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我國口腔疾病控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李 敏
口腔健康;口腔疾病;口腔流行病學調查
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特別高,已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特別在社會低收入人群中,口腔疾病已成為主要的疾病負擔之一。本文就我國口腔流行病學資料,對我國目前口腔疾病的現狀、影響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口腔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做如下論述和探討。
1.1 牙周組織健康狀況牙周疾病是一類發生在牙周組織的破壞性疾病。全國12歲青少年的牙齦出血檢出率為57.7%;35~44歲中年人的牙周健康率為14.5%;65~74歲老年人的牙齦出血檢出率為68.0%。
1.2 口腔黏膜組織的患病情況口腔黏膜是指口腔內的濕潤襯里,口腔黏膜疾病是指發生在口腔黏膜及軟組織上的類型各異、種類眾多的疾病總稱,好發于中老年人群,主要分為35~44歲和65~74歲兩個年齡段,在此類人群中,黏膜發生異常最多的是黏膜膿腫,其次是口腔黏膜潰瘍,依次為扁平苔蘚、白斑、念珠菌病、口腔惡性腫瘤及急性壞死性齦口炎。
1.3 牙本質敏感的患病情況牙本質敏感是指暴露的牙本質對外界刺激產生短而尖銳的疼痛,并且不能歸因于其它特定原因引起的牙體缺損或病變,典型的刺激包括溫度刺激、吹氣刺激、機械性刺激或化學刺激[1]。我國20~69歲成年人牙本質敏感的患病率是32.1%,50~59歲人群牙本質敏感的患病率最高,而最容易患病的牙位是上頜的第一前磨牙[2]。
1.4 氟牙癥的患病情況氟牙癥是指在牙發育礦化時期機體攝入過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種特殊的牙釉質發育不全,氟牙癥好發年齡為12歲的青少年[3],其氟牙癥患病率為11.7%。
1.5 牙頜畸形的患病情況牙頜畸形是指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如不良習慣、疾病、替牙紊亂、發育異常、遺傳等,導致牙列不齊和關系紊亂等。中國大部分牙頜畸形發生在恒牙列,患病率為73.0%。其次是混合牙列,其患病率為71.2%,兒童乳牙列的牙頜畸形患病率為51.8%。
1.6 牙外傷的發生情況牙外傷是指受外力作用而產生的牙周膜損傷、牙體硬組織損傷、牙齦脫位和牙折等。我國有19.5%的12歲青少年有牙齒外傷的經歷,且男生明顯高于女生。
1.7 口腔惡性腫瘤的患病情況口腔惡性腫瘤是指發生在口腔頜面部的惡性腫瘤。中國35~44歲年齡組人群口腔惡性腫瘤患病率為17/10萬;65~74歲年齡組人群患病率為30/10萬。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相比我國口腔惡性腫瘤的患病率屬于中等水平[4]。
1.8 牙齒酸蝕癥的患病情況酸蝕癥是指在無細菌參與的情況下,由于接觸牙面受到酸或其螯合物的化學侵蝕作用而引起的一種病理的、慢性的牙體硬組織表面淺層喪失。近十年來酸蝕癥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的患病率有所上升,繼而各地開展了多項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酸蝕癥調查,3~5歲兒童酸蝕癥的患病率在4.5%~12.4%,12~13歲青少年酸蝕癥的患病率在22.1%~61.8%。
2.1 社會經濟狀況在對口腔健康的影響因素中,社會經濟狀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社會整體的經濟狀況決定了各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社會為國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可能性。而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又決定了家庭成員受教育的程度、健康觀念、衛生習慣、飲食結構和對醫療服務利用的程度。
2.2 口腔衛生口腔衛生是僅次于社會地位的重要影響因素,保持口腔衛生的措施有刷牙、漱口、牙線剔牙、潔治等,而刷牙是提高口腔衛生最重要的措施[4]。口腔衛生與牙周疾病也有直接關系。口腔衛生好,菌斑清除徹底,齦炎發病率低,牙周狀況就好;反之,口腔內菌斑很多,牙石堆積,齦炎則不能避免。若該類情況持續存在,則會引起牙周炎。
2.3 飲食習慣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糖的攝入量、攝入頻率及糖加工的形式與齲病有密切關系。除蔗糖以外目前還存在著多種可引起口腔疾病的食品,這些物質雖然不能被致齲菌利用產酸,但其可以直接產生酸性環境,溶解牙體組織,導致齲病。
2.4 氟化物使用情況氟化物對口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齲病的預防。在我國,多種氟化物的使用,最為廣泛的是含氟牙膏,還有含氟漱口水、含氟凝膠、含氟涂膜等。
2.5 吸煙情況吸煙是牙周疾病和口腔黏膜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從加重牙周疾病的嚴重程度看,吸煙對牙槽骨喪失、牙松動和牙周袋加深有劑量反應作用,吸煙次數越多,時間越長,牙周疾病越嚴重。
3.1 定期潔治每半年或1年進行1次口腔檢查,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定期潔治(俗稱洗牙),預防牙周疾病的發生和進展。
3.2 及時治療當牙周感到不適,出現遇冷熱、酸甜刺激痛時,應及時到正規口腔醫療機構進行檢查治療,不要拖到疼痛不可忍受時再進行治療。
當出現以下癥狀時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排除口腔癌癥:2周以上不能愈合的口腔潰瘍;口腔黏膜出現白色或紅色斑點;口腔出現非炎癥性腫脹并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口腔和頸部不明原因的麻木或疼痛。
3.3 及時鑲復缺失牙牙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除擔負著咀嚼食物的功能外,還具有發音、語言以及保持顏面部協調美觀的作用。所以應保存每顆能治療的牙,切忌輕易拔除。
3.4 保持義齒處于功能狀態注意保護好義齒(俗稱假牙),及時清潔,防止變形。定期檢查已修復的義齒,出現不適及時修改調整。久戴義齒常出現口腔組織紅腫、疼痛、潰瘍等癥狀時,應由醫生及時檢查處理或更換義齒。
3.5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全面維護口腔健康每天應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和保健牙刷刷牙,不斷清除牙菌斑,維護牙周健康,預防齲齒發生。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避免拉鋸式橫刷,預防牙頸部楔狀缺損。最好每日用牙線清潔牙齒鄰面一次;牙縫較寬者,推薦使用間隙刷。提倡使用漱口水。刷牙主要清潔牙齒表面的軟垢和牙菌斑,對口腔其它部位起不到充分清潔作用,這些部位也是引起口腔疾病的病因。適當使用漱口水對全面清潔口腔具有一定作用。餐后應清潔義齒,睡覺前要取出口內的可摘義齒,并浸泡在清水或義齒清潔液中。另外,老年人要戒煙與少飲酒,保持膳食平衡。擁有一個完整的牙列是具備良好咀嚼功能的前提。牙列的完整可促使人們充分享受美味佳肴,以便于食物經過牙齒的咀嚼和研磨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
[1] 宮琦偉,李紅梅,趙彥平.5年間老年患者口腔保健意識的變化[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6(1):33-34.
[2] 榮文笙,胡德渝,馮希平,等.我國城市地區成人牙本質敏感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0(3):141-145.
[3] 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18.
[4] 胡德渝.我國口腔健康、疾病趨勢及發展方向[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9(9):1-6.
R780.1
B
1673-5846(2013)06-0022-02
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院,遼寧盤錦 1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