位檢察干警都應該具備的能力,是提高工作能力、做好檢察工作的基礎。
一是加強良好的溝通能力。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的聯系性越來越強,完成一件工作,需要領導的支持,需要同事的配合,需要下屬的理解。越是溝通協調能力強的,越容易辦成一件事,走向成功的機率越大。同事之間需要溝通、部門之間需要溝通,上下級部門需要溝通,要加強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增進彼此了解,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在協作中形成合力,更好地推動工作的開展。各部門之間尤其是業務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避免造成工作脫節和程序漏洞。
二是加強善于協調的能力。善于協調,說簡單點就是各部門之間建立起友好合作、相互協作的良好關系。單位的部門之間需要協調,如果協調不好,這個單位就會不成為一個集體,就會一盤散沙;單位之間更需要協調,如果協調不好就會造成工作被動,影響工作效率。檢察工作需要和上級院、公安機關、法院以及黨委政府機關接觸,處理各種關系,很多時候都需要去協調,在協調中達成共識,使對方接受你的想法,支持你的工作。協調能力強的人可以將自己的工作思路付諸實現,建立部門之間的良好關系,促進工作高效運行。
三是加強適應環境的能力。檢察干警要練就一種處變不驚、自我調適的能力。由于個人條件、工作需要、客觀環境等方面千差萬別,在崗位職務變動上會有不同。晉固可喜,但應低調謹慎;不晉則能耐得住、不消沉、不牢騷。無論是在綜合部門還是業務部門,都屬于崗位需要,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住磨練,在崗盡責、在位謀事。遇到困境時要迅速調整心態,盡快解除心理負擔,走出危機和困境。
四是加強處理突發事件能力。“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這是中華民族憂患意識的生動寫照。我國還處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和迅速發展的歷史階段,重特大案件時有發生。在處理突發事件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群體事件進一步激發和擴大。要堅持防患于未然,經常性地做好應對風險和突發事件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全面推行執法辦案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加強各項處置預案演練,確保突發事件發現得早、控制得住、處置得好。對于社會廣泛關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案件,要提前介入,傾聽民意表達,積極疏導群眾情緒,防止激化矛盾,這也是從制度上防患未然。
五是加強調查研究的能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實行科學決策的基本方法和必要程序,也是每位干警必須掌握的基本功。當前,刑事訴訟法進行了重大修改,檢察體制面臨重大改革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深入調查研究,準確把握法律內涵及檢察工作發展的內在規律。每位干警都要有結合工作實際發現問題進行研究的能力,這既是對自我的一種推介,也是對自身能力的綜合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