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丹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急診室 浙江 杭州 733032)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哮喘發作是突發性的,但氣道炎癥是長期存在的,癥狀反復發作,對患兒的軀體、情感、生理、心理、學習均有很大的影響,故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病。該病在短時間內雖不能根治,但可以通過用藥得到理想控制,哮喘的治療主要是應用支氣管擴張劑或抗過敏治療[2]。有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哮喘患病率高達4.6%[3]。2002年《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方案)指出[4],在治療方案實施過程中對哮喘患者實行長期教育管理是藥物治療以外的一項重要防治干預措施。現對我院哮喘兒童診治過程當中他們的生活質量及護理調查如下:
1.1 研究對象:2012年1月-2013年4月期間,經過兒科醫生診斷,112例符合1998年全國兒童哮喘防治協作組制定標準的患兒。其中男70例,女42例,年齡6-12歲,平均年齡7.72±1.43歲,起病1-5年,初診輕度持續哮喘40例,中度41例,重度31例。
1.2 方法:觀察時間12周,治療前、治療后第2、4、8、12周各隨診1次并記錄。
1.2.1 生活質量調查問卷:運用國際通用的PAQLQ測評表,記錄評分。包括三方面內容(具體見表1):癥狀10題,活動5題,情感8題。評分采用7分評分法,1分最差,7分最好。

表1 生活質量調查問卷PAQLQ測評內容
1.2.2 肺功能測定:通氣肺功能檢測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及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的實測值占呼氣容積的百分比)和FEV1/FVC(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我們根據我院肺功能室標準及參考國內標準[5],以FEV1%<80%及FEV1/FVC<75%作為氣流阻塞的判斷標準。
1.2.3 統計方法: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定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級資料比較用秩和檢驗。根據PAQLQ的計分規則從而計算不同程度各量表的平均分和標準差,以及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和標準差。
2.1 不同程度哮喘患兒治療前后維度得分變化比較,治療前后問卷維度得分及總得分差異有顯著意義(P<0.001),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程度哮喘患兒治療前后變化對比
2.2 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FEV1%和FEV1/FVC均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2.3 哮喘使兒童的生活質量下降需要被醫生及家庭重視,我們對家長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39.7%的患兒只能參加輕微的體育活動;(2)4.6%的患兒免體;(3)5.3%的患兒使用過峰流速儀來監測自己的病情;(4)59.3%的家長對吸入藥物有顧慮;(5)患兒近6個月內,近一半有過咳喘發作,并因咳喘看過門急診;(6)8.6%的患兒因哮喘住過院;(7)33.3%的患兒因咳喘缺過課;(8)20%的家長因孩子哮喘誤過工。

表3 治療前后FEV1%和FEV1/FVC均值比較
2.4 護理指導:初診病人:候診時通過錄象、宣傳板及護士口頭等形式進行宣教;為門診患兒及家長舉辦哮喘知識專題講座,從不同角度詳細講解哮喘的發病機理、用藥及家庭護理常識。演示吸入劑及峰流速儀的使用方法,寫哮喘日記,根據醫囑教會病人吸入藥物。強調復診的重要性,叮囑在治療后2、4、8、12周各隨診1次,并做上述之肺功能測定和生活質量調查問卷,根據這兩項指標作具體指導。復診病人:請患者演示藥物吸入的全過程,檢查并糾正使用方法,根據肺功能測定結果和PAQLQ的評分,與家人或患者共同分析病情,進行日常學習、生活健康和藥物吸入的注意事項等指導。
3.1 現在公認的哮喘治療需要將哮喘進行分級,分為哮喘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有6個臨床特征來進行哮喘的分級,分別是日間癥狀;有沒有活動受限;有沒有夜間癥狀;需不需要使用緩解急救藥物;肺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急性的哮喘發作。目前治療哮喘最有效、起效最快、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吸入療法,醫生在大量門診病人的情況下,不可能很詳細地向家屬講解,護士的耐心指導,教會患者掌握正確的藥物吸入就顯得非常重要。患者及家屬雖然經過護士的指導且仔細閱讀說明書,但實際上仍在著吸入方法不正確的現象。因此護士在每次的隨訪中反復演示和及時糾正是很必要的,并講解不同藥物的副作用,促進規范用藥。
3.2 從本組的隨訪表明,對治療效果有客觀評價依據的患兒和家屬往往拿著生存質量的具體分值或肺功能數值的前比較,從而增強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增加患兒用藥依從性。因此患兒的隨訪護理中,除重視健康教育外,還要重視客觀指標的隨訪。對門診哮喘患兒,運用哮喘生活質量調查問卷(PAQLQ)來評價,結合肺功能測定,對哮喘控制情況評估較為全面,可作為對患兒病情控制情況進行評估的一種簡單、有效的客觀指標,應用其進行治療護理隨訪,可增加患兒用藥的依從性并為患兒提供有效的健康援助。
[1] 蔡映云,李凡,劉振威.哮喘患者生命質量及其評價.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3,2(1):9-11
[2] 胡賢主,譚聯英,郝云龍,等.普米克美喘清治療兒童咳嗽變異型哮喘36例臨床分析.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0,2(6)摘要:408-409
[3] 丁勇.廣州市支氣管哮喘流行病學[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1.10(10):31-33
[4] 陳育智《兒童哮喘管理和預防指南介紹》[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10):765-768
[5] 穆魁津,林友華主編.肺功能測定原理與臨床應用.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