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元 賈平
胸鎖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腫瘤手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高鵬元 賈平
目的探討胸鎖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腫瘤手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本實驗選擇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治療于本院的85例腮腺良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胸鎖乳突肌瓣修復組)43例,對照組(未修復組)42例,比較Frey綜合征及額面部明顯凹陷畸形發生率。結果結果觀察組Frey綜合征發生率11.6%;額面部明顯凹陷畸形發生率為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胸鎖乳突肌瓣用于良性腮腺腫瘤切除術后局部組織修復當中具有滿意的效果。
胸鎖乳突肌瓣;腮腺良性腫瘤
1.1臨床資料 本實驗選擇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治療于我院的85例腮腺良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胸鎖乳突肌瓣修復組)43例,對照組(未修復組)42例。觀察組25例男性病例,18例女性病例,年齡13~72歲,平均為(44.7±24.1)歲,4例患者腫瘤直徑小于等于2 cm,25例患者腫瘤直徑在2~4 cm之間,12例患者腫瘤直徑在4~6 cm之間,2例患者腫瘤直徑大于6 cm;對照組23例男性病例,19例女性病例,年齡11~70歲,年齡平均為(45.3±23.7)歲,3例患者腫瘤直徑小于等于2 cm,27例患者腫瘤直徑在2~4 cm之間,11例患者腫瘤直徑在4~6 cm之間,1例患者腫瘤直徑大于6 cm。兩組腮腺良性腫瘤病例的年齡及性別、腫瘤大小無差異性。
1.2方法 對照組手術方法:首先切開耳屏嵴,從耳垂前皺紋到耳后區行“V”形切口,翻開淺肌肉腱膜的深面,將腮腺腺體充分暴露,切除包括腫瘤在內的腮腺全葉或者區域腺體。手術完畢,常規關閉并縫合手術切口。
觀察組手術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腮腺部分切除后應用胸鎖乳突肌瓣對軟組織局部缺損進行修復。在距離乳突尖8 cm的位置處將一般淺面部胸肌切斷,向上沿著胸肌淺面分離直至距離乳突尖2 cm位置,此時,一個帶蒂的肌瓣形成。將帶蒂肌瓣旋轉至切除腮腺后形成的凹陷處,鋪平肌瓣,將面神經干及其分支覆蓋。固定肌瓣斷端于咬肌筋膜上,縫合方法采用橫褥式。手術完畢,關閉手術切口。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預防感染等治療,隨訪時間為半年至1年。
1.3評價標準 根據兩組腮腺良性腫瘤病例術后Frey綜合征、額面部明顯凹陷畸形發生率評價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Frey綜合征、額面部明顯凹陷畸形發生率比較采用統計學SPSS 16.0版本軟件包,χ2檢驗;P<0.05,差異明顯;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腮腺良性腫瘤患者術后Frey綜合征、額面部明顯凹陷畸形發生率,結果觀察組5例出現Frey綜合征,構成比為11.6%;0例出現額面部明顯凹陷畸形,構成比為0.0%。對照組23例出現Frey綜合征,構成比為54.8%;19例出現額面部明顯凹陷畸形,構成比為45.2%。兩組Frey綜合征、額面部明顯凹陷畸形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外科治療腮腺良性腫瘤常常采用腺體區域切除術或者腺葉切除術,切除術后如不進行修復則經常導致Frey綜合征以及額面部凹陷畸形出現,對患者外觀及生活造成極大影響[1]。研究顯示,Frey綜合征的產生與耳顳部位局部神經的再生關系密切。在進行腮腺切除手術時,可能將分布于腮腺周圍血管、皮膚、汗腺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切斷[2]。術后一段時間,被切斷的節后交感神經中支配汗腺的纖維被支配唾液分泌的神經(節后副交感神經纖維)入侵,每當患者進食并咀嚼時就會刺激副交感神經,出現Frey綜合征,即術區潮紅及出汗[3]。本文中觀察組在行腮腺部分切除后應用胸鎖乳突肌瓣對軟組織局部缺損進行修復,術后Frey綜合征發生率明顯降低,考慮可能與副交感及交感神經被胸鎖乳突肌瓣隔斷,不能形成錯生通路有關。本文另一個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胸鎖乳突肌瓣對軟組織局部缺損進行修復能夠避免術后出現明顯的額面部凹陷畸形,可以在腮腺切除手術中應用。
[1] 李正紅.胸鎖乳突肌肌瓣修復腮腺良性腫瘤術后缺損的臨床應用.中國實用醫藥,2011,6(23):253-256.
[2] 靳松.胸鎖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腫瘤手術修復中的應用.山東醫藥,2008,48(18):50.
[3] 黃謝山,余海,劉德裕,等.胸鎖乳突肌瓣轉移術在腮腺切除術中的應用.海南醫學,2011,4(18):467-469.
136200 遼源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總醫院口腔科(高鵬元),五官科(賈平)
在頜面外科臨床中,腮腺的良性腫瘤比較常見,手術治療效果良好。筆者分析了胸鎖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腫瘤手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總結如下。