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躍
25例肱骨髁間骨折治療臨床分析
李福躍
目的就25例肱骨髁間骨折治療進行臨床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08年12月所收治的25例肱骨髁間骨折患者,等患者的病情能夠允許動手術,且患肢腫脹情況消退,那么在牽引患者7~10天后再開始動手術。為了有利于復位股骨遠端骨折得以恢復,應該讓患者膝部屈曲50°,同時再探查膝關節,切開關節囊。本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采用雙鋼板固定,12例患者采用重建鋼板固定或者單側解剖,8例患者采用克氏針及螺釘固定。結果:本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55min,最長手術時間為80min,最短手術時間為300min。平均骨折愈合時間為16周,最長為20周,最短為12周。術后在3~18個月時間內對本組25例患者均進行隨訪,平均9個月。結果顯示所有患者術后6周都完全或部分恢復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沒有出現傷口感染,未出現血管損傷,內固定無松動及脫出,無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現象。按照用Lazzcano標準評定,15例患者的療效結果為優,7例患者的療效結果為良,3例患者的療效結果為可,0例患者的療效結果為差。沒有出現一例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結論對于肱骨髁間骨折患者而言,應該對骨折的類型進行正確判斷,根據手術時間和骨折類型來正確施行內固定,同時,為了獲得術后良好的治療效果,應該在術后早期開始正確的功能鍛煉。
臨床分析;治療;肱骨髁間骨折
肱骨髁間骨折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肘關節損傷,如果處理不當,那么很容易會遺留骨不連、骨折畸形愈合、神經受累后病變、關節攣縮、異位骨化、關節退變等癥狀[1]。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了肱骨髁間骨折25例,臨床療效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08年12月所收治的25例肱骨髁間骨折患者,平均71.7歲,最大年齡為89歲,最小年齡為61歲,平均病程為6年,最長病程為15年,最短病程為3個月。按照AO/AsIF分類[2]:4例患者為C3型,7例患者為C2型,5例患者為Cl型,4例患者為B型,5例患者為A3型。致傷原因:22例患者為閉合性骨折,3例患者為開放性骨折,3例患者為墜落傷,10例患者為摔傷,4例患者為擊打傷,8例患者為交通傷。合并1例肋骨骨折,1例橈骨小頭脫位,2例橈骨骨折,1例正中神經損傷,3例尺骨骨折,1例尺神經損傷,2例撓神經損傷。本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采取急診手術,其余22例患者平均待術時間為6天,最短待術時間為2天,最長待術時間為13天[2]。
1.2 手術方法①患者入院之后應該保持絕對的安靜[3],如果患者還患有心力衰竭、休克、嚴重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為了保證患者安靜休息,應該謝絕探訪或者減少探視,務必要保障絕對臥床24~72h[4]。如果患者沒有這些并發癥,那么在入院第一天絕對臥床休息之后,由醫護人員或者患者家屬幫助下進行肢體被動運動或者進食,第3 天可在床上自己梳頭、洗臉,逐步增加肢體的活動量。術前準備完善各項檢查,鼓勵老年患者合理飲食,以增加營養,防止便秘。高血壓者食低脂、低鹽飲食,糖尿病患者食低糖飲食。術前練習床上大小便[5]。②等患者的病情能夠允許動手術,且患肢腫脹情況消退,那么在牽引患者7~10天后再開始動手術。為了有利于復位股骨遠端骨折得以恢復,應該讓患者膝部屈曲50°,同時再探查膝關節,切開關節囊[6]。
臂叢阻滯麻醉,患者仰臥位,上臂上氣囊止血帶,除B型骨折行側方切口外其余均采用肘關節后S型中切口,切口長15~20cm,切開皮膚及深筋膜,向內外兩側游離皮瓣至內、外側髁。常規在尺神經溝位置尋找到尺神經并游離,用橡皮條牽拉保護。本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采用雙鋼板固定,12例患者采用重建鋼板固定或者單側解剖,8例患者采用克氏針及螺釘固定。對內固定物距離尺神經較近的患者行尺神經前置術。在手術后的第二天開始讓患者采用CPM活動膝關節,在手術后的第四周后,在護理人員和家屬的陪同下,讓患者扶拐下地,當X片顯示患者的骨折愈合后,則進行負重訓練[7]。
本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55min,最長手術時間為80min,最短手術時間為300min。平均骨折愈合時間為16周,最長為20周,最短為12周。術后在3~18個月時間內對本組25例患者均進行隨訪,平均9個月。結果顯示所有患者術后6周都完全或部分恢復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沒有出現傷口感染,未出現血管損傷,內固定無松動及脫出,無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現象。按照用Lazzcano標準評定,15例患者的療效結果為優,7例患者的療效結果為良,3例患者的療效結果為可,無一例療效結果為差。無一例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等并發癥[8]。
3.1 顯露方法常用手術入路有尺骨鷹嘴截骨入路、經肱三頭肌兩側入路、肱三頭肌舌形瓣入路三種[9],肱三頭肌舌形瓣入路對肘關節前側和遠端顯露較差、創傷大,而且切斷了三頭肌伸肘裝置,且術后肌肉斷面滲出、纖維化、粘連,導致肘關節功能受限,療效不滿意。經肱三頭肌兩側入路雖然保留了肱三頭肌的完整性,對伸肘裝置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但由于尺骨鷹嘴及肱三頭肌的阻擋,暴露不充分,復位、固定困難。
3.2 內固定方式的選擇肱骨髁間骨折患者有多種固定方法,如雙鋼板固定、單側鋼板、螺釘、克氏針。固定方式應該按照骨折類型來進行選取。螺釘、克氏針可在各型骨折上使用,經濟實惠、對骨強度要求低、異物反應輕、占用空間小、操作簡便、可以作為永久固定或者臨時固定,但是由于固定不太牢固,所以,患者不適合早期功能鍛煉。另外由于松動會引起內固定失效,一般認為其適用于嚴重開放性、骺板未閉、嚴重骨質疏松或骸部粉碎嚴重無法用鋼板固定的骨折。單側鋼板使用較局限,應用于雙柱骨折不符合生物力學要求,僅適用于A3、B型骨折,即僅在髁上骨折及一側解骨折塊較大的髁間骨折時適用[10]。
總之,對于肱骨髁間骨折患者而言,應該對骨折的類型進行正確判斷,根據手術時間和骨折類型來正確施行內固定,同時,為了獲得術后良好的治療效果,應該在術后早期開始正確的功能鍛煉。
[1] 李澤芹.空心螺釘和雙鋼板治療成人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08).
[2] 李敏.肱骨髁間骨折的手術方式及其療效評價[J].臨床醫學工程,2011(07).
[3] 陳敏.三種內固定方式治療鎖骨骨折[J].醫藥論壇雜志, 2005(22).
[4] 邊靖,邊澎濤.AO雙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9(06).
[5] 馮孝志,周云,程華強,等.髕骨骨折四種手術方法療效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08(01).
[6] 蔣志遠,王玉武.切開復位雙鋼板固定治療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18例體會[J].醫學信息,2010(02).
[7] 陳瑜.兒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治療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 2010(29).
[8] 仇繼任,陸茂德,葛順杰,等.尺骨鷹嘴截骨入路3種內固定法治療肱骨髁間骨折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1(29).
[9] 胡寧敏,米占虎,邱少東.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手術治療的中遠期療效觀察[J].寧夏醫學雜志,2007(05).
[10] 李保林,潘永雄,喻永新,等.雙鋼板固定治療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12例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05(05).
R453
A
1673-5846(2013)06-0389-02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人民醫院,山西太原 0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