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姜利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院,山東煙臺 264100
肛瘺的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肛腸科疾病治療中難度大且較為復雜的課題之一。對于該病的治療,手術治療是最主要最常用的手段之一[1]。但是,如果手術治療不當,則會導致一系列的后遺癥,如肛門失禁、肛門畸形,經久不愈,其中最嚴重可導致手術后患者的肛門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肛門關閉不完全,部分或者完全失禁[2]。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間該院采用保留括約肌術治療單純性高位肛瘺,提高了治愈率,并最大限度地保護肛門功能,減少了術后后遺癥,現報道如下。
所有80例患者均為按1975年全國肛腸學術會議制定的“肛瘺統一標準分類法”,結合術中的探查,并排除其他疾病明確診斷的高位肛瘺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齡15~65歲,平均年齡為(40.8±6.2)歲。兩組年齡、性別、既往病史、病程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術前準備。手術前一日囑患者進食流質并適當補液補鉀、口服抗生素,當晚予肥皂水灌腸。(2)手術方法。①治療組:采用保留括約肌術治療。采用骶管麻醉法,手術體位為側臥位。常規消毒后將探針從外口進入,并將另一個食指伸入患者的肛內,來確定內口的位置。緊接著以外口為中心作一個V型切口,大小約為3 cm×2 cm,接著用將外口提起,用組織剪在不切除括約肌的前提下從外向內切除瘺管。然后以內口為中心做一橢圓形切口,大小約為1 cm×1.5 cm ,向下清除感染肛竇、肛腺及其導管。雙氧水,生理鹽水清洗瘺道,最后縫合肌層,肛管皮膚閉合內口并修剪外切口皮緣,創口開放。術后應用常規抗生素,每日沖洗換藥至痊愈。②對照組:采用保留括約肌術治療。采用骶管麻醉法,手術體位為側臥位。常規消毒后用探針由外口進入,另一食指伸入肛內作引導,確定內口位置。本組的手術采用的是傳統的低切高掛術,方法主要為:將患者的的括約肌以下部分包括內口和外口切開,然后將患者的括約肌以上部分利用橡皮筋掛線,保持患者創口的開放。術后應用常規抗生素,每日沖洗換藥至痊愈。
主要以患者術后持續疼痛時間、創面愈合時間、肛門瘢痕大小、肛門畸形、肛門功能狀況以及患者術后復發情況考察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差異。以Hiltunen標準作為肛門功能的評價標準,該標準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正常(肛門能夠正常控制大便、腸液以及腸氣)、肛門部分失禁(肛門對腸液、腸氣以及稀便不能控制)和肛門完全失禁(對成形大便完全不能控制)。
所有數據使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后,治療組各項觀察指標包括術后的持續疼痛時間、創面愈合時間,肛門瘢痕,肛門畸形發生率,肛門部分失禁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對照組和治療組在術后的復發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療效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療效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例數 疼痛時間(d) 愈合時間(d) 瘢痕大?。╟m) 畸形 部分失禁 復發治療組 40 2.4±1.2* 19.0±5.1* 2.8±1.3* 1* 0* 3對照組 40 6.4±2.1 31.1±14.2 6.7±3.8 7 4 3
肛瘺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只有進行手術治療,才能找到原發的內口,并把感染的肛竇、肛門腺及其導管切除干凈,這是肛瘺治療的關鍵。手術治療時的主要原則為:①清除內口:手術時要找到原發的內口,將已經感染的肛竇、肛門腺及其導管切除干凈。②處理好瘺管及支管、死腔:把瘺管的管道、支管以及死腔等清除干凈,以免術后復發。③保留肛管直腸環:手術時,應明確診斷并查明內口及瘺管走向,保留肛管直腸環,以維持正常的肛門括約功能[3]。在常規的高位肛瘺手術后,常常由于括約肌的切斷而導致患者的肛門功能的缺失,保留括約肌術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本研究表明保留括約肌術治療單純性高位肛瘺,能有效改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治療效果優于常規手術,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1]高剡東.主灶切開對口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2,32(5):36-37.
[2]孫雨,張靜.一次性切開掛線治療肛周膿腫預防后遺肛瘺64例[J].醫師進修雜志:外科版,2004,27(2):30-31.
[3]虞潔薇,林暉.保留括約肌術式在肛瘺手術中的治療進展[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7,13(5):33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