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思建 李 丹 李 坤 趙 瑩 劉婉露
由于社會保障機制不斷健全、心臟手術技術及體外循環的發展進步,老年心臟手術案例也逐漸增多。但是體外循環心臟手術以后易引發多種并發癥,特別是老年患者手術后極易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并發癥對老年患者康復的進程、住院時長、醫療資源費用都有很大影響,還會嚴重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1]。因此,應加強圍術期的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給予有效的干預措施。現回顧我院診治老年體外循環的12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同時給予其密切的護理干預。內容報告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進行老年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122例患者,女60例,男62例;年齡63~76歲,平均年齡68歲。其中,伴有糖尿病者19例,高血壓者58例,高血脂者40例,術前栓子脫落者3例,術前腦出血者2例。采取瓣膜置換術者56例,心臟修補術者22例,冠脈動脈移植術者39例,升主動脈瘤者5例。體外循環時間(120.95±32.15)min,主動脈阻斷時間(71.85±21.45)min。并發中樞系統疾病的患者23例,神經異常患者17例,后期腦血管意外患者3例,腦梗死患者3例。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對老年患者身體的各項體征進行詳細評估,老年患者自身抵抗能力較差,外界的各種因素都會對其產生一定影響。據報道說明年齡、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移植、主動脈阻斷的時間以及體外循環的時間合并其它心臟手術特別是二尖瓣手術和體重指數都是引發神經系統疾病的主要因素。手術前,護理人員必須嚴格控制患者的各項基礎病,特別是對血脂、血糖、血壓的控制,心功能狀態的調節,對老年患者心理指標進行充分評估,實施健康教育的交流方式,消減老年患者的心理壓力,以便于手術能夠順利進行。手術前若患者存在腦出血、栓子脫落等病史應對其肌力、肢體活動度進行評估,并且詳細了解老年患者頭顱 CT及核磁共振的檢查結果。尊重和關心老年患者,為老年患者認真講解手術時應該需要注意的事項、治療及護理的方案,有助于手術手術順利開展及獲得良好的收效。
1.2.2 術中護理心臟術后神經系統損傷的病理機制是因為灌注損傷引起神經細胞的變化及微栓塞造成的。在手術時,護理人員需密切配合醫師的要求,將手術及主動脈阻斷的時間縮至到最短,以降低術后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機率。在低體溫心臟手術循環后,易出現心室顫動并發癥[2]。心臟阻斷的時間持續較長時、術中停滯及復蘇以后心搏無力、心排出量較低等情況,都易引發腦缺血缺氧。護理人員使用冰毯或冰帽降溫,減小腦細胞的代謝,有利于對神經系統的保護。
1.2.3 術后護理手術完成后,應積極采取有效的術后安全檢測,對術后老年患者采取責任制護理模式,對老年患者進行 24h全方位護理。若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給予有效護理措施并告知醫師。觀察老年患者意識,瞳孔變化以及循環系統等進行監測。患者清醒后對其感覺、意識及運動功能進行評估。
本組體外循環手術治療的122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其并發率是18.85%。其中,神經異常患者17例,占并發癥的73.91%;后期腦血管意外患者3例,占并發癥的13.04%。腦梗死患者3例,占并發癥的13.04%。
體外循環心臟手術以后易引發多種并發癥,特別是老年患者手術后極易并發神經系統疾病。通過本組對122例老年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在此過程中,對術前評估、術中密切配合、術后給予全方位的護理措施,確保老年患者可以順利的度過圍術期,避免或減少老年患者在體外循環手術后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機率。同時,能夠有效減小住院時長、促進患者能夠早日康復[3]。總之,通過研究分析老年體外循環手術治療后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的特點,了解掌握其護理的要點,能夠顯著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1]毛辰蓉.老年體外循環術后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7):9-10.
[2]黃文碧,方梅遠.體外循環心內直視術21例圍術期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10,13(2):22-24.
[3]陳勝陽.體外循環后神經系統并發癥的林城分析[J].中外醫療,2010,29(21):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