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劉 佳 朱學芳
蘇州市木瀆人民醫院江蘇,江蘇蘇州 215101
眾所周知,腹部手術尤其是下腹部手術、肛門及會陰部手術,尿潴留是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該科于2011年9月—2012年6月間采用穴位敷貼治療貼來預防術后尿潴留,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間在該院行下腹部手術(闌尾炎)、肛門及會陰部手術患者80例,將病人分成兩大組,每組各40例。一組為實驗組,采用穴位敷貼貼敷于相關穴位來預防術后尿潴留。一組為對照組,按常規進行護理,只是在病人發生尿潴留時,再進行對癥處理。手術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
實驗組:采用穴位敷貼貼敷于相關穴位來預防術后尿潴留。手術病人回室后,清潔局部皮膚,將穴位敷貼貼于患者相應的穴位處如內關、止痛穴、曲池、足三里、三陰交,關元處,同時協助早期活動,穴位敷貼于術后24 h后取下。對照組:按常規進行護理,只是在病人發生尿潴留時,再進行對癥處理。
有效:患者自行排尿,腹脹癥狀減輕或消失。無效:患者未排尿,腹脹癥狀無改善或加重,通過保留導尿術解除尿潴留。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有效率比較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有效率比較見下表1。

表1 兩組有效率比較(%)
下腹部、肛腸疾病手術后易引起尿潴留的原因有多種。①麻醉:主要因支配膀胱的S2,3,4副交感神經纖維很細,且對局麻藥很敏感,被阻滯后恢復較遲[1];術后尿潴留早期發生主要是由于:麻醉不但能阻滯陰部神經引起會陰部及肛門括約肌松弛外,而且還阻滯盆內臟神經,引起尿道括約肌痙攣和膀胱平滑肌收縮無力。②疼痛:泌尿系統神經與肛周神經同起自第4骶神經,排尿困難是因為肛周手術后疼痛刺激能直接反射性引起或加重尿道括約肌痙攣而導致;再加上肛門部疼痛,患者不敢用力排尿,從而導致尿潴留的發生。③手術刺激:手術中如前正中處組織結扎過多或術后在肛管內填塞紗布壓迫止血,均可致局部張力過大,壓迫或牽拉到尿道;以及局麻后藥物浸潤到會陰體附近肛門、泌尿神經吻合支,引起膀胱泌尿肌張力下降,引起尿潴留。④年老體虛:年老體虛患者由于腹肌、膀胱逼尿肌松弛,加之麻醉作用,從而導致尿潴留的發生。⑤前列腺肥大:男性患者平素有前列腺良性增生,又因術后疼痛興奮交感神經,使前列腺平滑肌收縮,對后尿道的動力性梗阻增加導致排尿困難[2]。⑥環境改變:習慣便所排尿的患者,由于不習慣臥床排便以及手術后環境改變、精神緊張可反射性引起排尿困難。在護理中我們采用溫水沖洗會陰部、聽流水聲、熱敷按摩膀胱等措施來誘導排尿,但效果都不盡人意。保留導尿術是解除尿潴留行之有效的方法,卻可導致尿道損傷及感染的發生幾率。加之尿潴留時患者用力排尿,還易引起創面出血、傷口疼痛、以及肛緣水腫,從而影響手術的效果。一旦發生尿潴留,不僅可引起尿道炎、膀胱炎,嚴重時還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積極預防尿潴留對減輕患者痛苦,減少尿潴留并發癥,保證手術的成功是非常需要的。治療膏、醫用膠布及保護膜構成穴位敷貼治療貼。主要作用原理是生物波效應和經絡穴位效應。通過吸收周圍環境和人體的能量,本品能發出當今世界醫學界公認的對人體有治療作用的波長為8~14 um的生物波。它通過“吸收”、“透射”、“反射”、“滲透”等過程作用于人體時,能產生“生物共振”效應。對相應的疾病發揮作用的機理是:這種“生物共振”效應持續作用于人體穴位,通過經絡傳導即可實現。穴位敷帖對預防術后尿潴留確實有較好的作用,本次通過對80例患者的臨床觀察,已初步證實,而且患者也樂意接受。穴位敷帖的優點是不直接刺激人體,而通過綜合調整機體而達到治療效果,這是治療尿潴留的有效方法,且有操作簡便、病人容易接受、使用安全等優點,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5-46.
[2] 榮文舟.現代中醫肛腸病學[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