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啟超
(四川省宣漢縣土黃中心衛生院 四川 達州 636150)
變異性哮喘(CVA)是一種特殊的哮喘類型,臨床表現有刺激性干咳且劇烈,夜間咳嗽為主要特征。本研究對從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30例變異性咳嗽患者,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湯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從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變異性哮喘患者6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所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關于變異性哮喘的診斷[1]。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30例。其中治療組男21例,女9例;年齡(38.9±6.0)歲;平均病程(5.1±1.3)個月。對照組男22例,女8例;年齡(39.2±5.8)歲;平均病程(4.8±1.5)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平均病程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茶堿緩釋片與沐舒坦進行治療,茶堿緩釋片0.3mg/次,2次/d;沐舒坦25mg/次,3次/d。治療為期4周。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湯進行治療。組方[2]:麻黃4g,杏仁6g,浙貝6g,天冬7.5g,百部6g,前胡6g,萎仁7.5g,葶藶子3g,黃芩6g,陳皮6g,麥冬7.5g,川連3g,清半夏6g,石膏7.5g,甘草3g。胎厚加用藿香6g、佩蘭6g;答辯干結加酒軍2~5g;消瘦加黨參6g,木香3g,三仙各3g,山藥9g。1劑/d,水煎400ml,分兩次服用。治療同樣時間是4周。
1.3 療效判斷:參考韋蓉等的療效評價標準[3],將療效分為(1)臨床控制:咳嗽消失,兩個月之內不復發;(2)顯效:咳嗽減輕,夜間和早晨無癥狀,停藥后癥狀無明顯加重;(3)好轉:咳嗽減輕,夜間和早晨仍有輕微咳嗽,停藥之后癥狀加重;(4)無效:患者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臨床控制+顯效+好轉=總有效。同時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與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EOS)。
2.1 療效:結果發現,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3.3%。兩組比較,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觀察[n(%)]
2.2 ECP和EOS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前ECP和EOS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均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患者的ECP和EOS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CP和EOS水平比較
在臨床上,變異性哮喘表現有刺激性干咳、咽癢,尤以夜間和早晨更為明顯。當空氣較為寒冷,有異常氣味或者情緒波動時會加重。中醫理論認為,哮喘屬于“風邪”的范疇。病機是由于表邪傷衛,壅遏于肺,令肺失清肅,滋生痰液,阻塞氣道所致。因此在中醫治療上要通過疏風宣肺,緩急解痙為主。
本研究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麻杏石甘湯進行治療。麻杏石甘湯是《傷寒論》中的著名方劑。方中麻黃辛苦溫,令肺氣順暢;石膏辛干寒,以清熱生津。兩藥合用可有宣肺清熱的功效;杏仁可以止咳平喘,同時可以提高麻黃和石膏的功效;炙甘草可以護胃氣,防止石膏對胃部的傷害。此外方中的其他藥物也各司其職:入黃芩可以清痰止咳,前胡辛散苦寒,百部甘甘苦降。現代藥理學發現,麻黃中有麻黃堿,可以接觸支氣管痙攣;杏仁中有苦杏仁甙,具有中樞性鎮靜作用,從而有效鎮咳;石膏當中含有可溶性鈣鹽,令血鈣升高而令肌肉興奮一致,從而具有解痙鎮咳的作用[4]。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時兩組間在治療后ECP與EOS水平均有顯著差異。因此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加味麻杏石甘湯對變異性哮喘的療效顯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癥狀與體征,值得在今后臨床工作當中推廣應用。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病雜志,2003,26(3):132-138
[2] 胡穎,魯麗杰,胡靖.麻杏石甘湯加味輔助治療小兒哮喘50例[J].河北醫藥,2002,24(3):174
[3] 韋蓉,謝曉楓.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32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20):121
[4] 任藝.中西醫結合治療變異性哮喘30例[J].天津中醫,2001,1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