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忠勤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近端胃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
藍忠勤
目的就腹腔鏡輔助與開腹近端胃癌根治術進行臨床對比。方法選擇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腫瘤科住院化療的72例胃癌晚期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是腹腔鏡組、開腹組,每組各36例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36例腹腔鏡組患者行腹腔鏡輔助近端胃癌根治術,36例開腹組患者行開腹近端胃癌根治術。治療前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治療。包括加強營養支持和飲食管理、預防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給予健康宣教和化療及治療教育、有效的心理干預等。結果36例開腹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74.1±34.8)min,而36例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222.6±34.4)min,由此可見,腹腔鏡組的手術時間明顯要高于開腹組(P<0.05)。與開腹組相比,腹腔鏡組的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便、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都要少的多(P<0.05)。兩組患者的術后腫瘤復發率、生存率不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結論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的臨床治療效果不遜于開腹近端胃癌根治術,同時優點也較多,完全滿足微創手術的要求和目標,是具有巨大發展可見的技術,值得深入推廣。
腹腔鏡;開腹近端胃癌根治術;臨床對比
在我國,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所有惡性腫瘤死亡率首位,但對早期胃癌進行胃癌根治手術,術后5年生存率達90%~95%。而中晚期胃癌的預后不良,已有遠處轉移的病例5年生存率為0,故采用有效的篩查方法使胃癌患者得以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降低死亡率。治療胃癌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進行治療。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從1992年在美國開始發展起來的,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較為成熟的技術,臨床上具有較強的優點。但是國內外報道對于腹腔鏡下胃癌手術的報道較少。本文就腹腔鏡輔助與開腹近端胃癌根治術進行臨床對比。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腫瘤科住院化療的72例胃癌晚期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為55.68歲,年齡最大的為79歲,年齡最小的40歲,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是腹腔鏡組、開腹組,每組各36例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6例腹腔鏡組患者行腹腔鏡輔助近端胃癌根治術,36例開腹組患者行開腹近端胃癌根治術。治療前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治療。包括加強營養支持和飲食管理、預防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給予健康宣教和化療及治療教育、有效的心理干預等。
1.3 觀察指標對腹腔鏡組和開腹組兩組患者的腫瘤復發情況、生存率、NK細胞活性情況、手術時間、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活性情況、腫瘤根治性指標、術后恢復情況、術中出血量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2.1 36例開腹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74.1± 34.8)min,而36例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222.6±34.4)min,由此可見,腹腔鏡組的手術時間明顯要高于開腹組(P<0.05)。與開腹組相比,腹腔鏡組的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便、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都要少的多(P<0.05)。
2.2 隨訪腹腔鏡組中的32 例患者7.0 個月,存活率為96.8%(31/32),存活31 例,死亡的那例患者是死于肝臟轉移;隨訪開腹組組中的33 例患者7.0個月,存活率為96.9%(32/33),存活32例,由此可見,兩組患者的術后腫瘤復發率、生存率不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
隨著腹腔鏡胃癌手術經驗的積累, 腹腔鏡器械的不斷改進, 國內外臨床報道腹腔鏡手術治療胃癌患者日益增多。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胃癌外科治療的發展趨勢。我國以進展期胃癌為主, 早期胃癌的發現比例較低, 國內僅有少數單位開展腹腔鏡胃癌手術, 因此有必要努力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率, 積極開展早期胃癌的腹腔鏡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的臨床治療效果不遜于開腹近端胃癌根治術,同時優點也較多,完全滿足微創手術的要求和目標,是具有巨大發展可見的技術,值得深入推廣。
[1] 余佩武.腹腔鏡胃癌手術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05,5( 7):512-513.
R445.1
A
1673-5846(2013)02-0476-02
廣西來賓市忻城縣大塘中心衛生院,廣西來賓 54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