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芬 張碩峰 吳金英 賈占紅 孫建寧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中藥藥理系,北京 100102
六希格瑪(6δ)指6個標準差,即3.4 PPM,每百萬產品或服務里面有3.4次不良的發生。6δ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羅拉公司提出,屬于品質管理的范疇,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從一種全面質量管理演變成為一個高度有效的企業流程設計、改善和優化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6δ理念已經逐漸從企業管理界引入到各行各業。近年來,在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借鑒6δ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解決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存在的諸多的問題,以期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本文以中醫藥高等學校藥理學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6δ質量管理法在藥理學教學質量提高過程中的運用及作用。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管理理念是6δ管理的特征之一,其出發點和重點是顧客最關心、對對組織影響最大的方向,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來占領市場,獲得效益。高校作為育人單位,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大學生,也就是顧客,并由大學生所引申出來的隱性的顧客如家長、將來的用人單位及工作崗位等,也都成為我們的服務對象。藥理學是醫藥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橋梁聯系著基礎與臨床、藥學與醫學,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并是新藥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清藥理學課程的性質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我們通過這門課程可以向顧客輸送那些讓他們感到滿意的產品,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可以提高我們產品的質量,通過我們的產品輸出要滿足顧客的需要。
6δ管理強調將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進行看待。系統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依賴、共同作用的過程構成。在高校影響藥理學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師的素質、教學水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藥理學課程前的知識儲備,如生理學知識、解剖學知識、基本的化學知識等;還包括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設備、教材、圖書資料等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管理水平等。因此藥理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涉及到各個部門多方面的配合。藥理學課程是中藥藥理學科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需要立足于學科,從學科發展的角度和學科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真正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數據中包含著很多重要的信息,這也是6δ管理基石,要在教學過程中尋找相關的數據,數據展示事實,決策依賴數據,目標的確定和改進過程均離不開數據。數據無處不在,針對學生如課堂出勤率、曠課率、遲到率、平時考核成績、考試成績及格率、優秀率、補考率等;針對教師有評教的優秀率、教學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師工作量等;針對試卷質量的數據由考分全距、平均分、標準差、難易度和區分度等。這些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原始數據,要采取多種統計手段進行數據分析,讓其變為可被利用的信息,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點,讓教學過程管理變得可控、規范、科學[1]。
6δ管理的又一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對過程的優化,實現組織競爭力的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管理也要樹立6δ關注過程管理的理念,就是要關注、搞好全程質量管理,即教師資源儲備管理、教學計劃實施過程質量管理、教學過程質量管理、教學輔助設施與過程管理、考核過程質量管理等。通過對不同環節的優化,使過程質量與主要顧客群體(學生)的需求之間的偏差度縮小,真正實現藥理學的專業價值。
6δ 管理策略,實質是 D(difine,定義)-M(measure,測量)-A(analysis,分析)-I(improve,改善)-C(control,控制)業績改進模型。
確定需要改進的產品和過程,決定項目需要什么樣的資源。
2.1.1 確定與顧客有關的關鍵質量值 就藥理學教學而言,我們的顧客需求無非有以下:①確定課程重點、要點,通過課程考核;②有實際應用價值,指導用藥(打好基礎,參加執業藥師考試,或日常用藥指導);③掌握基本方法,參與藥理相關研究。這幾方面是我們可以輸出的產品。
2.1.2 確定項目的資源 包括教學所需的人力、信息資源、物力等。人力主要指從事教學工作教師的素質,包括專業素質、相關專業素質、外語素質和授課素質。①教師的專業素質對本專業基本知識的了解,內容主要包括使用的教材,主要的參考書目,近期藥理學方面的論著和文獻,《中國藥典》(2010年版),要定期對專業知識進行更新。②相關專業的素質和相關知識的敏感度。由于藥理學是承接醫學與藥學,以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因此對于相關的素質要求很高,比如說醫學、藥劑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課程的知識,最新的相關新聞的及時掌握將有利于我們素質的拓展和知識的更新。③外語素質。藥理學的研究方法是國際通行的手段,因此良好的外語素質是我們了解國內外最近知識與技術更新的重要媒介,也是中醫藥院校立足于中醫藥特色并國際化的重要手段。基本的外語水平包括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另外更重要的是專業英語的學習。④授課素質。“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很大程度上由教師的授課素質體現。授課素質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如果僅僅只著眼于知識的灌輸,將大大減損高等教育本身的閃光點,重點還是及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將方法傳授給學生,書本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只是對這些方法學的實踐[2]。
