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翔
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醫院,廣東東莞 523451
受老年骨質疏松疾病的影響,在老年人髖部損傷類型中,股骨粗隆間骨折較為多發和常見,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劇,其發生率呈增多趨勢,對患者生存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因老年人多合并發生其它內科疾病,多主張創傷早期采取手術治療,以降低保守治療病死率,使預后得以改善[1]。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均為該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其中40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PFN)內固定,其余40例采用動力髖螺釘(DHS)內固定,回顧PFN組及DHS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齡64~95歲,平均(79.6±4.5)歲。按著Evans法骨折分型:反粗隆3例,Ⅲ型35例,Ⅳ型42例。合并低蛋白血癥5例,高血壓46例,腎功能不全2例,糖尿病23例,冠心病23例。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劃分,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DHS組 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雙膝伸直,全麻或連續硬膜外麻醉,在C臂X線機監控下,獲得滿意的閉合復位后,取股外側切口,長10~15 cm,位于股骨粗隆頂點向遠端處,自股外側肌止點“L”形切開,將近端股骨顯露,加壓螺釘導引針打入股骨頭,行長度測量,實施擴髓操作后將加壓螺釘旋入,置入側方鋼板,并采取螺釘固定,沖洗并關閉創口,常規引流管放置、抗感染、功能鍛煉。
1.2.2 PFN組 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麻醉同DHS組,雙膝伸直,軀干向健側呈10~15°傾斜,C臂C線監測獲得滿意復位后,沿大粗隆上緣向頭側做縱行切口,長約5~8 cm,探及梨狀窩及大粗隆頂點,將球型導針插入,手動擴髓后將帶導向桿的主釘插入,深度及方向調整后分別旋入防旋釘和近端拉力釘,沖洗并關閉創口,術后支持治療同DHS組。
依據Harris標準評估髖關節功能,即關節活動5分,疼痛44分,畸形4分,功能47分。優: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DHS組總有效率為87.5%,PFN組總有效率為9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PFN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均少于DHS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注:與DHS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切口長度(cm) 術中出血量(mL)DHS組 40 78.2±3.2 13.5±2.9 193.1±13.8 PFN組 40 71.5±6.2* 6.4±2.1* 178.4±11.2*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臨床特點為,多有基礎疾病合并,免疫及抵抗力均較低,易引發感染,多合并骨質疏松,為低能量損傷致病,內固定有較高的松動風險,且術前機體健康狀況與術后病死率有一定相關性,故保守治療效果有限[2]。DHS固定為髓外固定方式,可有效防止髖內翻畸形,達到堅強,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率,但存在軸向滑動等潛在問題,有較高的畸形愈合或骨折不愈合率[3-4]。相較DHS法,PFN屬髓內固定,其優勢在于更靠近股骨距,對股骨頸內側皮質的負荷分擔多于外側皮質。采用重建釘在骨折復位后固定,可減少骨折處剪切力,利于股骨張力恢復正常,且通過兩枚近端拉力螺釘的作用,降低了骨折端旋轉移位發生,并減少了解剖重建。
綜上,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采用DHS固定和PFN固定效果無明顯差異,但PFN所需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少、切口小,加快了患者康復進程。
[1]朱求亮,徐國榮,戎露,等.鎖定加壓鋼板與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部骨折比較[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8,11(6):457-459.
[2]蔡瑞歆,張云海.兩種方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09,16(7):1267-1268.
[3]陳祖彥.動力髖系統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09,16(5):830-831.
[4]梁雨田,郭義柱,唐佩福,等.股骨轉子重建、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患者非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J].中華創傷雜志,2008,24(7):52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