2.1.3 資源的整合,各方面的配合 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賴于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整合。教學資源從物力而言一般包括圖書館、網絡資源、教學設施等,同時學校管理層的全力支持、教職工的配合、制度的不斷優化也都是對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至關重要。教師是高校辦學中占有重要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對人力資源的整合中要將教師質素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以教師為中心的現代師資管理模式;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事實上是一種“1+1>2”的理念,和諧的環境將有利于各種資源優化配置[3-5]。
2.1.4 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確定藥理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后,正確分析潛在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后收集數據,制訂預防行動和計劃。
收集與產品或者操作過程(底線)有關的數據,對缺陷進行定義,并確定改進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調查獲得很多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的原始數據。其中學生的出勤率是反映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非常直觀的數據,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對有課堂出勤率度量出來的教學質量水平Z值進行等級確認。如對于一個有80名學生的班級,假設課堂有3人遲到,3人曠課,測算其δ水平Z,遲到與曠課1人作為一個缺陷,對于這節課而言出現了6個缺陷,對于達到上課要求來說,這堂課共有80個缺陷的機會,DPMO百萬缺陷機會缺陷數等于75 000,δ水平約為1.4,這與δ=6的要求相距甚遠,該水平低意味教學過程滿足學生要求的能力低,教學質量較差。對于導致課堂出勤率低的原因,我們可以采取調查問卷等形式去收集顧客學生的呼聲,對于藥理學而言,問卷內容可就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教學環境與設備設施、實踐環節設計與實施、教師授課質量、教學服務質量、課程與學生就業與再深造的應用價值等方面展開。從收集的調查數據,我們大致獲得以下的反饋:
2.2.1 注重相關學科的串連 藥理學課程,針對中藥學專業而言,開設于大學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在這之前學習過生理解剖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相關課程,但是由于藥理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所涉及疾病和藥物作用機制等內容較為靈活,需要對之前所學的內容融會貫通使用,這對于我們以考試通過為目標的教學對象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課堂教學是需要將相關學科的內容撿拾起來,再加工,幫助學習和提高。
2.2.2 多媒體教學的使用 隨著技術的發展,多數學科的教學工具,已經從單純的板書改換成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最初使用的時候收效頗好,因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更多的知識傳播手段,比如說從單純的文字、圖線轉向動畫、語音、視頻、圖畫等多種形式的表達,課堂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可以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但是多媒體教學也有其弊端,比如說多種表現形式的采納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課堂的教學重點與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把握知識的脈絡,同學們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無所適從,不知道什么知識對于他們的考核是重點,慢慢的興趣度會發生消磨和轉移[6-9]。
2.2.3 對輸出產品的興趣度和接受能力 顧客對于輸出產品的興趣度和接受能力也是調查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在進行問卷時,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最后的考試考查環節,所以在課堂上只將關注點定位在考試要考到的內容上。這與藥理學課程所要輸出的理念有出入。考試只是在一個方面檢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藥理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藥物的使用就是人類與疾病等斗爭的過程。如何將單純基礎的學習轉移到應用,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內容[10]。
2.2.4 教師的授課質量 學生對于教學過程老師是否將知識脈絡理順、重點內容明晰、關鍵關節闡釋非常關注。如果上課過程中,教師缺乏一定授課的能力,課堂教學內容鮮有說服力,將會造成教學質量低下。
基于以上,根據顧客所反映的問題,考慮當前的教學質量水平,根據多方面的條件,確定教學改革的目標,這個目標將是在當前水平上對于項目實施者與顧客都能接受的水平。比如說將當前1.4δ水平提升至3~4δ水平。
分析測量階段收集的數據,按重要程度確認一組變量,并找到突破的關鍵,進行財務分析后決定優化的解決方案。根據我們所得的數據,從教學實施者出發,對于提升產品的質量,可以確認一組變量提高教學水平。比如說夯實基本知識、拓展相關學科知識、發散思維、改善教學方法、進一步明晰教學目的、合理化教學用具和課程設計、站在顧客角度考慮問題、提高考核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高知識的實用性、提高顧客的興趣度。在這些變量的操作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和不可把握的環節,因此如何找到突破的關鍵呢,還是得在調查數據中獲得答案。根據當前的調查結果,藥理學知識的實用性是提高學生興趣度的關鍵,課堂教學重點脈絡是有利于學生通過考核的關鍵,因此可以在這兩方面下功夫,找到優化的解決方案。
首先要讓課堂教學的重點脈絡清晰。教學的重點是在對教材、教學大綱、考核內容結合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獲得的。教材建設體現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然而這些又都通過課堂教學表現出來,各個環節密不可分。教材多數收納的經典的已被驗證的知識,內容的更新存在一定的周期,比如某些臨床已經不常用或已被淘汰的藥物仍出現在課本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賦予新的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彌補。同時傳統的教材部分內容與實際教學存在脫節現象,比如對不同專業(如護理學專業、中醫學專業和中藥學專業等)的知識側重點沒有做區分,這就需要一方面在教材建設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可以在不同教學方法的使用中作提升。在把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針對中藥學專業學生傾向于了解藥物的藥理學特性與作用機制,藥代動力學特點和藥物構效的關系的問題,采用比較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等相結合。
更重要的是要尋找多種方法讓課堂的內容變得更加有應用價值。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讓書本的知識成為學生驗證方法學的手段。因此如何讓藥理學書本的知識在實際應用中變得鮮活起來尤其重要。在以往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的學者與專家實踐了多種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適當添加新穎的教師模式,如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可利用幾次課程設計一些藥理學相關的問題,設定一些自學要點與問題,讓學生查閱文獻或者與臨床醫師或藥師溝通獲得資料,在課堂測試中,以PPT匯報的形式,并進行小組討論,以提高知識與現實的銜接度,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其體會到藥理學知識的實踐價值。也可以將當前社會中出現的與藥理學密切相關的材料在課堂上提出,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也可以發揮網絡的力量,讓同學們在浩瀚的網絡信息中發掘知識[11-12]。
實施優化解決方案,確認該方案能夠滿足或超過項目質量改進的目標,即方案—試驗—持續改善。確認方案,中藥學專業的藥理學理論課課時為54學時,可以抽出部分學時作為實驗。比如說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廣受關注,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所以選取《抗精神失常藥》一章作為示例,從心理健康維護出發,抓住重點,設置問題。讓同學們從網絡、圖書或者是調查來回答以下問題: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主要誘因,臨床治療方法和治療藥物的選取,藥物的特點有什么,臨床的藥物使用與書本知識有什么不同。請同學們采取PPT展示,小組討論等形式學習。試驗成功后,將多元化的學習內容輻射到更多章節。
確保過程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藥理學的教學質量狀態想要保證,是基于知識大量積淀與實際應用基礎上的,除了要保持經典的知識構架外,還要不斷應顧客需求,更新知識和實踐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回歸到6δ管理方法,還是要把對人的關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了解了不同學生群體,才能夠輸出他們理想中的產品。
6δ質量管理理念的應用將更加明晰中醫藥高等院校藥理學教學的服務對象,以學生為基本主體并擴展到學生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社會角色定位,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6δ質量管理理念有助于整合藥理學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資源,隨時收集教學過程中有關的數據,測算授課質量,及時分析原因、確定提高教學質量突破的關鍵、采用更合理的教學手段并提出切實可行可控的解決方案。
藥理學內容較多,教科書中收錄了近700種藥物,課堂中充斥大量的原理和概念,使學生倍感繁瑣抽象、枯燥乏味,大大影響了教學的質量。6δ質量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針對不同的專業的學生,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整合資源,靈活轉變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群體變化,使藥理學的知識變得更加有實用性,同時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有趣。6δ質量管理理念的引入,使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變化得到實時監控,將教學現象轉化為數據,有利于客觀分析測算,并及時改善,藥理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將有賴于各環節的配合與改善。
總之,藥理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教學改革的深入,更多新的探索、新的嘗試將為其添加許多新的理念,也因此讓其保有持久的魅力。
[1]何麗華,林思祖,吳承禎,等.6西格瑪質量管理理念與方法在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5):85-89.
[2]李麗波,劉天寶,許莉,等.藥理學授課質量六西格瑪法評價體系構建初探[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9):2433-2434.
[3]葉春玲,葉開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J].藥學教育,2010,26(2):22-24.
[4]魏道祥,梁兆敏,史震.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02,10(1):14-16.
[5]許國平.基于六西格瑪的高校教學質量改進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1,32(4):395-398.
[6]高建平,沈旭華,陳長勛,等.多模式藥理學實驗教學探索與改革[J].中醫教育,2012,31(1):50-52.
[7]張志國,王慧生,畢慧娟.辨證論治,推進中醫高等教育PBL教學模式改革深入發展[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0(1):52-53.
[8]陳淑瓊,李育瑜.多媒體輔助概論教學的原則[J].醫學教育探索,2010,9(9):1238-1240.
[9]樸英姬.藥理學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4):60-61.
[10]盧恩姿.基于六西格瑪的高校課程試卷質量管理研究與應用[J].科技信息,2011,(33):195-196.
[11]王君明,崔瑛,賈玉梅,等.高校中醫藥專業《中藥學》教學方法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20):64-65.
[12]紀超,葉菜英.醫學藥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2,32(5):59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